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程、历史经验和时代要求

2021-04-15 02:46张士海靳大力
江苏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政党党史

张士海 靳大力

内容提要 在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塑造问题,党的形象塑造呈现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党在百年形象塑造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必须在思想上明确政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意义,把政党形象塑造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逻辑前提;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本色,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指向;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核心要求;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介,不断提升政党宣传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在从严治党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基本路径;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根本保障。当前,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党员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自觉维护党的光辉形象,这是党的形象塑造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探讨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

政党形象,主要是指政党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政党形象塑造,主要是指政党对自身性质、宗旨进行表达和展示,以赢得特定对象的认可与支持。在政党政治时代,政党形象是政党重要的政治资源,事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事关政党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只有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才能增强党内外对政党的认同,才能增强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真正实现政党使命。在领导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形象塑造问题,在理论上进行科学阐释、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塑造了良好的政党形象,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时代的到来,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的时代场域,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塑造,凝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人民伟力,为第二个“一百年”征程提供精神动能和组织保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2]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0月26日。。这就为新时代党的形象塑造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基于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的目的,本文试就党的形象塑造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和时代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史考察

在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塑造什么政党形象”以及“如何塑造政党形象”基本问题不断探索。党的形象塑造的具体内容和实践形式呈现出与“革命—建设—改革—复兴”时代主题发展同步的演变脉络,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救国”形象塑造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兴国”形象塑造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革-富国”形象塑造阶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复兴-强国”形象塑造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救国”形象塑造阶段

近代以来,在人类历史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但都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担负起“革命-救国”的时代重任。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解决了中国革命路线、革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领导“革命-救国”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形象塑造。党的一大确立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方向目标和主要架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把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作为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方式方法。党的二大规定党员必须常常保持与群众的直接接触;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与群众交往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延安时期,与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被确立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中国共产党也特别重视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形象塑造。自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先锋报》等报刊,传播党的理论、宣传党的主张。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亲自推动下,一些外国记者赴延安等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地区调查采访,出版了《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区》等一批报道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书籍。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塑造问题,指明了党的建设努力方向,不仅在实践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救国”的政党形象,而且“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形象逐步在广大人民心中形成、确立”[3]冯刚:《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理论形象》,《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2期。,从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兴国”形象塑造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国家和社会建设,担负起“建设-兴国”的时代重任。在共产党人看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9页。。1949 年9 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新世界建设者”形象塑造的帷幕。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经过艰苦努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提出了“第二次结合”的根本原则,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领导“建设-兴国”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形象塑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部分党员身上存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贪污腐化等损害党的形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整党整风和反腐倡廉活动。1949年11月,中国共产党做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随后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逐渐建立,中国共产党正风肃纪、反腐倡廉更加组织化、规范化。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肃清和惩治了干部队伍中的蜕化变质分子,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执政能力,增强了党的先进性,并在社会上树立了廉洁朴素的风尚,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执政条件下的新气象、新风貌。可以说,通过努力,党在新中国成立头七年“树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崇高威望”[2]何云峰:《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页。。遗憾的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直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挫折,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革-富国”形象塑造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改革-富国”的时代重任。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面改革开放进程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领导“改革-富国”的进程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形象塑造。一方面积极恢复党的优良作风,加强纪律建设,激活优良政党形象基因;另一方面结合时代要求,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注入新的内容。“文革”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邓小平指出,“林彪、‘四人帮’对我们党损害极大,现在应该说,我们党在人民当中的威信不如过去了”[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页。。中国共产党继承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以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于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为纠正严重损害党在人民中形象的不正之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比如1983年至1984年的整党运动、1992年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活动、1996年至2000年“三讲”教育活动、2000年底至2002年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年至2006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的“创先争优”活动等等。通过大规模集中教育活动,纯洁了党的组织,密切了党群关系,维护了党的形象。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带来新的挑战。对此,邓小平指出,“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第383页。,“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第383页。。正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富国”进程中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致力于“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党才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复兴-强国”形象塑造阶段

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塑造了“复兴-强国”的政党形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主要目标做出了新概括,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主要内涵做出了新拓展,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这一论断,并在实践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基本路径做出了新探索,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一命题,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推进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紧密结合;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价值意义做出了新阐释,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协同推进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可以说,正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复兴-强国”进程中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致力于“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塑造了良好的政党形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形象塑造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形象塑造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全面梳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形象塑造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必须在思想上明确政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意义,把政党形象塑造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逻辑前提

