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作为艺术表达创作的一种,其题材选择能力直接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而在现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大部分小学都将传统的西方美术理念作为美术教学的核心,这也是学生的题材收集能力大大下降。即便国家提出了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口号,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性相对较差,所以也很难将传统文化带入到小学的美术课堂当中。因此,针对于此情况,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并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以便其融入到现代小学美术课堂当中,也希望我国的美术能够更加表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而不被西方传统的绘画概念所禁锢。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 对策探析 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1-0152-02
美术对人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其有一定的外物认知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想象表达。而对于美术教学来讲,则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美术创作当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年龄越低,美术教育的难度就会越高。因此,现代化的小学美术教育需要在教会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其独立性和个人性进行提升。而在此期间,教师还需要尝试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较好的民族文化传统认知观,而并非只限于西方外来的美术结构中。
一、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具有较强的亲和性
虽然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模式都偏向于西方教育,但对于艺术创作来讲,与学生距离较近的依旧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小学美术为例,小学美术虽不及素描、石膏等内容形式,但为了照顾与初中、高中的衔接,所以还会对其具有一定的倾向[1]。而对于小学生来,比起传统的西方绘画式内容,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更具亲和力。尤其是民间文化,学生不仅接受度较高,且上手也相对较快。在经过正确的训练后,也有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绘画能力的条件。另外,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文化价值下的美术课堂的结合性还将会进一步提升。
(二)帮助学生形成富有东方价值的美术认知观
传统西方式的教育模式,虽然说可以短时间内能够使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并一定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但实质上,学生的美术学习环境主要为东方,且素材寻找环境一定程度上也为东方。但长时间的西方概念渗透不仅会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盲目感,并影响学生的素材寻找能力。而美术教育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其素材寻找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作为艺术家的潜力。如果学生无法在儿童时期培养出此种素材敏感度,那将会严重影响其在东方艺术文化圈中的发展[2]。
(三)容易被社会大众所认同
在基础的美术教育中,西方的美术体系偏向于形似,所以在学习前期很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但随着学习的推进,西方美术体系中期的价值表达由于所属文化不同,所以很难得到东方文化的认同。而学习后期的价值表达需要专业的美术欣赏能力作为支持,否则很难理解西方画作中的艺术体现[3]。而对于东方传统文化来讲,虽然说大众前期很难感受到国画中的神似,但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大众也能够重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审视,从而获得更高的文化认同感。从整体上而言,在绘画能力相同的情况下,传统文化做加持的艺术作品能够更加容易地调动更多东方人的认同[4]。
二、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难点
(一)课本设计缺少艺术性表达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材编撰中,大部分教材都将科学性作为教材设计主题,并希望通过科学性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为例,在《会动的线条》学习中,教材主要是通过表现形态的多样性来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但事实上,从科学角度上来讲,教材的设计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艺术性表达上,这种表现方式并不适合学生艺术性的展开。尤其是在较低年级的美术学习中,这种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十分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二)美术评价理念教育落后
在低年級的美术评价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经常会将形似作为学生美术能力的唯一判断标准。但在美术学习中,形似只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尤其是在学习中期,技巧上带来的形似对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相当有限。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在教学压力的迫使下,其依旧只能选择传统的美术评价方式。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
(一)增加教材中的艺术表达
美术教学毕竟为艺术教学,所以在美术教材的编撰中,要尽量依靠其艺术性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并非科学性。如果编撰人员认为教材的艺术性表达很难在小学中被学生所感知,则可以尝试将美术的艺术性进行儿童化处理,一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二来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好感度[5]。依旧以《会动的线条》为例,在此课学习中,教师要尝试使学生明白线条的基本含义。线条作为美术表达的一种基本手段,虽然其本身性质较为明显,但也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不确定性。首先,教师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线条画在黑板上,如曲线、直线等,也可以通过虚实来进行区分。之后,教师则可以将线条进行排线处理,从而形成较为简单的明暗关系。即便是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但在此种表达方式下也能够明白图形的立体关系。处理完成后,则可以将排线进行涂灰处理,并延伸至我国的传统国画。与西方的明暗关系相比,我国国画中的线条排列更加倾向于神似,也就是整幅画面中的线条交叉关系,而并非明暗对比[6]。而在此情况下,学生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单根线条在整幅画中的表现关系,从而将自身的思维从传统的美术体系中跳出,并逐渐加深对线条本身概念的理解。在上述操作完成后,教师则可以继续扩大线条的概念。比如可以直接将绳子、草木等具有线状结构的物体置于课堂上,并尝试利用此物品进行作画,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对线条的认知,而并非只是将其限制在白纸当中。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将新的概念融入到线条当中,比如在线条中添加色彩,从而进一步摆脱科学对艺术的限制。
(二)更新现代对美术教学的评价标准
在小学教育中,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都相对较为有限,所以单纯地要求形似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尝试更新美术的判断标准,比如在形似之外,还可以将创意、搭配、表达、变化纳入当中,从而在多维度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评判。不过,实质上美术教育中的大部分问题还是集中在西方绘画体系的侵入,所以如果想要改变美术教学评价标准,还是需要打破西方教育体系的垄断局面。比如在评判标准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以便于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评判体系当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直接将其学生带入到传统文化氛围中,通过实地操作来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标志的多样性,而并非仅仅限于社会以及家长眼中的“好像”[7]。
(三)多样化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入当中,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地将壁画、雕塑等美术体系内的性质进行融合,从而帮助学生锻炼出良好的素材寻找能力。但实际上,美术教育的包容性极大,所以传统文化的荣誉也不仅只限于上述方式中。因此,在小学的美术教育开展上,教师可以尝试将形体融入到绘画当中。实际上,绘画中形体的融入已经有较多经验,比如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教师也可以直接对飞天进行改良,从而使其更加趣味化、儿童化,以便于学生接受。比如就可以参考当今较为流行的动漫卡通IP设计动作,一来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有效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二来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当然,教师在传统文化的融入中,教师还可以适时加入想象成分,并尝试与预言和童话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魅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终归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开展中,教师尽可能地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有更强的艺术感知力。另一方面,校方也要尽快展开艺术教育的方案改革,并尝试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倾注到小学的美术课堂教育中,从而间接提升美术教师的课堂开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J].国际公关,2019(8):131-131.
[2]顾敏.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169-169.
[3]严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新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132-133.
[4]杜惠怡.淺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科学咨询,2019(24):164-164.
[5]马燕玲.提高审美情趣体味生活之美——建立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76.
[6]陈晓璐.民间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与传承研究——评《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8):67.
[7]古全.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8(3):41.
作者简介:
朱云逸(1975年1月-), 男,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本科学历, 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