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教学浅探

2021-04-18 23:32魏慧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结构化小学数学

魏慧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策略,引导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由零散走向系统、由个体走向整体、由单一走向全面,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结构化;小学数学;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26-02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还有着科学系统的方法结构。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将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这样可以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

一、数学活动经验由零散走向系统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比较零散,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相对零碎。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系统,即连点成线、接线成网,引导学生完善认知体系,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1.按顺序系统梳理知识

数学课堂中,如果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梳理所学知识,那么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不一定会记忆深刻。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所学知识,把那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联系、集中起来,深化学生的认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例如,教学《时、分、秒》这一内容后,由于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过于零散,教师可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即把关于时、分、秒的知识系统地整合在一起。这些内容包括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认识整时时间和非整时时间,以及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时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时、分、秒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与整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时间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

2.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

在单元章节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应引领学生对本单元的章节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络,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后,教师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梳理,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更加清晰、更加明确,形成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结构网络,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二、数学活动经验由个体走向整体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而要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1.在整体思考与切入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由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教师不能仅从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而要基于整体的高度,引领学生从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有效切入并适当拓展、深化,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教师从整体认识分数的视角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明白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再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究,当学生知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后,对于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就轻松地理解与掌握了。因此,教师可以教材中“猴子分桃”为例,使学生明白无论有多少个桃子,当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时,它们分到的都是整体的二分之一。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几分之一,還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单位“1”的知识奠定基础。

2.在宏观思考与整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大格局、大教学观,把学生课时所学的知识置于整个数学学科领域去思考,引导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从宏观的教学思想出发,不仅让学生了解、感受百分数,还基于《数的认识》教学的总目标,引领学生对各种数的特点形成整体认识。这样从整数、分数、小数,再到百分数,教师让学生以具体数为例,谈谈各种数有什么特点,以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区别和应用价值。这样教学,既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数的特点感知更为深刻,又促进了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

三、数学活动经验由单一走向全面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少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要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1.通过多种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亲历数学知识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例如,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对周长的深刻认识,教师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说一说课桌、数学课本、文具盒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然后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这些物体的周长是多少。在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出示任意图形,并给出图形边长的数据,让学生算一算图形的周长是多少。这样教学,从触摸感知到亲自测量,再到运用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经历了周长这一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这时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就不再是单纯的概念层面,而是对周长有了深刻探究的体验与感悟,积累了更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多种手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灵活、适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学生虽然已有观察物体的经验,但是他们观察的大都是单个物体,且观察的角度相对单一。而《观察物体》这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辨认一些具体事物或者照片中的物体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这样的观察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把从不同视角拍到的学校照片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这些照片分别是从学校哪个方向拍摄的。这样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然后教师把一些正方体木块呈现给学生观察,让学生结合大屏幕,把正方体木块与大屏幕上的图片一一对应,并说说这些正方体木块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切入教学,使学生对前面、正面、侧面、右面、上面等观察角度形成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观察角度的方法,迁移到正方体木块的观察中。这样从熟悉到陌生,学生真正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迁移运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教师就需要“吃透”教材,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发展与形成的过程,推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走向系统化、整体化、全面化,让数学教学更有活力。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结构化小学数学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