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心如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必须积累阅读知识、掌握技能,并强调必须扩大学习应用范围,通过拓展、融合不同的元素和方法,提高学习成效。本文是基于“十四五”课题“利用海量阅读提升四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的内容基础上进行阐释,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孩子们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使海量阅读成为塑造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海量阅读 核心素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149-03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良好的情感体验,好词佳句的丰富累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不同阅读方法理解文意,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工具书简单地阅读文言文。小学课外阅读总量超过145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更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说,这无疑是一项重要措施,借助文学作品,令儿童终身受惠,让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以达到滋养学生心灵,充实学生头脑的目的。作为从事11 年语文教学的我,更希望读书能成为学生的终身爱好。
一、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校四年级学生和家长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差,家长对课外阅读缺乏了解,无法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二是课外读物少,课外阅读范围窄,缺乏进阶性;三是缺少持续有效的指导。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曾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读书兴趣的主要因素是书目的类别和形式,另一个对读书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部因素是作家的名望威信,以及周围人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极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汲取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二、主要措施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首先,在教室里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在空闲时间随时借阅。一方面,书籍来源于学生的个人书籍,经过筛选后属于个人分享;另一方面,学校为每个班都提供了推荐阅读书目,我班学习委员负责管理,并制定借阅公约。利用学校每天的早读时间和每周的校本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利用家长会、家委会向家长们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他们与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成长,可谓是一举两得。“我的故事讲给你听”把读到的好故事讲给家长听、同学听;我的阅读小直播;阅读会客厅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形式多样,事半功倍!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1.依据兴趣推荐书目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阅读倾向,阅读兴趣也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我向学生推荐了相关阅读材料。对于识字率较低的学生,我会为他们推荐浅显好懂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理解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我会为他们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书籍和趣闻轶事;对于阅读速度快、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推荐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长篇故事、名人传记和经典名著等。
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不过就是个例子。”记得学完课文《蝴蝶的家》后,我根据书中的设疑导向为学生推荐了《这是我的家》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存在的奥秘所吸引,充分调动了他们阅读、解疑的积极性。即使是平时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所吸引,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收获的知识还可以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森林播报,既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同伙伴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例子:在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之后,我推荐了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在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等课文后,我又为学生推荐了多本名人传记和名人故事等。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走近经典名著,让他们延续千年文明,视达万里,在浸润体察中提高人文素养,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3.榜样带动合力
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同学已经读了几百本书,有些却只读了几本。男孩喜欢科幻小说,而女孩则更喜欢故事性强的小说,鉴于这些特殊情况,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结成阅读兴趣小组,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没有人数限制,没有固定规则,只要定期发布推荐书目即可o让老带新,让强帮弱,让先进带动后进,让知识的海洋在教室流动,让老师的表扬为他们加油鼓劲,让老师的指导为他们添砖加瓦,大大促进了同学们的阅读经验和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1.以“讲”诱发兴趣
我总是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读书的意义、作用,以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引发他们的读书兴趣,给学生讲中外名人的读书小故事,通过老师的介绍、说明让学生了解课外读物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2.用“技巧”调动兴趣
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军师联盟》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同步阅读。
3.教“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要教孩子们读书,谁不善于阅读,也就不善于思考。不同年级的指导方法、方向不同,以四年级为例,我做了如下指导:
(1)引导学生按顺序阅读。按顺序阅读文章。每次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你必须理解文章是如何表达的,作者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了什么。理清文章的脉络就是理解了作者的思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读文章的时候,我要求他们用一些符号在书中做标记,以便他们在阅读时留下思考的痕迹。比如,文章中不懂的地方畫上问号,用圆圈标画出好词佳句,从词语、短语到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每当你读到一篇文章时,首先要阅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一步一步地读,思考原文所说的人和事,理解蕴含的道理。在课堂上,从主题、题目入手,并在学习本课之前告诉他们想知道的内容。儿童课外阅读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图像和文本的结合,这可以以图辅文,告诉他们书中讲了些什么。图片可以帮助你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辅助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读和写紧密的联系起来融为一体。
(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必须掌握课文,引入更准确、更可读的内容,教学生独立阅读,提高自主阅读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阅读进度的提高,我们坚持“课内一篇带动多篇文章,在课堂上打下基础,课外延伸,引导知识的迁移。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为学生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去了解超声波的相关知识,让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
(四)开展各种活动,增强读书兴趣
为了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我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定期进行报告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主题活动、好书介绍、读同一本书、故事大会、读书辩论会、定制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们给予了很高的热情。奖赏优胜者,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互相鉴赏,互相学习,让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三、收获成果
(一)课外阅读的氛围有所改善
课题实验引导教师把学生从“小教室”带出来,引导学生多读书。并且,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向外延伸,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真正的学习的高手。课题实验也影响着父母,课外阅读让他们认识到读书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积极参加每一次“亲子读书”活动。让阅读为每个家庭的亲子关系穿针引线。当然,孩子们的课外书阅读量逐年增加,课外读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真正做到海量阅读。
(二)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常态化,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通过阅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养成多思善思的习惯,充分发挥自我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和需求的驱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才能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获取信息,学会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从“被动读”向“主动读”转变,當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效率,结合各种阅读活动和鼓励措施的激励,学生才会对阅读越来越感兴趣。
(四)海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经常问我:“老师,写完作业后可以看书吗?”得到了我的许可,他们总是很高兴。确实,读书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学生从书中收获了很多课堂上未涉及的知识。从书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学习了做人的道理,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在增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真、善、美的启发,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基本统一体,每个人的心都是我们采取的行动的基础。当阅读与培养同心同德时,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课程改革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但在生本导学的引导下,“快乐的阅读时光,,继续静静地、温暖而平静地流动。“海量阅读”不仅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我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师将一如既往地携手合作,回归初心,在书海中以浸润生命为基础的阅读中,在海量的阅读中滋养根基,让生命变得充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云晓,邹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3]孙云晓.《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北京出版社,2006
[4]《让阅读点亮学生的生命》福建教育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