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美宽
摘 要: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基础性学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基础知识、概念理解和能力培养对学生而言非常具有难度和挑战性。在这种教学状态下,数学教师必须概念教学策略和形式,以更加贴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进步的方式去组织课堂教学。从现阶段数学的开展来看,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理解和运用都相对浅显,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问题是各个学科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效果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核心问题是指直指教学内容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启发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问题,与传统或一般性问题不同,核心问题以“核心”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入分析问题,从而在自主感知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去反思课本知识,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数学能力和数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将重点从核心问题的主要特点和在实际中最为常见的开展错误出发,提出基于核心问题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深度学习;开展策略
一、 引言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通过多重维度去扩展知识体系,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一种联系,从而重新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以核心问题的形式去组织教学不仅是学科的需要,也是达到国家社会对学生未来发展要求的重要方式。
二、 核心问题的主要特点
(一)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问题是课本内容的浓缩和提取,问题与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有机组成的,但很多教师并没有从课堂内容出发去合理安排问题的开展环节和问题的内容,导致问题的本质作用难以得到最大化发挥。
(二)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核心问题的进行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即从问题出发去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在课堂的开展前期阶段,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堂可能会用到的旧知识点、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对本课堂建立一定的兴趣和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等;在课堂的开展中期阶段,教师在一个重难点知识后可以穿插一个核心问题,利用问题给予学生从听课状态到思考状态转变的契机,使学生在得到片刻方式的同时去活跃自身思维,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的开展后期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组合性问题和多侧重性问题去检验全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理解和运用程度,从而快速接收学生有效的反馈信息,以对后续教学工作做出调整,帮助学生针对性去查漏补缺。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实际的课堂核心问题开展中,许多教师会从生活视角去拓展真实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减小问题的难度,更会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去主动思考问题。但教师必须重视核心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要素,如果出现不符合的情况,不仅会加大学生思考核心问题的难度,更会让学生对问题出现抵触心理,达到适得其反的消极效果。
(四)具备探究性和启发性
探究性和启发性是对学生的作用,在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从核心问题中探究了章节知识和启发了知识核心,这不仅是核心问题开展的目的,也是学生得到自主进步和发展的验证。
三、 课堂中开展的核心问题常见错误
(一)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
随着教育的完善化和系统化,教学要求和目标的清晰化和明确化,学科的教学任务量普遍提升,这导致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压缩紧凑教学环节和各个流程。在一节课堂中,每位教师都会提出许多的问题,但大部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是根据课本流程一问一答,或照搬课本中本就存在的问题去提问学生,导致问题的给出毫无新意。同时,由于问题的数量多,核心不明确,导致教师难以给予充分的时间去让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问题,甚至出现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忽略学生的答案,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或直接进行问题讲解。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等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使问题教学虚有其表,实质上根本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二)并未引导全体学生去参与
在提问环节中,许多教师并未思考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比如知识水平、能力思维、基础知识等,差异的存在必然导致面对一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简单,有些学生则认为很难。如果教师刚好抽取了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那教师会认为所有学生都清楚了解了知识点,从而忽略了低等级学生;如果教师刚好抽取了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那教师会认为知识点难度过高,从而会再次反复进行讲解,从而很大程度上浪费课堂时间。综上,核心问题的进行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开展,都必然导致一定的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差距。
(三)问题数量繁多,相对浅显
问题的数量繁多导致教师不得不压缩课堂时间,但从现阶段教师的问题内容来看,许多教师的问题相对宽泛,较为浅显,没有突出“核心”,因此,在这种层面下,教师可以减少問题的数量,将问题集中化和核心化,在学生充分思考和问题高质量之间获得双赢。
四、 基于核心问题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多模式融合,给予学生充分时间
在课下,许多学生的思考注意力难以得到集中,难以产生像课堂上那样持续的思维力度和时间,因此,面对课堂上的核心问题,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同时,教师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的难度和合理选择问题的思考模式,比如在问题难度较大和学生较为疲惫的状态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去探究问题;在难度较小和学生较为兴奋的状态下,教师组织学生以自主思考的方式进行思考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节“观察物体(二)”为例,本章节的核心在于物体三视图的推理和逆推理,章节对于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给出物体后,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去画出物体的三视图,以这样方式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同时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