在展示自身、赢得公众认同和支持方面,政党形象塑造包含着政党活动普遍性的内容。“世界范围内政党政治发展表明……任何政党若要长期保持执政地位都必须具备优良的执政形象。”[1]孙景峰、刘佳宝:《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州学刊》2016年第8期。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处于被“丑化”“攻击”的舆论环境,在思想上明确政党形象塑造的战略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与突出特点。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党人要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以反驳来自各种势力的污蔑”[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在形象塑造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把形象塑造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为维护党的形象,拒绝了党外人士关于修改党的名称的建议[3]《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5页。。面对“文革”结束后的思想混乱,邓小平指出:“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使全党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集中于怎样恢复和提高党的威信。”[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江泽民指出,党的形象关乎党的生命,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胡锦涛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5]《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页,第16页。。习近平更是明确强调,党的形象“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8日。。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明确了党的形象塑造的价值意义,在实践中持续自觉塑造党的形象,才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新时代,党必须在思想上明确政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意义,并将其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可以说,这直接关乎中国共产党推进政党形象塑造的政治自觉性,直接关乎中国共产党推进政党形象塑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直接关乎中国共产党推进政党形象塑造的科学化水平。

(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本色,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指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反映政党性质的基本问题,也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关键辨识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形象塑造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鲜明特征。人民利益是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形象建设的着力点[7]罗嗣亮、江烜:《习近平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思考和探索》,《党的文献》2018年第3期。。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之一,就是和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邓小平用“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绳”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9]《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江泽民强调,“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0]《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6页。。胡锦涛说:“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11]《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页,第16页。在习近平看来,“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党必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13]《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16页。。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政党形象塑造中坚持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本色,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什么时候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群众实际,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就好;一旦脱离了群众,党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经受挫折。当前,党内腐败和作风问题尚未根除,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损害了党的形象。因此,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制定符合群众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统筹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秉承政党形象的价值指向,才能彰显政党本色,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三)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广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核心要求

领导干部是党的精英和骨干,作为“关键少数”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群众看领导,党员看干部,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于普通党员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深刻影响公众对政党的认知和评价。从一定程度上说,领导干部的形象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人格化了的党的形象。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形象塑造的一条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在英勇作战、执行命令、遵守纪律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在恢复和坚持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世纪之交,江泽民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应该在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中做出表率,特别要带头树立好的家风,教育好子女,因为“群众是要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来进一步观察我们领导干部的形象”[2]《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8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3]《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33页。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习近平看来,好的领导干部的标准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4]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形象,有重要的导向作用”[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页。。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政党形象塑造中紧紧抓住了这一“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其带头作用。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清醒意识到自身岗位的特殊重要性,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有些领导干部沾染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习气,脱离群众,滋生了特权思想;有些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热衷做“太平官”;有些领导干部因循守旧,不能与时俱进,成为“桃花源中人”。在政党形象塑造系统工程中,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严格自律,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抓好“关键少数”,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抓住了“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党的形象塑造的“牛鼻子”,确保了党的形象塑造的效果。

(四)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介,不断提升政党宣传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

政党形象作为一种印象和评价,既基于政党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又受制于政党能否有效传播信息。“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在掌握话语权上占据主动。”[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17页。面对数量庞大、差异化明显的目标群体,政党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介,不断提升政党宣传的能力和水平,以确保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精准性。在形象塑造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宣传媒介的综合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报纸、刊物、书籍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22页。。毛泽东在不同场合提到的宣传媒介有十几种,比如标语、传单、图画、歌谣、戏剧等。在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大众传媒迅速发展,邓小平要求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第146页。。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讲求方式、方法、手段、机制”,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全社会”[4]《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5]《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4页。,整合多种宣传资源,构建舆论引导格局。党的十八大后,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习近平明确要求建立“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从而“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4页。,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政党形象塑造中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介,不断提升政党宣传的能力和水平,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介,不断提升政党宣传的能力和水平。当前,人类已经生活在马克思所预言的“世界历史”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价值以文字、影像、声音等方式凭借新媒体技术实现全球传播。网络媒介给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敌对势力往往利用网络媒介来传播极具煽动性、迷惑性的虚假新闻……其险恶目的在于扰乱民众思想,诋毁党和政府形象”[7]肖唤元、秦龙:《论大数据与意识形态治理》,《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2期。。因此,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秉持回应时代要求、遵循宣传规律、不断开拓创新的原则,精心谋划宣传战略,系统构建宣传理论,有效推进宣传实践,综合运用宣传媒介的各种思想、制度和方法资源,不断提升政党宣传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政党形象。

