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情状态与学习收获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实证

2021-04-13 13:27:08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师学情维度

李 涛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529500)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置环节,并深刻影响后续的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等环节。但教学是动态生长的过程,需要随着学生的状态有所调整和变化[1]。陈隆升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三个层面的学情,表达学情分析的基本结构,将学情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教学设计,即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据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实施,即组织学习活动,关注学习状态;三是课堂评估,即对学习结果评估,并依据评估情况调整计划,如此循环[2]。因此可以认为,学情分析是以分析学生学情状态,提高学习收获为目的,以教学设计为基础,并贯穿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估整体过程的教学行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分析设计的学习目标与根据教学理论设计的教学目标在进度上并不一定同步。教学目标事先确定,相对固定,表明教师期望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而学习目标由于学情的复杂性、波动性,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从长远来讲,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趋于一致。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学习目标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学情做出适当变动,但从整体来讲,众多微观、短期目标经过长期积累形成宏观、长期目标,从而最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模型设计

学情分析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认知层面,又包括非智力因素等。全美大学生调查问卷(NSSE)作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已经在美使用多年并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并由清华大学引进国内,形成汉化版的NSSE-CHINA评价工具,用于监测评价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NSSE工具重在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认为学习投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借鉴NSSE的评价维度,参考史秋衡、郭建鹏[3]的研究评价量表,设计适合高职教育的学情量化分析指标模型,该模型经过不断检验和修正,最终得到比较科学的学情状态结构量化表,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学生学情状态结构量化表

(二)研究工具及量表因子分析

研究编制高职学生的学情状态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开展大规模线上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背景与评价量表。个人背景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贫困情况,量表每道题基本按照传统的Likert-type(李克特格式)五点量表,“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每一个维度按照相应每一道题分数汇总后取平均分,代表该特质的强度。为了检验量表的科学性,研究使用SPSSAU20.0工具进行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检验。

调查收集的数据经过检验其结构与信效度均表现良好。通过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O为0.893,以及数据通过Bartlett球形度检验(p=0.000),两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27.387%,27.097%,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4.484%,说明按照“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两个因子进行后续研究比较科学。同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考察量表结构的模型拟合程度,对整个量表进行双因子验证性分析,根据Hu与Bentler及Biggs的建议,第三类的非中央卡方指标比较拟合程度CFI与平均似然平方误系数RMSEA指标都需写在论文中[4],以及标准化假设模型整体残差SRMR都是良好的判断指标[5]。尽管CFI=0.831小 于0.9,RMSEA=0.120略大于0.1,考虑到模型的复杂程度以及其他拟合模拟指数反应良好(RMR=0.039<0.50、SRMR=0.078<0.1),因此可以认为这个模型的拟合程度较为理想。

接着对“学生自主层面”量表和“教师影响层面”量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首先,针对“学生自主层面”量表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方法进行旋转,可以分为两因子:因子一统称为学习经验,包括学习行动和学习方式;因子二统称为学习环境,包括师生关系和校园环境。两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34.351%、29.670%,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4.021%。同时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尽管RMSEA=0.139略大0.1,但CFI=0.932>0.9、RMR=0.025<0.50、SRMR=0.045<0.1,可以认为该二因子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其次,对“教师影响层面”量表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最大方差旋转方法进行旋转,可以分为两因子:因子一统称为与课程有关的教师教学活动,包括教师讲课条理、作业反馈、教学方法,因子二统称为与课程有关的学生学习活动,包括合作交流、表达观点、实操训练。两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34.436%、31.123%,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5.560%。同时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尽管RMSEA=0.106略大于0.1,但CFI=0.943>0.9、RMR=0.023<0.50、SRMR=0.049<0.1,可以认为该二因子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人际关系量化指标最初划归在学习环境维度下,但经过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后发现,人际关系量化指标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更加密切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学习合作交流,更积极主动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和讨论。因此将人际关系量化指标划归到与课程有关的学生学习活动维度下开展进一步分析。

(三)调查对象与分析思路

以广东省阳江市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阳江市属公办高职院校,主要面向全省招生。研究采用网上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调查平台,制作问卷二维码投放到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学生通过手机在线填写,要求答完全部题项才能最终提交。因此提交上来的问卷没有数据缺失的情况,全部为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共收集到2203份数据,其中男生比例占23.24%,女生比例占76.76%,来自广东珠三角发达地区学生比例占28.19%,广东珠三角以外欠发达地区学生比例为71.81%,经学校评定的贫困生比例占15.98%,非贫困生比例占84.02%。

