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婷婷
摘 要:为了很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通过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加强教学实践,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基于此,下文就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旨在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能力一体化教学提供相应有效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能力;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时,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质量。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协调统一的教学过程,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等教学观念,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加强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在仿写、套用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读写能力一体化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应的教学活动难以高效稳定开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 读写能力一体化的培育价值
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时,为了提高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衔接效果,可以将其两者融为一体构建读写教育一体化的模式,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通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实施,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减轻了压力,同时很好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读写教育本身就是不分离的,在阅读之后必然会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写作则可以将自身的感悟与心得很好地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将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统一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得更多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当中,强化学生学习过程,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能力培养的教育困境分析
(一)缺乏有效融合,教学质量不佳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部分教师采用了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案,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方案进行分析可知,主要的原因是阅读课件与写作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案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没有得到很好的突出,进而给学生的读写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缺乏发散性教学,学生积极性强
在读写教学中,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实力,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能够保障教学方案的发散性,即通过教学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出学生的语文思维创造力。但是在实际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执行的读写教学方案缺乏一定的发散性。当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案确定之后,教师则单一地执行教学方案,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教学拓展发散,没有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降低了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三)教学过程缺乏创新,难以调动学生热情
在小学读写能力一体化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深入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阅读教材中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学会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注重教材教学,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分析水平较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模仿和套用,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一体化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学习意识
为了保证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可行性,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案进行打磨,提高教学方案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很好地发挥出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案的优势。如在读写一体化教学时,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将读写教学渗透到整个课程当中,而不是仅仅在阅读教学的结束与写作教学进行衔接。因为这样的衔接模式,使得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衔接周期变得很长,学生在之前积累的素材和灵感,不能一直保留,进而给学生的阅读写作练习造成了一定影响。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能够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征。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師可以借助互联网在网络上寻找许多关于秋天景象的图片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学生可以在课下由父母带领到户外感受秋天,还可以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来感受秋天。课前导入,同学们这有几幅画,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说一说这是什么季节特有的景色。(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乐,出示与秋天景象有关的图片。)同学们,在听完课文朗读之后,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文本语言美。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并能够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看法。师问:“同学们,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们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呢?那么在文章中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指明让学生朗读并回答,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而在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丰富想象,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先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在品悟想象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综合学生学情,做好教学训练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调整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进度,确保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案的教学效果。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渗透读写教学内容,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充分发挥出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了保障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的效果,教师需要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出发,挖掘小学生感兴趣的教育素材,进而对相关素材进行一定的整理,从中筛选出合理的教学话题,确保该教学话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好读写教学内容的调整等相关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例如,在《爬山虎的脚》教学中,为了实现读写能力一体化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写作思路。师问:“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章,你们对作者的写作顺序有什么认识呢?作者为什么要先写爬山虎的生长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这样安排的意义是什么呢?”通过问题引导,带领学生加强思考,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考虑到不同学习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实现读写能力一体化教学。在文章的写作中,作者通过细致,长期地连续观察知道了爬山虎脚爬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使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进一步加强日常生活中周围事物的观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更贴近实际,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