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光敏感性皮肤病研究进展*

2021-04-17 18:57李冠汝孙丽蕴
中医药导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日晒日光皮肤病

邱 癑,李冠汝,孙丽蕴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2.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光敏感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明朝申斗垣在《外科启玄》中将此类疾病命名为“日晒疮”,揭示出日晒疮主要诱因为日光照射,其临床特征为:暴露于日晒部位的皮肤出现灼热、痒痛或红斑、水疱及肿胀等[1]。本病包括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如多形性日光疹、植物日光性皮炎、慢性光化性皮炎、日晒疮等[2-5]。现代众医家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对本病病因病机、证候分类进行探索,且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中医药疗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外因

1.1.1 光毒 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提出“光毒”侵袭皮肤,是光敏感性皮肤病的主要诱因[6]。陶冶等[7]解释“光毒”,“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其性属阳热,热迫肌肤,郁于血分,表现为肌肤红肿、灼热[8-9]。

1.1.2 湿毒 赵炳南等[6]认为,日晒疮外因“光毒”侵袭,内有脾虚,水湿不化,蕴久化热,湿热内生,内外合邪,形成湿毒。杨志波等[10]认为,本病好发于春夏季节,若在盛夏之日、暑热当令,皮肤暴露部位经过长时间的日光照射,毒热夹杂暑湿,共同熏蒸肌肤,可使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刺痛等反应。

1.1.3 风邪 风为阳邪,具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性。刘畅等[11]认为光敏性皮肤病在病症方面,皮疹多为突发,上重于下,瘙痒难忍,故考虑本病的发生与风邪相关。

1.2 内因

1.2.1 禀赋不耐,正气亏虚 刘复兴[12]认为,禀赋不耐为光敏感性皮肤病的发病基础。先天禀赋不充,正气亏虚,则皮肤腠理开合失司,卫外功能下降,人体易感邪而发病;若机体正气旺盛,则病邪不易侵犯人体。于金蕾等[13]发现,在冬季日光照射较弱的情况下,部分具有光敏感素质的患者,还未建立起对日光的免疫耐受,当手机显示屏的可见光,持续低强度的照射其暴露部位皮肤时,也会产生光敏性皮炎。从中医角度来讲,其病因病机,属于先天禀赋不耐,正气不足之类。

1.2.2 血分热盛 刘复兴[12]认为,光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也与火、热、毒有关。血热灼伤脉络,迫血妄行,皮肤可出现红斑、紫斑、皮肤灼热。

1.2.3 脾虚血燥 吴军[14]认为,多形性日光疹的发病以脾虚为本,血燥为标。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蕴而化热,内有湿热之邪外受阳光毒热而发病;血燥是重要的病理因素,血燥则肌肤失养,可见脱屑及瘙痒。

1.2.4 肝郁血瘀 周保宽[15]根据辨治多形性日光疹的临证经验,提出若本病病程日久,则易致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肝郁血瘀[16]。

1.3 不内外因 主要是饮食不节。陶冶等[7]指出,偏嗜饮酒、过食肥甘厚味,体内易蕴结湿热,若外感“光毒”,则两邪相合而发病。平时饮食还应避免进食感光性食物,预防光敏疾病的发生。

2 中医辨证论治法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疗的精髓,众医家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病因病机,确定本病证型,运用相应治则、治法,并结合临床经验,摸索出适应的方药来治疗光敏感性皮肤病。

2.1 风热证 若患者日晒部位皮肤潮红、瘙痒,伴微发热,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中医辨证为风热证,以疏风清热法治之。管月华[17]在临证时,运用祛风清热,凉血止痒之法,药以消风散加减。红肿、灼热者加紫草根、牡丹皮;瘙痒甚者加白蒺藜、地肤子;有小疱者加土茯苓、白鲜皮。

2.2 血热证 若患者日晒部位皮肤潮红,继而出现边界较为清晰的红斑或暗紫斑,自觉灼热、瘙痒,伴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血热证,以清热凉血法治之。刘复兴[12]以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之法,自拟方药“荆芩汤”,组方为荆芥、黄芩、牡丹皮等。痒甚者加苦参、乌梢蛇;血热甚者加地榆、槐花;阴虚者加秦艽、银柴胡。朱时祥[18]论治血热证型患者,运用:紫花地丁、生石膏、紫草等。

2.3 湿热证 若患者日晒部位皮肤潮红、浮肿,皮损出现水泡、糜烂、渗出,伴瘙痒不适,口干,小便偏黄,大便黏,舌红,苔微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为湿热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陈达灿[19]通常以清利湿热,宣通阳气为治则,在清利小便的同时使用性寒、甘淡、生津的药物,使湿去而阴不伤。朱时祥[18]以清热利湿解毒之法,运用土茯苓、蒲公英、车前草等。刘复兴[12]以化裁龙胆泄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辨治本病本型。周宝宽[15]自拟方药“清热除湿消疹汤”,组方为薏苡仁、马齿苋、浮萍等。

2.4 热毒证 若患者日晒部位皮肤过度日晒后,出现红色丘疹,瘙痒难耐、灼热刺痛,伴头痛身热、尿黄,舌质红,苔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热毒证,治以清热解毒。韩又云[20]以清热解毒止痒,凉血散瘀祛暑之法,运用加味芍药地黄汤:生地黄、野菊花、川牛膝等。施天宁等[21]以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之法,运用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与使用西药治疗本病相比,发现中医药辨证论治法,在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与起效时间方面,效果更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2.5 脾虚血燥证 若患者日晒部位皮肤出现红肿、角化浸润性肥厚斑片,伴瘙痒、脱屑或可呈现苔藓样改变,伴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或缓,中医辨证为脾虚血燥证,治以健脾除湿,益气养血。黑玉英等[22]自拟方药:生地黄、青蒿、白花蛇舌草、茵陈、当归、红花、柴胡、栀子、五味子等。吴军[14]以健脾除湿,凉血活血,养血润燥之法,运用“芪薏润燥汤”(生地黄、黄芪、茯苓等)辨治本病,发现其疗效明显优于复方甘草酸苷片(P<0.05)。

