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1-04-18 23:22王怡涵
关键词:阅读培养小学语文

王怡涵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阅读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语文素养实现个人价值魅力的导向。然而,我国目前阅读情况却不尽人意,教师应基于学生的主体性采取高效教学措施,建立良性家校阅读体系,实现学生在阅读分支有所为,在人格魅力有所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4-0010-03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开展,语文教育已经不只停留在过去的拼音识字、组词造句等传统知识层面,而是将阅读水平作为教育的关键元素去看待和培养。“大语文”学科时代便是由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突破性语文教育思想,他主张学生用更大的格局和眼光去看待学科知识。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教材发展中心负责人指出阅读对于促进中小学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曾说:“教育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还留下来的东西。”阅读能力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作为“大语文”学科时代的关键元素,它具有可延伸可发展的特点。对个人而言,一个人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不单单可以拓展其思维空间,增强想象力,同时,好书、经典书中的优美词句也会潜移默化的让读者对其产生印象达到积累效果,从而为日后写作、谈吐等多方面奠基,提升个人语言魅力的同时还由内而外提升了个人整体气质,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正是对我国优秀经典文化的一种传承。

一、现状问题

当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激发培养不够等突出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现如今的语文学科大部分仍然以其固有的思想性、知识性的特征来进行课堂教学,以言语提问的传统方式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文本阅读的训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无法与作品产生情感交流,学习语文也就变得索然无味。同时,我国中小学生整体阅读时间及阅读量存在偏低的现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是145万字以上,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学校图书馆书籍内容单一,教师课堂对阅读学习干预较少以及家庭教育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不到位,都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下、阅读机会较少、阅读能力不足等情况,进而严重影响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为了响应“大语文”时代的要求,就需要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目标和特点,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训练,推广家校阅读体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二、语文阅读策略建议

(一)丰富教学方式,激发浓厚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教师应以兴趣为先导,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应如此。从转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入手,教师应摒弃以往在阅读教学中通读文章、讲述大意、简单勾画的教学行为,着重梳理阅读文本的结构特点,营造语言文字下的意境,促使学生主动融入情景之中,再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趣味性。

例如讲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想象入境法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至“海上升明月”部分时,引导学生联想出四幅画面,画面一: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升起;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薄云;画面三:海面刮起了大风,风起浪涌;画面四:风停了,浪息了,海面上又恢复风平浪静的景象。教师再加以此起彼伏的肢体动作和强弱分明的声音来调动学生的热情,营造身临其境的阅读情景,再配以符合文章情节的音乐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海面的变幻莫测,仿佛置身于海夜奇观,心情也随之跌宕彼伏,由舒缓至激昂再归于平静,从而更加坚信贝多芬琴艺的高超。以兴趣促阅读,可以使学生主动投身于阅读之中,感受阅读的魅力,体会阅读的快乐,从而促进个人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讲授古诗《墨梅》时,为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古诗句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所歌颂的墨梅的高风亮节,可在课堂中将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以歌唱形式呈现的《墨梅》进行播放。通过歌曲的形式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歌曲的旋律、节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记忆,体会诗人所表述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鉴别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强化阅读训练,提高有效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达到一个有效的深度对话值得教师深入探究。“阅读核心”作为小学阅读课文中的主导元素,教师应在把握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再深度剖析文本,寻找阅读核心。教师对整体文本把握的高度决定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深度,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才能展开高效阅读,在教学中有重点地进行阅读指导,挖掘文章句子背后的情感价值,创设丰富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肯定,实行激励评价制度,增强学生信心,一个正向强化极有可能使学生养成终生的阅读习惯,必要时再进行课外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布置初读阅读任务,进行有效计时阅读。在首轮阅读之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中心进行发言。发言中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和语言习惯,在发言过程中进行规范语言的指导,指明第几页第几段第几句,而并非直接讲句子读出来。第二轮阅读深入体会句子下的背景和内涵,利用第一轮阅读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汇报二轮阅读,再加以群鸟欢腾的视频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作者语言的妙不可言。第三轮阅读,在文章语言背后推敲,加以多媒体配乐,达到与巴金先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共鸣,感受生命之美。采用三轮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生动的情境之中,从而展开联想,产生想要阅读的欲望,实现有效阅读。

(三)推行家校共育,营造良性阅读氛围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和终身老师,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趋向模仿阶段,因此,家长的示范性显得十分必要。想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身正为范是最好的方式,家长读书潜移默化地营造阅读环境,传递读书讯息,学生自然接收信号,从而开始家庭阅读。而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与老师实现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合力,有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如此,阅读也如此。目前正在使用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专门设立一个板块“和大人一起阅读”。这就为家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阅读,家长不能缺席。甚至说,离开家庭的支持,只靠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是很难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所以,只有在家庭阅读的小环境支持下,学校的阅读指导,才能逐渐形成利于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大环境。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正式授课前,将国学《声律启蒙·一东》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教师再配以手势等肢体动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带领学生熟读成诵,对诗歌押韵平仄有了初步的感受,培养了学生听、说的语感,为汉语拼音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国学文化。同时学校也为低年级的学生准备了不同的绘本故事书,每晚布置亲子阅读任务,让家长成为学生阅读的助手,家校共育为学生阅读保驾护航。

三、结语

总之,在“大语文”学科背景下,在新课程改标准要求下,教师应基于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高效活泛的教学模式,建立良性家校阅读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生在阅读分支有所为,在人格魅力有所长。

【责任编辑 李幸阳】

猜你喜欢
阅读培养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