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广智,梁 宵,栾 泽
(1.吉林化工学院 后勤管理处,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计财处,吉林 吉林 132022;3.吉林化工学院 教务处,吉林 吉林 132022)
近年来,许多人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探究,努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1]。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高校基础设施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现有的一些建筑功能不匹配、装饰装修、防水等超过合理使用年限及损坏严重的建筑亟需维修改造,以满足在校师生学习、科研和工作需求。因此,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针对高校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如今,我国部分早期建设的高校原有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已经接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甚至超出合理使用年限,已出现外立面墙体饰面脱落、给排水管道破损、电气线路老化等情况。一些高校在维修顺序、维修标准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2],不得已将出现管道老化、表面破损的建筑先维修,或为领导重视的项目优先改造,使得基建部门、后勤部门多根据当下需求进行临时设计。由此导致维修改造工程整体规划思想欠缺,改造混乱,校园内的人形道路、综合管沟等经常反复挖填,严重浪费了人力和资金资源。
高校维修改造工程往往发生在原有建筑已经发生部分损毁或者原使用功能已经远远不满足使用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一旦决定进行施工,对于工期要求非常紧张。同时,维修改造工程一般对于结构安全影响较小,单个项目合同金额也不大,因此初步设计阶段往往不能得到重视。在实际的小型维修工程中,不少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工期,未组织多方参与建设的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或没有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便匆匆进场施工,施工图纸不全面、设计不规范、清单漏项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工程造价控制难度大,甚至无法保证施工质量[3]。
在高校维修改造项目管理过程中,通常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校内参与部门除主要负责建设管理的后勤维修处外,项目施工前期涉及使用单位、招标采购处、发展规划处、计财处、负责监管后勤集团的校领导等,在施工过程中涉及有使用单位、学生管理处、审计处等,竣工结算过程中涉计财处、审计处;校外第三方机构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公司等也贯穿于维修项目的全过程。校内校外参与者过多,极易造成多头领导,导致权责不清、监管混乱。一旦发生超出预算或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等问题,难以追求责任。
高校维修工程每年从几千元的小项目至几百万元的大项目达上百个,涉及工种多、内容杂,往往项目分散、工期紧张,对工程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对后勤、基建处、审计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处、基建处管理人员一般身兼数职,既有行政职责,还要忙于科研任务,个别还有教学工作。在施工管理方面,既要担任土建工程师,还要管理安装水电工程;既要进行招标立项、图纸审查、合同管理,还要审核结算。为避免对正常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大型维修工程往往在寒暑假进行集中突击施工,管理人员因工期紧、任务重,往往分身乏术、应接不暇。
当前,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缺乏整体规划意识导致维修改造质量差,维修工作推进效率低。若想解决此类问题,就要在招标立项前期充分调动高校多方职能部门参与讨论。在进行招标立项前,使用单位、财务、后勤基建、审批等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和研究。其中,使用单位应根据使用需要将改造要求提交审批部门审核;审批部门根据改造要求,结合资金限额、改造标准、长远发展等因素综合审查,并在全过程跟踪监督;基建、后勤部门应根据审批确定的改造需要进行初步设计,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设意见、建设方案,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恰当引入使用单位对改造项目的管理监督。一方面进一步落实改造需要,另一方面及时改进施工方案,避免出现返工等情况。不仅如此,改造工程还应充分考虑近几年学校是否有扩招的情况[4],对学生公寓、实验室、教室等场所的提前预留,避免对同一工程进行反复改造,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对在校师生的正常学习工作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校内多方部门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统筹规划管理,对校内房屋进行科学布局,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维修改造效率,节约人力物力。
工程设计是指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整个活动过程,它是为达成维修改造目标而进行的全面规划,是解决技术问题与经济关系的关键阶段[5]。研究表明: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对于施工阶段来说,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10%[6]。设计阶段对成本造价控制的影响可见一斑。对于高校维修改造工程来说,在设计阶段进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是能更好地实现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的有效手段。为了对维修改造工程严格把控,应随着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组织对图纸进行技术合理性、施工可行性和资金高效性进行审查,多方面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力求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利用事前控制,强化管理意识,在前期工程造价的限值范围内,严格把控设计方案,将设计图纸可能存在的错误、疏漏杜绝在设计阶段,尽量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返工,在满足改造目标的前提下,达到对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7]。
高校维修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应该是一项系统化、规范化、联动化的工作流程,必须将主要负责维修建设的主体单位明确化。应将后勤管理处作为经学校授权的主要责任单位,对所有维修改造项目做统一管理,并由主管后勤的副校长直接领导[8]。在项目建设期内,由后勤管理处定期主持召开调度会,加强沟通联系和协调配合,对各阶段参与单位进行明确分工,按照部门职责权限各负其责,确定项目负责人制,规范责任追究[9]。增强横线联动,在跨部门沟通协调时采用点对点联系方式,提高沟通效率。审计处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通知》的要求对维修改造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对从项目建议书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合同签订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进行监督,并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相关审计制度进一步细化,增强制度在该校的可操作性。由此,既能做到监管专业化,又能在多方监督、相互协调的工作中共同高效推进维修改造工作。
管理人员是维修工程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完成维修改造工作目标,专业化管理团队必不可少[10]。高校应立足于本校工程建设管理的岗位缺口,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对施工经验丰富、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或具备相关行业国家执业资格证书(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等)的社会人才适当放宽年龄及学历限制。确保施工管理人员专业化,根据各施工专业设置技术员,同时配备安全员、质量监督员。合理调度本校管理人员,协同管理。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学习,加深施工规范和安全施工理解,强化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聘请大型施工管理公司的专业人士定期到校培训,介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确保高校施工管理与时俱进。
目前,高校的快速发展、扩张与施工管理人员不足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维修改造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愈加重要。但高校的维修改造工程管理在统筹规划、初步设计重视度、监管制度、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各高校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通过统筹规划管理,不断完善工程管理监管制度,提高初步设计重视程度,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进一步优化当前的工程管理机制,才能全面、快速的推进维修改造工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