2.6 肝郁血瘀证 若患者日晒部位皮肤起米粒至黄豆粒大的丘疹、结节,瘙痒或有苔藓样变,伴烦燥易怒,两胁胀痛,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辨证为肝郁血瘀证,治以疏肝活血。周宝宽[15]运用自拟“疏肝活血消疹汤”(柴胡、郁金、栀子、白术、桃仁等)辨证治疗本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3 中医外治法

中医特色外治法,在中医外科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光敏感性皮肤病的外治疗法中主要包括中医药膏剂、气雾剂的使用,冷湿敷疗法、冷喷疗法,耳针及火针疗法。

3.1 膏剂 李春雪[23]将129例日晒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中成药“玫芦消痤膏”外用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炉甘石洗剂外用,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2 气雾剂 刘龙友等[24]在复方苦黄喷雾剂(苦参、黄柏等)治疗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复方苦黄喷雾剂疗效优于外用复方炉甘石洗剂(P<0.05)。

3.3 冷湿敷联合冷喷 刘林等[25]将120例日晒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甘芩液湿敷,并联合其冷喷,对照组运用甘芩液湿敷,联合蒸馏水冷喷,分别治疗7 d后,治疗组总显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

3.4 耳针 包玉平等[26]运用耳穴压丸治疗30例日光性皮炎患者,通过刺激神门、肝、脾、肺等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取得21例痊愈、8例好转、1例未愈的满意疗效。

3.5 火针 陈卫东[27]运用火针疗法,辨治多形性日光疹,取其开门引邪、以热引热、泻火解毒等功效,以肝俞、血海为主穴,配合局部阿是穴,发现火针治疗本病起效快,操作简便,且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及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 中医特色综合疗法

4.1 中药内服联合中药膏剂、酊剂外治 马利斌[28]在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观察研究中使用中成药“银翘芩菊颗粒”(金银花、生石膏等)口服,交替外用院内中药制剂“黄连膏”“止痒酊”,总有效率为88%。

4.2 中药内服联合湿敷疗法 王淑艳[29]使用清热除湿汤加减内服,并用清热除湿液冷湿敷的联合疗法,治疗23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达到100%总有效率。方一妙等[30]使用清热凉血中药(水牛角、夏枯草等)内服,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湿敷,治疗面部日光性皮炎患者45例,达到78.33%的总有效率。周宝宽[15]运用自拟内服方“凉血消疹汤”(生地黄、牡丹皮、当归等)并配合其湿敷,治疗多形性日光疹患者,患者服用21剂后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4.3 中药内服配合针刺疗法 洪秋阳等[31]治疗21例本病患者,内服加味附子理中汤,配合针刺局部阿是、曲池等穴,针后在大椎点刺出血,留罐10 min,起罐后,在病变处围刺,针药相互结合,疗效较好。

4.4 中药内服配合火针疗法 黄蜀[32]外用火针疗法,泄皮之毒邪,并在局部刺络拔罐,祛瘀生新,同时配合温阳扶正、化瘀类中药内服,补后天之不足,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5 讨 论

5.1 光敏感性皮肤病病因病机与证型之间的关系 光敏感性皮肤病与多种病因有关,且有6类不同的证型分法,但大多支持风热蕴肤、血热壅肤和湿毒蕴结三型。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两者在客观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对患者疾病本质的认识[33]。其中,光敏感性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与证候之间的关系如下:若患者先天禀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密,易感风邪,在暴露部位皮肤外受紫外线照射后,多发展为风热证候;若患者平素阳热较盛,多喜冷饮,复受“光毒”阳热之邪,大多表现为血热证候;若在盛夏之日毒热挟湿,熏蒸肌肤或脾虚水湿不化,蕴而化热或饮食不节,湿热内蕴,继而经过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通常表现出湿热证候;若患者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光毒”热邪侵袭肌肤,较易出现热毒证候;若患者平素脾虚,水湿内停,皮肤失于润泽,外受阳光毒热之邪,邪热伤血以致血燥,则出现脾虚血燥证候;若患者病程日久,平日易怒,在本病易感之季,则易出现肝郁血瘀证候。

5.2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总体法则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总结本病的治疗总则为清热利湿解毒。在临床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以中医外治疗法为主,病情较重并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运用中医特色综合疗法[34]进行治疗,在局部外用中药的同时,综合中医四诊,确定证型,辨证施治能够加快症状的缓解,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对于本病的发生,应当强调以预防为主。

5.3 预防与调护 本病的发生多为对日光耐受性较低的人群,此类人群需要更加注意避免日光的暴晒,外出时需要采取各种防晒措施,戴遮阳帽,穿长袖衣,长腿裤,应用防晒霜外涂。积极进行户外运动,以逐步提高皮肤对日光的耐受能力。当皮肤出现瘙痒时,避免搔抓,可局部使用拍法,或纯净水冷湿敷、局部冰敷等冷处理法,以镇静止痒。

依据对光敏感性皮肤病的文献梳理,通过论述以上3种不同的中医药疗法,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良好临床疗效。为发扬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广大中医药研究者应统一制定证型标准;在临床研究中设计大样本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并在短期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确定远期疗效。期待中医药在治疗光敏感性皮肤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日晒日光皮肤病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塔树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治进展
晒书日光香
水洗及日晒对皮鞋的影响以及保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