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统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分析

2021-04-13 03:41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场纲要

李 智

(吉林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华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1]中国共产党辉煌成绩的取得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在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党宗旨,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的真正的革命与执政实践,努力开拓,奋力进取,带领中国人民继续踏上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作为面向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立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致力于培养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2]。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在“纲要”课中不仅作为衔接课程内容的主线索,也是课程逻辑的理论基础。只有坚持人民立场,才能够明确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才能评判近代中国形形色色政治力量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因此,无论从教学研究学理角度,还是从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一贯性、继承性、发展性的统一的认识,都有必要以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统领“纲要”课内容,实现教学创新,切实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历史视阈下阐明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系

“纲要”课教材(高教出版社,2018版)的编写围绕“四个选择”主题展开。能够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且在历史关键节点做出重要选择的主体必然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而被选择的客体则并不是唯一的。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因为这两者在历史上拥有唯一性和优势性。在新文化运动前后,300多种外来的“主义”和“思想”涌入古老的中国。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日甚的危急时刻,中国人民不可能逐一尝试每一种“主义”与“思想”是否能够拯救中华民族。十月革命展现出的巨大的昭示作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实践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使得无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新的出路,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样,近代中国无数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完全不拥有显赫的政治影响、雄厚的革命本钱、广泛的贤达支持和强力的军事支撑。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于其坚持真理,坚持站在中国最多数底层民众的立场之上。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对中国人民28年前做出的重大选择的最大的政治回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继而又做出了两次重大选择,万众一心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纲要’课程所呈现给学生的是时间顺序的知识坐标、历史和人民所做‘四个选择’的理论坐标以及中华民族由弱变强走向复兴的成就坐标而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贡献过失、事件的历史发生影响都是多流程交织的结果,都可以在此坐标系内得到定位和阐释。”[3]在一百年内,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画出一条“倔强”的上扬线,是坚持站在中国人民立场之上,不负人民的历史回应。通过“纲要”课的讲解,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掌握了能够解决中国近代问题的方法,而且善于运用此种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合法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到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百年党的历史就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党与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二、理论视阈下突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与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历史任务的密切关系

“纲要”课教材在上编“综述”内容第三节中就提出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17“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4]18正是立足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才能及时准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提出社会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才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法,才能够与时俱进总结出革命经验与治国方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纲要”课教材在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和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一共阐述了探求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四种方案: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方案,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方案,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方案,辛亥革命的“共和制”方案。这些方案不乏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但是最终仍归于昙花一现,归于失败。就其原因在于对“民”之理解,对“民”之需求缺乏根本了解,也在于其所坚持的变革理论无法深刻阐释中华之“民”之要义,故而也无法认识到“民”力之伟大,无法认识到居于中国社会最底层千万民众推动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检验政党、政权性质的试金石。”[5]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再到领导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切以反帝、反封建、人民立场作为行动的标尺和准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纲要”课教学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民立场”不仅是一种政治站位,而且是一种实践方法。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至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样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充分调动中国人民革命的积极性,才在抗日战争中提出全民抗战的“人民战争”和“持久战”,才能在解放战争中矢志于“人民民主专政”,才会得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样的重要论述,让中国人民不再 “挨打、挨饿、挨骂”,让中华民族平视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国际视野下强调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所具有一种革命理念和执政理念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长期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自由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受教育权利等遭到极大地压制。时至近代,“文明”的代言者——西方列强国家入侵中华,中国人民不仅没有享有基本的人权,甚至境遇不如之前。旧上海外滩公园设立“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被骗卖到海外华侨被蔑称为“猪仔”。爱国诗人丘逢甲曾经愤怒地指出:“英之在香港,以狗与华人并论;俄之在旅大,则人与牛马同税。”光复会成员蒋智由有言:“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6]。从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解放中国人民为己任,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赋予中国人民政治权利,推动土地革命保证中国人民经济权利,解决亿万人口“吃饭”问题,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利,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确保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积极应对来自国外不实指责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权利,政府抗疫抗灾实现中国人民的获助权利,宪法修订民法出台致力中国人民的公正权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是对人的发展的最大尊重,是对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发展权等一切人权的最大保障。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从建党之时起就逐渐团结国内外一切致力人类解放事业的正义力量,形成了人类“生存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意识基础,排斥“利益共同体”的主张,这成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组织的重要一员,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很早寻求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共同谋划将中国人民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中解救出来。凭借艰苦卓绝、坚守理想、英勇斗争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向世界昭示了不负人民的决心和勇气。为了反击法西斯国家的反人类战争行为,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表明抗日的态度与决心,保卫中国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在国内团结抗日有识之士共赴国难,在国际上积极发挥统战优势,积极配合实施中国工业合作运动[7],受到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路易·艾黎、乔治·何克等国际友人的支持,更有来自加拿大的援华医生的诺尔曼·白求恩和印度医生柯棣华等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义事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随着在国际上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着眼于为全世界人类生存、发展和进步,而非寻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革命精神视野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缔造了不朽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人民立场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主线。”[8]正是因为对人民立场的坚守才引得无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践行《党章》誓言,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缔造伟大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于近代中国至暗的时刻。参加“一大”并亲手缔造中国共产党的13位代表表现出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9]。大革命后的“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革命道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策”,着手解决人民迫切的土地问题,拉近了与人民之间的距离,保留并壮大了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红色政权的“苏区精神”是密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心为民,坚持对敌斗争,保卫根据地安全,官兵一致,军民无别。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坚持革命信念、不负人民,“半条被子”的故事折射出了中国人民历史选择,当年川陕根据地人民口口传唱的《十送红军》歌谣便是军民鱼水情的明证。延安精神在于党领导人民,同日寇进行殊死搏斗,克服物资短缺,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党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从“一穷二白”的零起点开启社会主义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在国内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冲锋在前,缔造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的雷锋精神,“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的“焦裕禄精神”。为了改善新中国所处的恶劣的国际环境,保卫人民解放的胜利成果,中国共产党依然决定出兵朝鲜,无数英烈血洒朝鲜半岛,凝聚起了荡气回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创造出特区精神。在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解决千百年来人民绝对贫困问题,创造出脱贫攻坚精神,在疫情肆虐之时以人民生命安全为第一要义,创造出抗疫精神,令世界刮目相看。“纲要”课要让学生领会到每一种伟大精神的初心所在,使命所指,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认识到精神谱系就是智慧和力量。

正如习总书记所讲到的:“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1]以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统领“纲要”课教学内容是向当代大学生清楚阐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经受了历史风雨考验,牢不可破。“纲要”课教学需要以固有的内容体系及时向大学生阐释新形势下党中央新精神。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奔赴第二个百年征程,突出人民立场的主题,讲清楚人民立场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完成思想认同,进而能够实现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得到教育与提高,积蓄智慧与力量,自觉站定人民立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自觉践行“强国有我”的伟大誓言。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场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