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音乐学》编辑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管理处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学术支持的首届“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正式揭晓。首届“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是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系列学术提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提名发布仪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福州、周泓洋、刘宏昌、李树峰、祝东力、纪委书记齐永刚、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原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所乌兰杰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薛艺兵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李玫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闫林红副研究员、赵宋光先生次子赵小健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任编辑项江涛等领导嘉宾,以及我国戏曲、美术、红学领域的多位提名代表、专家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职科研人员出席提名发布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分别在发布仪式上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主持仪式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艺兵宣读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辞。
韩子勇院长在致辞中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提名活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总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各个历史时期,汇集了一大批在艺术诸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本次提名活动以张庚、杨荫浏、王朝闻、冯其庸四位先贤命名,是想更好地传承老一辈学者的学术精神,把优良的学术风气发扬光大。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将更加积极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积极开展关于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华文化基因研究、文艺评论,以及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等相关工作;继续举办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互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国特色艺术学的长效发展,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周汉萍副司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学科的多个领域具备深厚的研究基础,建院七十年来成绩斐然。以张庚、杨荫浏、王朝闻、冯其庸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不仅以学术智慧启发后人,更以他们心系民族文化、默默耕耘的人格力量感召来者。首届学术提名活动,既是对已有成果的阶段性评价和总结,也是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新起点。同时,周汉萍副司长还对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获得提名的艺术家、学者提出四点希望:一是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攀登理论高峰的勇气;二是始终聚焦创作研究的主责主业,推动全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带动全国艺术科研单位在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方面有大的发展;四是及时总结分析和提升当代最新艺术实践成果,树立文艺创作的标杆。
杨荫浏(1899.11.10—1984.2.25)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乐律学以及传统戏曲、曲艺、器乐和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领域成就斐然。他一生的研究几乎囊括了中国音乐学的各个领域,所涉之处均竖起座座丰碑。先生饱谙经史、学贯中西,撰写中国音乐史学里程碑式的巨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以及多部音乐论著;发表《国乐前途及其研究》《三律考》等百余篇文论;收集、整理、编撰《阿炳曲集》《十番锣鼓》《古琴曲谱》等大批珍贵民乐曲集;考察和采录《二泉映月》《单弦牌子曲》等众多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杨荫浏先生是中国音乐学的奠基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先驱者,被公认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在他与老一辈学人的开创、引领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逐渐形成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以及史论结合的学术传统。杨荫浏先生的学术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首届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活动在各大出版社相关出版数据及海外专家推荐基础上,由海内外音乐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多轮评审,从2019年度正式出版的一百多部学术著作中,以投票方式评选出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理论创见和突出成就的4部学术专著。评选活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学术标准,发扬学术民主,体现学术价值。本次提名集中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性和前沿性的成果,旨在大力弘扬杨荫浏先生开创的学术传统,更好地推动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建设和民族音乐事业发展。
首届“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名单及提名辞(排名不分先后)
一、赵宋光:《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研究与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年。
赵宋光(1931~ ),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在哲学、美学、数学、乐律学、和声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均有建树,被称为中国音乐学界百科全书式的“奇人”。
该部著作是赵宋光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在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领域成果的集中呈现。书中对和声的民族特点、中国古代律学发展变迁及其超前思维价值、协变可动互补理念的揭示,以及对民族五声调式旋宫实践等问题的研究与阐释,尤其对五度相生调式体系的探索和总结,具有学科理论的奠基性意义,极大地推动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特征的认识,在该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田青先生赠诗赞曰:
误信宫商可兴邦,上穷碧落下八荒。
本该名垂科学史,乐坛空留赵宋光。
二、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远方出版社,2019年。
乌兰杰(1938~ ),本名扎木苏,蒙古族杰出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研究涉及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宗教音乐等诸多领域,在蒙古族音乐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蒙古族音乐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该部著作运用艺术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资料、民族音乐资料的系统梳理,全面展现出蒙古族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多角度探究了蒙古族多元艺术传统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该著广征博采,兼收并蓄,对蒙古族音乐起源、音乐历史分期、各类民间音乐体裁形式及与国内外不同民族音乐的关系等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是蒙古族音乐研究的一部里程碑式论著,对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田青先生赠诗赞曰:
天似穹庐野茫茫,马头琴幽长调长。
乌蓝巨杰如椽笔,画出乐史颂苍狼。
三、沈洽:《音腔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年。
沈洽(1940~ ),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在音乐人类学、音乐形态学、音乐民族志、少数民族音乐、汉族传统音乐、中西音乐比较研究、电脑辅助音乐学研究、音乐教育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该部著作是作者三十多年来有关民族音乐形态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是民族音乐理论领域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20世纪80年代初,作者创建性地提出“音腔”概念,受到民族音乐理论界的广泛关注。30多年来,作者在音腔的形态特征、量化研究和民族音乐形态深入开掘等方面不懈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自身形态特征的认识,具有高度的学科意识和方法论启迪意义。
田青先生赠诗赞曰:
琴声千载漫浑沦,弄巧青峰怨纤云。
音腔一论名天下,廓然见我乐中魂。
四、李玫:《“燕乐二十八调”文献通考》,科学出版社,2019年。
李玫(1960~ ),著名音乐理论家、音乐史学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乐律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形态学和音乐图像学等领域均有建树。
该部论著综合运用文献学、旋律学、乐器学等学科方法,对隋唐至明清燕乐二十八调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解读,结合实证研究阐释了燕乐二十八调的逻辑结构,全面揭示出这一古代乐学理论表述系统的历史嬗变过程。该著在燕乐二十八调的文献学研究、乐调体系逻辑结构阐释、中古与近古音乐转型问题以及古谱翻译等方面均有突破,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和乐律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传统音乐史论研究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田青先生赠诗赞曰:
此玫非梅亦凌寒,二十八调觅清源。
中立音中寻中道,绝学不绝继先贤。
《中国音乐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