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村落,爱莲家祠十分醒目。
有小河在村前流过,河上有一石板桥连接两岸的小路。
【桥外莲花盛开,十分鲜艳,远处青山滴翠。
【众乐队敲锣打鼓,边唱边舞上。
鼓乐齐鸣震天响,
江头村里喜洋洋。
周家薪火世代旺,
祥云落在爱莲堂。
【乐队退至一旁入座(可众可伴)。
(白)说起爱莲堂,哪个不晓得是周姓人家,为了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而得名?我讲的是桂林市灵川县江头村的爱莲堂,就是周敦颐的十二代后裔于清光绪十四年修建的周氏宗祠,叫爱莲家祠。请看——
家祠典雅带古香,
四面莲花镶门窗。
青砖红梁喻莲意,
还有那风雨亭、大门坊、兴宗阁、祭祀殿……
满堂高洁又沧桑。
窗棂警语是明理,
理学联语挂两旁:
“家传姬旦家声远,
学络濂溪道脉长。”
“学以精微通广大,
家缘清洁促平安。”
对联间有人挺立在台阶上,
他就是出仕新臣周歧璜。
周歧璜今日大喜从天降,
只见他环顾四周思绪万千涌心房。
想当初习读私塾在家祠,
耳濡目染代代出忠良。
先祭拜先祖周敦颐,
理学道义莲为纲。
莲出淤泥不可染,
清正廉洁自清香。
再拜宗祖周秀旺,
谪官隐居建祠堂。
风雨如晦不苟且,
永葆气节挺脊梁。
世代官宦千般贵,
你看那一排旗杆成长廊。
正这时娘在旗下唤歧璜,
“儿啊,你可知这些旗杆的分量?”
一杆旗就是一位贤臣的脸,
世代英名永流芳。
“要是不清不廉成贪官?”
旗杆自毁脸无光。
“世袭的荣辱沉浮重如山啊!”
我知举足轻重慰高堂。
这时候送行的亲眷正熙攘,
祠 堂外父老乡亲、爷爷奶奶、大伯大叔、兄弟姐妹……
一个个热泪盈眶话短长。
大伯拉着歧璜的手,
“侄啊,你带把烟叶上路把精神养。”
二叔递上一把大蒲扇:
“侄啊,天热扇风还防蚊子狂。”
三姑塞上一包熟鸡蛋,
“路上饿了你就充饥肠。”
四姐捧上新衲的鞋一双,
“弟呀,穿上官靴莫把布鞋忘。”
周歧璜一一谢绝逐叩拜,
一叩一拜到了小河旁。
一座石桥连两岸,
一颗孝心分两磅。
一磅掂的是江山,
一磅掂着爱莲堂。
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声娘,
轻挪慢步走到桥中央。
娘在桥头热泪淌,
儿行千里母心慌:
“儿啊,此行遥远赴梁山,
山高水深你要行稳当。
官场险恶多思量,
人情世态看炎凉。
娘送儿子过断桥,
过了断桥万事都要自己扛。”
(旁白)啊,这么好的橋为何叫断桥呢?
娘,桥面平坦桥墩很稳当,
断桥断在哪地方?
“儿啊,断桥断在人心上,
这是周氏世家的测试场。
清官过桥人平安,
贪官过桥会遭殃。”
(白)娘,你就送到这里吧!
娘的心思儿知详,
官场也是人的测试场。
前朝也有大动荡,
官宦忠奸同一舱,
风浪来了船一晃,
结果是有人上岸有人亡。
见风使舵的青云上,
舍己救人的反把责任当。
有人买官卖官结党羽,
有人以权谋私乱朝纲。
百姓面前无忌惮,
秽行丑史臭名扬。
儿的新鞋不会把污秽沾,
要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周家好儿郞。
今日起江山社稷在心上,
就不会只图虚名不担当。
今日起江山社稷在心上,
就不会贪图私利把百姓伤。
我为自己立下清官咒:(扑通跪地)
“贪一文断子绝孙,
冤百姓男盗女娼。”
(跪步)贪一文断子绝孙,
冤百姓男盗女娼。
倘若贪赃枉法冤百姓,
人在做天在看无处躲藏。
就让这断桥断我黄泉路,
永无脸面回家乡!
(白)“儿,娘放心了!(扶儿起身)相信我儿会成为朝中大臣、重臣,也会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好官、清官!儿,上路吧!”