笔者首先分析各维度指标的状态,描述统计各指标的强度,并按照类型进行差异检验,接着分析各维度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最后通过构建逐步回归模型探讨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环境、与课程有关的学生学习活动、与课程有关的教师教学活动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继而探讨提升学生学习收获的策略。

二、学情状态特征

(一)高职学生的学情状态总体正面但仍有待提高

根据四个维度对高职学生的学情状态进行描述统计,计算各指标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并根据学生的个人背景,如性别、系别、生源地、贫困程度等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生源地对学生的学情状态和学习收获没有显著影响,而性别、系别、贫困程度对学情状态和学习收获有部分的显著影响,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高职学生的学情状态与学习收获描述统计

高职学生在学习经验方面的平均分位为3.213分,反映学习经验在总体上偏向正面,但还有待提高。其中主动思考、时间管理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966、3.039分,反映出高职大学生在反思总结的学习方法、自我时间规划与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薄弱,需要进一步改进。另外通过t检验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情感、主动思考与时间管理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投入的学习情感、主动思考与时间管理能力都比女生要强,同时学校认定的家庭贫困生在学习投入情感方面,也比非贫困生要强。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系别的学生学习经验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分析下一步改进对策时,需要考虑学生性别、贫困程度、专业等问题。

在学习环境方面的平均分为3.076分,表示在总体上显示偏向正面,但仍然有待提高。在生师互动方面的平均得分为2.970分,表明学生在与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交流方面存在很大薄弱,由于沟通交流不足导致对学习收获的促进力度较差。在环境利用方面的平均得分为3.181分,同样表明学生在积极利用学习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方面强度不够,没有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网络资源等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另外通过t检验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寻求生师互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寻求教师协助方面比女生要更加主动,产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在与课程有关的学生学习活动方面的平均得分为3.307分,总体偏向正面程度更大。合作交流、表达观点、实操训练、人际关系方面平均得分分别为3.358、3.115、3.175、3.580分,表明高职学生在合作交流、人际关系方面处理得较好,能够提升学习效果,但表达观点、实操训练方面得分还不高,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与讨论学习观点的机会较少,在实操技能训练方面还存在实践不足,需要加强与改进。另外t检验表明,不同性别在表达观点和实操训练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加积极主动表达和讨论,以及更加主动开展实践技能训练。

与课程有关的教师教学活动方面的平均得分为3.470分,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在教学方法、讲课条理、作业反馈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376、3.481、3.553分,表明高职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讲课的思路逻辑以及对学生的及时作业反馈评价方面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反应良好。

总体来说,高职大学生的学习收获评价偏向正面,平均得分为3.239分,但得分并不高,表明仍然需要采取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收获。

(二)各维度内的量化指标之间存在结构上的相关性

计算各量化指标之间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

一般认为相关系数在0.40至0.69之间为中度相关,位于0.70至0.99之间为高度相关。从学习经验维度来看,内部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强。学习行动投入与学习情感投入相互影响密切(系数为0.649),学习情感投入与主动思考程度的关系较强(系数为0.471),而且较大影响时间管理能力(系数为0.506)。学习积极主动思考的学生,其时间管理也做得相对较好(系数为0.590)。从学习环境来看,生师互动较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利用校园学习环境条件(系数为0.545),而且在良好生师互动和环境利用的情况下,学生认为自身学习收获也更多(系数分别为0.424、0.484)。从学生学习活动来看,课堂合作交流活动与课堂积极表达学习观点之间能够有效相互促进(系数为0.460),而且课堂积极表达观点的同学其相应实操技能训练更加深刻(系数为0.495)。另外,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较好的同学,其课堂的学习交流合作也更加积极有效。从教师教学活动维度来看,教学方法、讲课条理与作业反馈三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较强(系数分别为0.642、0.551、0.667)。教学方法好的教师,其讲课条理性与作业及时反馈方面都会做得很好。或者说,讲课条理性好与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是构成良好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影响因素。

表3 学习经验、学习环境、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与学习收获相关分析

从各维度之间来看,学习经验、学习环境、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大,基本呈现为弱相关程度,也说明各维度的聚类效果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生师互动、环境利用,会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系数分别为0.416、0.418),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喜欢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更欣赏或接受教师的讲课条理和作业反馈效果(系数分别为

0.436、0.484)。

(三)通过学情指标对学习收获的影响分析,提高学习收获有规律可循

根据前述的相关性分析,在各学习维度内部的变量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相关关系,且总体变量指标数量较多,可选择利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使得最后保留在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既是重要的,又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整体模型解释度为38.9%,模型通过F检验(F=154.836,p=0.000)。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共线性问题;D-W值在数字“2”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模型模拟效果较好。

