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显著优势

2021-04-14 18:51陈佳敏
新疆社科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建设

陈佳敏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继往开来、艰苦奋斗、取得伟大胜利的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承担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续奋斗的百年历程中,取得的历史成就、创造的历史伟业集中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立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百年的峥嵘岁月和辉煌业绩,如同一幅气势磅礴、雄浑壮丽、绚丽多彩的画卷,彰显出其显著的优势和强大的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优势是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政党也一样。”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源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充分发挥精神优势的基础性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它留给我们的是最具价值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以规律为对象,实现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②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③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④他告诫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现实,树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党的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⑤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始终要做到为民纾困解难,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同实际相联系,在工作中为群众办实事,提高看问题、查形势、想事情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确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促改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其艰辛奋斗历程都是在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3.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曾在《实践论》中揭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即“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明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认识规律,他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⑨他要求对待马克思主义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在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党情和民情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回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时曾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⑩为此,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根中国实际搞建设,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明确指明“以苏为鉴”,开创了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局面,实现了党带领人民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的转变,实现了从“照搬照抄”到“独立自主”的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吸收人类社会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开放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凸显了其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发展壮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仅有50多名党员,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总量突破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事者所以知新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回首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前提下,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经验成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顺应全球化潮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焕发蓬勃生机。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党的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性建设,坚持思想建党,推进理论强党,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而后,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出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要求我们去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建党、建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话题,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在首位,突出自省的重要性。《论语》记载:“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包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清算党内的错误思想、全面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增强党性、端正党风、严明党纪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为主的“四风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准则来严格约束自己,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把党的作风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目标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党中央的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落小、落细、落实。首先是讲求“忠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为“八德”,将“忠诚”视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突出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民忠诚的统一。在政治上,提高政治站位,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行动上,做到把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大党员必须“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党的一切工作都以谋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是要重“德”。孟子曾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为政以德”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根基,要求党员讲党性、重品行、树正气、作表率、重实效,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求,有利于保证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办事效率。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坚守本色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心中有信念,脚下才会有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理想信念,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品质,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绝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中国共产党用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党员的奋斗精神和革命热情,推动理想信念教育下基层、落实处,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社会现状,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刘少奇同志也多次强调:“我们的理想是美丽的,我们的途程又是艰难的。”为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科学文化水平。改革开放以后,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侵入我国,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膨胀,其造成的严重影响发人深省,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四种挑战”“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如何坚守政治定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刻认识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的长期性、复杂性,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表明全党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使命不移、笃行致远的精神动力。

二、中国共产党的方法优势是坚守初心的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根本所在。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既要发挥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力量,也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凝聚力量,坚持听民意、顺民心、知民情、解民忧。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根基。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主心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就要健全党的领导方法、执政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是加强各级党组织联系、沟通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贯彻党的政治领导,一是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党的政治领导是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自身政治领导力、握紧政治方向盘,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不同问题和社会矛盾,因时制宜的调整方针政策。二是投入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行动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监督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性、保持政治定力,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彰显党的初心使命,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领导摆在极端重要位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坚决性和先进性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确立了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使全党保持统一的思想、协调的行动,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掌握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促使中国共产党逐渐强大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高超的思想领导力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准政治导向,压紧压实广大党员的责任。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的组织体系去实现。”加强党的组织领导,要在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和组织路线等方面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全国一盘棋,切实保证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广大人民群众与党中央保持紧密联系。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无论是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坚决服从统一指挥、统一思想、统一调动,构建了更全面、更具体、更有效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和全面领导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这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进展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政治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思想组织力、政治组织力和群众组织力,有效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1.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是其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艰难前行的百年历程中科学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打赢“三大攻坚战”,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中国共产党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有力地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压迫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中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由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进入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是由人民创造的,应该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注并解决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一部“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历史,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性原则,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新的时代内涵,是党的事业在艰苦探索中凝聚奋进力量、保持前进动力的基础保证。

三、中国共产党的行动优势是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就,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奋斗中、写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建设中、写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丰功伟绩,在党的具体行动和建设中重申党的性质和宗旨,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是推动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重要的行动优势。

(一)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问题。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人民谋利益;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从土地改革、到走农业生产合作社道路发展、再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党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开辟历史新纪元、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局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改变了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彻底拨乱反正、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和基本路线、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用“无我”表达了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求每一名党员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妥善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即党员要统筹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科学把握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保证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统一于全局利益。二是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工作无大小、任务无轻重,党员要理性看待岗位、积极对待工作,不攀比、不懈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三是正确对待难与易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要弘扬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勇气,不拈轻怕重、不临阵脱逃。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共产党集全国之力有效防控和科学治愈感染群众,创造了世界史上的中国奇迹。四是正确对待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牢记党的宗旨,为党分忧、为国建业、为民造福,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扎根群众、从群众中吸取和总结经验。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只有充分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发扬民力,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完善本身、干出实绩,才能增强党的意志力、提高亲和力、永葆生命力、拓展影响力。

(二)加强党的建设本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要求必须搞好党建工作,全面把握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遵照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总结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升党的建设的时代价值。

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党学说,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以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必须遵守党的纲领和政策。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群众中最先进和最坚决的部分,在运动中能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了解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独特优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继承、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形成了兼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国共产党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一大强调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收归社会所有;党的八大提出必须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方式,优化供求结构,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第二,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到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性跨越。第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不是某一个阶级、阶层或某个群众的利益,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任务和总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开展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严格遵守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旨,即,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方向,坚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稳步推进党的建设事业持续发展;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广大党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党要找准战略机遇期、抓住发展关键期、把握结构转型期、突破攻坚爬坡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怕犯错、敢于试错、勇于纠错;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主题,增强党的政治制度的时代性、政治性、原则性和民主性;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直面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和严峻挑战,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勇气规范党员自身建设,坚持依法治党、依规管党,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构建党的建设长效机制。

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的经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辉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依旧,彰显了其显著的优势。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扬显著优势,赓续奋斗血脉,矢志不渝地带领人民群众争取更大荣光,迈向伟大复兴。

注 释:

①《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6年11月10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91页。

③⑩《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9页,第11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6页。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