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祺 蒋彬
【摘要】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各类金融机构及相关领域一线工作任务的专业人才。相关能力与素质中,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甚至优先于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高远志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下,自媒体平台内容丰富但良莠不齐,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需要利用好自媒体的丰富素材,充分挖掘与时事相关的思政元素,重视授课过程中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媒体素养,通过探究式、项目制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在海量信息中鉴别真伪,辩证思考的方法,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自媒体 金融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F830-4;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036-02
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现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20~29岁人群占比17.8%,学生占比21%。
自媒体按内容展现形式分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头部自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近年来,随着网络基础环境的发展,视频内容创作迅速提升,根据《报告》显示,2020年3月至12月,网络视频用户达8.5亿,网络视频使用率达94.1%;同时,多个自媒体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将平台中的海量创作内容根据个人偏好、热度等加权后向用户进行智能分发,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二)互联网自媒体的特点。互联网自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创作,自媒体内容创作具有以下特点:创作门槛低,内容丰富但良莠不齐;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网络舆情信息监控滞后,存在传播低俗内容、违法言论等自媒体失范[1]问题;商业化运作追求流量变现,加剧虚假信息、低俗化内容的传播。
二、高职学生对网络自媒体的使用行为特点及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主要通过手机及电脑接触互联网,自媒体使用频率高,用时较长;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面对自媒体推送的海量信息,整体鉴别能力有限;自媒体平台的推荐功能加深了用户使用的泛娱乐化性,容易导致缺乏理性、盲目跟风及从众心理。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开展的相关活动也比较少,很大一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状态是一片空白。学生的媒介素养方面的学习在学校没有系统指导,多数处于自我摸索的自发状态[2]。
三、金融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特点及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的要求
(一)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共性。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課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达成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点方向[3]。
(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高职金融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各类金融机构及相关领域一线工作任务的专业人才。金融专业的学生就是未来的金融行业人员,就业后直接与“钱”与“利”紧密关联,职业道德要求甚至优先于专业能力;金融类专业课程教材,均有专门章节单独阐述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金融专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及技能等级的评定,无一不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的专门内容;否则,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道德底线的行为将造成极大的社会风险和危害。
(三)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特点。(1)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中国金融史尤其是红色金融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文化元素;金融业改革发展实践中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2)专业内容与时事结合紧密。金融活动范围广泛,与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从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利息、理财、支付、账户,到保险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再到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甚至普通商品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等,都是金融专业课堂中丰富和鲜活的真实案例和场景,具备大量可以结合书本知识点的时事思政元素,具备实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四、金融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下的薄弱环节探讨
(一)与社会现实结合紧密度欠缺。目前,教师在课堂授课内容主要在理论知识层面,与互联网自媒体内容相比,与社会现实结合紧密度欠缺。金融专业对教师教学水平要求较高名个专业课程所需的教学内容往往不同,知识跨度较大。而从现有的教师背景来看,在高职院校中,有企业长期兼职或者专职企业经验的教师占比依然偏低,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经历一直围绕理论和学校。
此外,金融学专业教材很多源于西方的内容和体系,教材中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思政内容不够系统、不够丰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根据个人的理解,另外投入大量时间挖掘中国国情的思政资源,思政内容分散,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
(二)课程思政成效难以保证。互联网自媒体内容创作缺少专业的把关人,发布或转发往往不加筛选,低俗内容、虚假信息、违法言论等经常出现;高职教学包含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模块,课堂思政一方面受制于课时有限,另一方面思政内容分散,涵盖范围广,思政效果与教师传授能力、思政与理论结合巧妙程度、辅助教学手段工具等密切相关。反观多个自媒体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挖掘大数据实现个性化精准推送、内容碎片化,高职学生高频次接触,总体接触时间长;如在金融领域,不法金融产品推广往往充斥着不实信息和金钱利诱,“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等扭曲偏激的价值观的内容屡见不鲜,舆情监管非常薄弱,高职学生鉴别能力有限,课程思政成效受到挑战。81CA647A-C4E6-4CB1-B19D-9B52F8E01447
(三)课程思政与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足。现阶段各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课程的思政资源逐渐被挖掘,思政方法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如下情况:思政内容上,简单堆砌,流于形式,不具备感染力,没有做到“润物细无声”,未触及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思政素材上,以传统的文字、图片、新闻视频为主,缺少互联网自媒体元素,例如互联网自媒体的KOL及大V发表内容良莠不齐,却因为紧跟时事、观点犀利等原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和传播效应,但在传统教学中鲜有涉及相关内容的点评和分析;思政方法上,重结论,轻过程,学生面对自媒体海量信息和不同观点的时候,并未掌握如何理性鉴别是非的方法。
五、高职院校自媒体背景下金融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议
(一)思政内容上,充分挖掘与时事相关的思政元素金融专业的行业监管政策更新频繁,专业知识跨域度大,教師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升级,适时做出调整,教师要将最新的监管要求、行业政策与基础专业知识体系紧密关联起来,特别留意关注社会热点以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金融类型素材,充分利用自媒体丰富的素材资源,做好资料的搜集、及时分类整理以及提取加工的工作,将知识点与时事结合,提升思政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二)思政方式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利用好课堂的渠道,站好三尺讲台。首先教师自身要透彻理解思政资源蕴含的原理和深刻意义,充分内化思政内容,再通过面对面的课堂,去感染和影响学生,通过真挚情感的纽带,真正让思政内容深入人心,触及灵魂。与网络自媒体相比,学生对教师及其教授的内容有良好信任基础,尤其在金融类专业课程中,教师通过面对面课堂中自然流露出的世界观、价值观、金钱观、大国情怀等,是对学生树立起高远志向,敢于担当、不懈奋斗,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最佳示范,是培养未来金融从业人员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
(三)教学设计上,将金融专业知识传授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教师通过选择时事相关及热点话题,通过学生探究、互相讨论、教师点评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现场展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自媒体资源,让学生掌握在海量信息中辨识真假、辩证思考,学会判断与鉴别对错真伪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供有公信力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进行储备关注,方便实时查看,掌握主动性;以课程思政为契机,调整"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林国栋.自媒体的现状及监管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
[2]樊永华.自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及路径探索[J].人才培育,2020(12)
[3]李波,于水.从“碎片化”到“整体性”: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8)81CA647A-C4E6-4CB1-B19D-9B52F8E0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