光阴荏苒天地转,
寒来暑往岁月忙。
辗转各地留青史,
周歧璜大人美名扬。
(白)岁月如歌。周歧璜毕竟是周敦颐的后裔,果然不负众望,不忘皇恩,做人行事都对得住天地良心。在他历任梁山、 黔江、开县等七县知县和简州、顺庆等州的知州与通判的漫长岁月里,他为国家、为朝廷、为百姓鞠躬尽瘁,不仅多次被赏戴花翎,还被老百姓爱戴得心悦诚服——他官升“中议大夫”正三品,
却身无余帛家也无粮仓。
为江山社稷呕心沥血疲奔忙,
却积劳成疾把命丧。
啊……
鼙鼓秋风落叶黄,
百姓千里送歧璜。
愿好官魂归故里厚安葬,
愿好官在天之灵永安详。
噩耗传回江头村,
村里村外同悲伤。
年迈的母亲来到断桥上,
肝肠寸断哭歧璜:
【乐队全体起立,在老母亲的声音中朝着一个方向鞠躬。
(喃喃地)“儿呀,自从你离开家乡就没有回来过,娘知道你很忙。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衣锦还乡了!好,好,我的好儿子,
请随我过桥吧!”
(乐队落座)
父老乡亲举起了幡,
墓碑引路恸四乡。
“贪一文断子绝孙,
冤百姓男盗女娼。”
這正是——
墓碑刻在人心上,
百年清官村美名扬。
千古风流浪淘尽,
英烈魂归爱莲堂!
点评:
对广西文场《爱莲堂》的点评,于我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广西文场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以唱为主,而且要求用西南官话即西南地区流行的方言演唱,其艺术魅力不仅在音乐旋律上,地方性语言表达才是作品的灵魂。演唱时还不能完全依赖于记谱,所以对文本要求甚严。作为广西文场的传承人,我只是一名演员或曲艺编导,只能从对桂林“百年清官村”爱莲堂的了解和如何演绎这部作品的角度,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爱莲堂是北宋思想家、我国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修建的一所周氏宗祠,因周敦颐的美文名篇《爱莲说》而得名,以周敦颐“真性纯净、高雅廉洁”的高尚品德为世袭荣耀和传统家风。如今爱莲堂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广西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2020年,广西曲协原主席邱有源应我们邀请来江头村采风,聆听了许多关于爱莲堂的故事,感悟了村前的小溪和横跨小溪的“断桥”之说的含义,最后在爱莲堂陈列的《周氏家训》前久久伫立,于是有了《爱莲堂》的思考……作品取材于周氏家族仕官廉洁事迹中的真实事件,以周氏传人周歧璜(学名周履谦)赴任时的血气方刚到亲人的依依惜别、从“断桥”上立下“清官咒”到从政生涯的清正廉明、从积劳成疾到英年早逝的灵柩归祖为主线,塑造了一位官至三品的中议大夫在周氏家风熏陶下,以“贪一文断子绝孙、冤百姓男盗女娼”自律而清贫一生的廉官形象,诠释了“百年清官村”的周氏风范,咏叹爱莲堂的历史经典和官宦世家的传统美德,生动而深刻地讴歌一曲极具史辨精神的廉政颂歌。
《爱莲堂》的艺术价值在于:把历史的宏大叙事和抽象主题集中展现在可歌可泣的人事物之上,在谋篇布局方面采用了说唱相间的艺术手法,将生活化的叙事模式和写实风格切入到鼓曲的字里行间,使事态发展入情入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致与情怀自然流露,韵律与韵味精彩纷呈,也使鼓曲类的文场段子在凝重与典雅的表达中让人怦然心动。
作者抓住事物或人物最本质的特征,用最鲜明的具象描摹事件的主线,在发展的最高峰设置最激动人心的印象点,把作家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政治热情和文学激情高度融合,让作品的主题同时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思想与艺术的统一。“鼙鼓秋风落叶黄,百姓千里送歧璜。愿好官魂归故里厚安葬,愿好官在天之灵永安详。”这感人肺腑的唱词,正是老百姓最深层的心灵呼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给人审美冲击效果。作品如何在舞台上呈现,留给编导和演员的表演空间十分明显,只要把握作品中的母亲与儿子的灵魂对白,把各种角色变换表现得惟妙惟肖,相信作品一定会产生别样的艺术感染力。
(点评人:广西曲协副主席、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叶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