表4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学习经验维度整体对学生的学习收获有显著影响,回归系数合计为0.29,学习行动的积极参与、学习情感的认真投入、善于学习思考总结的方法以及自身良好的时间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收获产生了较强正面影响。学习环境维度整体对学生学习收获产生较强正面影响,课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善于利用校园学习环境的能力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104、0.201,其系数合计达到0.305。与课堂有关的学生学习活动维度,其中合作交流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活动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收获,回归系数分别为0.04、0.115。其系数合计达到0.155。最后老师的讲课条理性能够对学生学习收获产生显著正面影响,回归系数为0.079,但影响程度较弱。

三、改善学情状态,提高学习收获的策略

(一)改善高职学生的学习经验,转变学习方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学生的学习经验总体偏正面,但表现较弱,而且学习经验对学习收获产生了重大显著影响,需要引起学校充分重视。在当前升学制度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经验确实存在着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但不能因此而轻视,更不能以加强技能培养为目的而忽视偏理论的技术学习。学习经验丰富度将会深刻、系统影响学生的学习收获,从知识、能力及素质三个方面产生全面影响。

一方面,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思考、独立反思的方法与能力,利用课程项目任务、教材、技能竞赛、研究课题等,设计反思总结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认真反思总结的能力。同时针对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自由散漫的特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时间规划与管理,将学习、生活规划与自身发展目标相统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讨论或者竞赛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高职学生的学习行动和学习情感投入。按时依规完成学习任务是实施学习行动的基础,是爱岗敬业的生动表现;高效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则是体现学习情感的基础,是追求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生动表现。学校应该认真营造和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热爱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法治修养等,让学生激发强大内心驱动力,积极投身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最大程度创造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提升学生人际关系水平,增强课外生师交流与校内资源利用能力

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自身学习收获影响较大。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同学之间的课内课外合作交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需要在入学教育中重视新生适应性教育,加强对人际关系的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环境的适应性,妥善运用有效的表达、倾听等人际交往技巧来促使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际关系教育,注重仪容仪表、表达沟通的言传身教,在教学各环节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礼仪方面的细节教育;在校园文化中,贯穿人际关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体现团队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为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6]。

另外,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收获也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利用相关资源,获取自身所需的知识。《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首先,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生师交流时空环境,建议设置相对固定的学生支持服务中心,制订相应的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制度,设置不同老师、不同时间、不同任务的日程安排,以满足学生在学业、生活以及其他问题的解惑需求。其次,校园学习环境资源通常比较丰富,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图书馆、网络学习空间等各类线上线下资源,特别是图书馆及网络空间的学习资源非常庞大,往往需要专门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园学习环境利用方面能够得到有效锻炼,需要学校和教师在某些方面进行专门指导和帮助。

(三)提高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加强课内生师互动能力

当前教师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教育性、职业性不足。一方面,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方法训练,教学方法相对传统,仍然以学科导向式的教学法为主;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且偏向理论知识,学生难以知行合一,难以形成职业能力。在此背景下,高职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和行动导向学习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学情分析、加强教学设计,倡导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演示法等,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课堂生师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收获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生师互动,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特别重视生师互动环节。良好的生师互动,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解答学习疑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理世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未来职业产生良好的深远影响。另外本调查显示,教师的讲课条理性对学生的学习收获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说明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以及良好课前准备都显得十分重要。

(四)因情制宜开展分类教育、精准分类实施教育教学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系别、不同家庭贫困程度的学生,其学情状态表现都显著不同。男生在学习经验、生师互动以及课堂表现方面都优于女生,但学习收获方面没有显著区别。家庭贫困学生在学习情感投入方面比非贫困生的表现要强。不同系别的学生在多个学情状态指标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由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学情特点不同,因此有必要因情制宜,分类开展相应的学习指导。有研究表明,女生由于心理发育的人格特点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倾向也不同。女生比较胆小、怯懦、多虑、敏感、感情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几项高于男生。而男性则多刚强、自信、情绪易暴躁、易对抗、攻击,所以敌对、偏执高于女生[7]。因此需要针对女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女生专门的学习指导,提高专业学习经验,增强在生师互动和课堂表现方面的积极和自信。其他方面如贫困程度、专业特点的差异等也需要开展符合生活特点、学习特征的专门学习指导。

猜你喜欢
生师学情维度
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变化趋势、区域比较及影响因素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有效参与,构建“生师”角色转变的翻转教学高效课堂
乡村学校生师比下降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仍有待提升
新城乡(2017年1期)2017-02-20 19:07:36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