(五)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在从严治党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基本路径

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识。对共产主义者而言,“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页。。“世界革命化”不仅在于改变客观事物,而且更加重视自我革命。对共产主义者自身而言,“革命化”体现为自我革命精神。在形象塑造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勇于自我革命,这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强调高度警惕混入党内的腐化分子,“坚决的洗清这些不良分子”[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3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348页。,从而树立党的威望。在和平建设时期,邓小平强调“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1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第146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第333页。。江泽民认为,作为党的优良传统,自我革命、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59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提到了“四个危险”[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更加明确了自我革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4]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在从严治党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从而塑造了良好的政党形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着眼于“两个大局”的时代场域,中国共产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在从严治党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当前,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兴党强党成效显著,政党形象塑造成效显著。但也要看到,部分党员政治观念不强、政治意志薄弱,使党出现了引领力弱化、组织力虚化的问题;部分党员党风党纪落实松软,使党内“四风”问题依旧存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动摇了部分党员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背离宗旨、偏离党性的严峻问题。因此,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秉承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目标,立足于自我革命现实情况的考量,着眼于自我革命思想资源的挖掘,不断开展自我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探索出一条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引、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的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新道路。

(六)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根本保障

制度既是政党形象的刚性表征,又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刚性保证,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就此而言,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以所呈现出的牢固的约束力、有效的规范力、持久的鞭策力,对于政党形象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恩格斯指出:“所有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政党或阶级,就其本性说,都要求由革命创造的新的法制基础得到绝对承认。”[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8页。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党建思想,发展并实践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党内民主讨论制、党内监督制、报告制等,建立了以党章为基础、以各项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指出要“根据法制来管理国家”[6]《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53页。。这都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开展形象塑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形象塑造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0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毛泽东根据变化了的时代要求,强调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为了避免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版,第63页。。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明确指出相比于个别领导人的思想和作风问题,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第333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滋生腐败的问题不断出现。为此,江泽民强调,党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法规”[1]《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7页。。进入21世纪,法治和制度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愈加彰显“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进入新时代,制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为此,习近平强调:“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18日。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政党形象塑造中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法治型政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事实表明,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越完备,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因此,在塑造政党形象系统工程中,必须把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即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高度中加以审视,放在依规治党的整体要求中加以考量,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加以把握。

三、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时代要求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广大党员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自觉维护党的光辉历史形象,这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探讨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

在形象塑造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重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广大党员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自觉维护党的光辉历史形象。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4]《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页。针对“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邓小平强调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江泽民指出,领导干部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历史的学习,尤其是近现代史和党的历史学习,在历史传承中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就不可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25页。。进入新世纪,胡锦涛特别强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习惯,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7]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7月26日。,在学习中增强理想信念和工作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尤其是党史学习,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8]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7页。,要求广大党员在学习中深化党情、国情认知,通过历史学习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价值。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广大党员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自觉维护党的光辉历史形象,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我们说,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能引导广大党员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重评历史”运动中搞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否定苏联和苏共的光辉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没能自觉维护党的光辉历史形象,败坏了苏共形象。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党要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奋斗目标,必须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塑造良好政党形象,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一个时代要求。

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这就对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目标遵循。广大党员理应把学习党史作为一门必修课,还要学好这门必修课。我们知道,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进行,需要在党史学习教育方法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出实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从党员的思想实际出发,针对党员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理直气壮地讲好党史事件与党史人物,对歪曲甚至诋毁党史的现象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让广大党员真正了解我们党从哪里来,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党的百年历史有哪些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和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而能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真正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第一,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唯物史观,明确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正是由于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得以经由百年,成就伟业;才得以接续起航,开创新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求是》2018年第1期。。第二,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和鲜明特质。正是由于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5页。。第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确保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保持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一次次转危为安、化危为机,不断地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富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告诉我们,“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页。。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基本要求,在战略上予以精心谋划,在理论上予以深入阐释,在制度上予以有力保障,在实践中予以有效推进。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评价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关键要看在多大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中心”这一政治立场的意识,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共产党运用“实事求是”这一工作方法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发扬“自我革命”这一精神品格的动力;而根本标准则在于,中国共产党是否有效汲取了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政党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抉择
人民出版社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