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教学途径分析

2021-04-15 11:48杨婷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高年级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杨婷婷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很多小学生对作文存在抵触情绪,多是由于认知不足,加之自身阅历不足,一定程度上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激发对作文的兴趣,在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稳步提升,也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之一。由于语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对于学生而言经常出现作文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不仅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会降低写作教学整体质量。本文就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进行深入探究,在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践行到实处,以求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  高年级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098-0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更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在此时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但是,很多教师过分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掌握,强制性灌输,却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意愿和写作思维,加之写作素材积累较少,最终无法保障写作质量,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故此,新时期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有效引导来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可以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并且能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状况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阅历不足,认知水平不高,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多是空洞、单一,缺少真实情感融入的,如果缺少有效的引导,是难以真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就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写作兴趣不足

多数的小学生还处于贪玩的年级,对于写作文兴趣不足,究其根本,是由于语文教师并未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写作文的乐趣和重要性,更多的是通过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写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教学内容较为乏味、枯燥,缺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长此以往,不仅会挫伤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还会弱化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利于后续学习和发展[1]。

(二)学生创造力培养力度有所不足

结合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写作基础薄弱,语文教师即便明确写作教学的这个要性,却很少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很多学生在刚刚学习写作文时,思维较为灵活,天马行空,如果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力度不足,导致学生所学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千篇一律。

(三)作文缺少真情实感

写作文,需要将情感融入其中,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更加生动。作文是学生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内心世界以及个体需求,但是结合现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盲目地为学生讲解写作技巧,以提升考试成绩为主。很少会要求学生写出新颖、情感充沛的作文,加之学生日常生活中写作素材的积累缺少引导支持,导致很多学生写作文时过分关注技巧的使用,胡乱堆砌辞藻,缺少真情实感的融入,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发展[3]。即便当前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分数并非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标准,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教学压力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作文模板范文,考试时套用,即便取得高分,也未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4]。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优化措施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改善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摒弃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推陈出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制定有效措施积极践行到实处。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素质教育改革深化下,高年级作文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写作基础和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如果教师仍然应用以往的重理论讲述的方法,那么即便学生理论储备丰富,但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可能代指学生对抽象写作理论理解不足,最终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因此,需要教师正确看待写作教学重要性,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训练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并且在写作文中积极践行到实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围绕“我的学校”主题内容,组织演讲比赛,并介绍具体规则和奖品,通过此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生通过对学校观察和记录,发现了很多原本被忽視的特色建筑和景观,记录下整理成写作素材,撰写演讲稿,最后在比赛中表达自己眼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基于此种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二)引入时事新闻内容,增强作文的真实性

很多高年级学生在写作文时,所描述的内容同实际生活联系较少,甚至毫无关联,更多的是为了凑字数,或是将所掌握的华丽辞藻胡乱堆砌,尽管看起来文章很优美,但实际上难以带给读者深刻的情感体验,作文质量不符合要求。基于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并引入时事新闻内容来充实写作素材,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师生交互[5]。在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感受国家进步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呈现在作文中,赋予作文真情实感。如,在讲解关于圆明园毁灭相关内容中,由于圆明园侵略事件距离学生较远,发生在过去,缺少真实客观的圆明园可以让学生参观和感受。如何丰富学生对战争的感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叙利亚战争,通过视频内容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官体验,切实感受叙利亚战争的残酷。在观看视频后,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身看法,正确认识到战争残酷,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通过此种方式,在带给学生深刻的触动和体验后,激励学生主动表达自身情感思想,并将其融入到作文中,对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持续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读写结合,熟练掌握写作方法

写作教学并非是鼓励存在的,同阅读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如果阅读能力不足,自然无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关注读写结合,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来引导学生学习深化。阅读中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和掌握实用的写作方法,在阅读积累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四)鼓励学生真情实感表达,打破灌输定式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结合改革相关要求,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借助自身感官体验,组织合理的语言去表述周围生活,带给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启迪。在具体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师生角色,尊重学生个体主体地位和彼此的差异,了解应该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才可以帮助学生创新表达思路,而不是生搬硬套灌输给学生。如,在讲解春天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拟出关于春天的标题,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和观察,写下来自身对春天的感受,便于写出情感更加丰富的作文。

(五)培养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提升作文教学趣味性

为了让学生对写作文保持足够的兴趣,可以通过布置多个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之间彼此竞争,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带着问题来参加活动,运用教师所讲述的写作技巧围绕同一主题来写作文,并且在课堂上朗诵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思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体验,便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

(六)加强作文讲评,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后期的讲评环节十分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讲评方法。其一,通过优秀作文来品读,在学生作品中挑出几篇作文,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写作时的思路和经验,然后组织其他学生讨论学习。优秀文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朗读出来,不仅可以引导其他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美妙之处,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写作热情。其二,评估作文得失,师生共同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丰富学习体验同时,持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结合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增长见闻,丰富内涵,便于保持持久的写作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能力持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蔡新文.小学教学中如何促进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融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58.

[2]钱运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34):18-19.

[3]李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研究[J].读写算,2020(27):144-145.

[4]魏小霞.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82):47-48.

[5]孙越.概念图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高年级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