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老年排便障碍的效果研究

2021-04-14 07:42吴昌旭鞠曼戢敏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肛管生物反馈直肠

吴昌旭 鞠曼 戢敏

老年患者排便障碍是肛肠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多为老年功能性排便障碍,其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老年人的进食量、随着年龄增长的胃肠功能老化及参与排便的肌肉活动张力[1-2]。目前肛门直肠生物反馈疗法是临床常用方案,通过锻炼膈肌增加直肠推进力,改善排便,但由于老年人对生物电刺激较为陌生且治疗周期较长,为巩固治疗疗效[3],本研究拟中医穴位埋线综合治疗,提高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进行生物反馈疗法的老年排便障碍患者为研究人群,选取符合标准的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区组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女27例,男17例;平均年龄(72.4±6.5)岁;粪便干结者22例,排便次数减少者37例,排便费力者35例。对照组患者女23例,男20例;平均年龄(73.5±6.8)岁;粪便干结者17例,排便次数减少者36例,排便费力者32例。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同质性,可用于研究。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肠-脑互动异常》中有关排便障碍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患者均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入组年龄≥65岁;精神智力良好,肢体运动功能正常。

1.4 排除标准 合并消化道器械性疾病或累及消化道系统疾病导致的便秘;因精神因素或认知功能障碍导致的便秘;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不适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部分皮肤破损。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治疗期间合并胃肠疾病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资料不全,影响有效性判断者;自愿终止研究。

1.6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基础疗法,即均衡饮食、适量饮水,鼓励患者每日适量运动。对照组予以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师首先向患者介绍生物反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过程,采用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LD B2型治疗仪,嘱患者仰卧位,酒精擦拭皮肤后在体表及肛门连接电极,通过语音提示进行相应的排便运动,在治疗时可让患者亲自观察压力曲线变化以便协调排便动作。生物反馈治疗30 min/次,3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选取肝俞穴位、脾俞、大肠俞、足三里及天枢、中脘等穴位,常规消毒皮肤后,取2个零的可吸收缝线,生理盐水冲净后用针穿刺入所选的穴位,患者自觉有针感后,边退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线埋入穴中约2 cm。出针后压迫止血,无菌敷料固定。1次/2周,共进行2次。

1.7 疗效评价[4]临床痊愈:患者粪便的性质、排便频率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患者排便障碍明显好转,症状及体征接近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排便症状好转,但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反之为无效。

1.8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OMOED公司生产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仪(XGJ-D3型)检测肛管静息压(ARP)、肛管舒缩压(AMCP)及排便压(DP)。

1.9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Excel、SPSS 22.0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可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本研究中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两组均无无效病例,但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指标中ARP、AMCP、DP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AMCP、DP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ARP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比较(±s) 单位:mmHg

表2 两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比较(±s) 单位:mmHg

注:ARP=肛管静息压,AMCP=肛管舒缩压,DP=排便压;组内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ARP AMCP DP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4 25.6±7.5 22.3±4.2* 78.2±7.3 64.8±8.1* 18.3±4.9 7.5±3.2*对照组 43 25.8±6.4 23.1±4.8* 79.5±6.7 72.8±6.5* 17.4±5.3 10.3±2.7*t值 0.135 0.832 0.870 5.109 0.827 4.436 P值 0.893 0.408 0.387 <0.001 0.411 <0.001

3 讨论

国内有关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普遍认为,便秘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职业、心理障碍、不良排便习惯有关[5-6],且老年人的排便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系老年人对食物的咀嚼、消化不够,同时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随着衰老而减退,进食后其胃肠蠕动、排空速率减慢,因此常发生便秘,以功能性排便障碍较为常见[7]。临床常用治疗方案为生物反馈,所谓生物反馈疗法就是借用电子设备测量神经- 肌肉以及自主神经状况,通过专业人士评估机体变化情况,继而采取对应治疗。本研究患者在使用生物反馈治疗时,将患者排便时的肌肉电活动以及肛管直肠压力投射在屏幕上,患者还可以自己观看直肠内压力曲线和肛门周围的电生理活动,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更加客观地认识原有排便动作的不足[8]。但该方法治疗周期略长,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感。为巩固治疗效果,本研究结合中医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中医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外科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在无菌操作下将可吸收线埋入穴位,能够较长时间、温和地刺激相应穴位,最终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胃肠运动功效[9-10]。本研究中所取肝俞、脾俞、大肠俞、足三里及天枢、中脘等穴位,其中肝俞穴、脾俞均属足太阳膀胱经,其中肝俞穴具有一定的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效,脾俞穴主要缓解消化性溃疡、胃下垂及消化不良等,配合足三里穴、大肠俞穴能治腹脱、便秘;另外,本研究还选取天枢、中脘穴位,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按摩或针刺此处能改善便秘、腹胀、腹泻等情况;中枢穴位属任脉,含中央之意,其内部恰为胃的中部,主治胃疾。通过穴位埋线,各穴位前后相互呼应,充分调节气血,同时还可调节盆底肌肉,增强肌肉之间的协调性;而现代医学证实,上述穴位中的足三里穴处神经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学的作用,从而缓解功能性排便障碍。就本项研究结果而言,治疗后两组均无无效病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以好转,但中西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两组的ARP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者分析,可能是静息状态下患者的肛门直肠运动不会产生较大差异;但观察组的AMCP、DP等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临床中西结合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放松程度更好,其排便后控能力较佳,能有效缓解排便时肛门矛盾性收缩。

综上所述,老年排便障碍型便秘的诱发因素较多,在治疗时可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穴位埋线综合治疗,可充分改善患者排便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文尚未分析患者的情绪障碍与疾病的发生、治疗效果是否有一定关系,且是否适用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后续研究中还需扩大研究对象类型,并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猜你喜欢
肛管生物反馈直肠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