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
【摘要】美术中的设计领域种类广泛,从应用方面来看,设计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造型设计,包含陶泥、建筑设计等;另一类则是平面设计,主要是海报设计、插画设计等等。而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设计思维以及应用动手能力。小学美术课程中涵盖着多节设计课的内容,如何更好地讲解设计课并使学生创作出具有创意性的作品,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反复推敲与思考。设计类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意性在其中,创意是设计的本质,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创意草图设计,这样呈现出的作品更加具有独创性。本文主要以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1课《门票设计》一课为例进行展开研究,从多个角度对设计课程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 设计课 创意性 设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158-02
美术设计领域广泛,设计本身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表现。小学美术课程更多是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了解美术各个领域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理解美,美术中的设计课程更多是注重对视觉艺术的感受。“在教学大纲中对于设计·应用领域指出,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1]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理解美、发现美,并能将美术课中的实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让课本中的知识与我们的日程生活能够联系起来。浙江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11课《门票设计》作为小学美术学习阶段第一节设计类的课程,本节课也为以后设计课奠定下基础。本文主要以《门票设计》一课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设计类课程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一、问题来源
(一)学生层面
通过一、二年级的美术课堂学习的积累,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在认知能力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开。在一、二年级绘画学习中,学生作品大多为完成一幅绘画,而在设计课中,学生往往还是以原有的固有思维形式进行创作,多以绘画创作为主,模糊了设计本体精神内质,忽略了设计所需要的设计意识,设计课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完成画面内容而去绘画。
(二)教师层面
设计·应用类课程教学中,教師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与设计思维,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稿创作增强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能力培养,在课程中应多注重引导、启发,而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设计主要通过视觉传达去表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引导方面也要注重视觉美感的传递,同时教师讲解时也应注意切勿将设计与绘画课程混为一谈,应注重设计课程的本质。
二、绘画课程与设计课程的区别
从美术领域分类来讲,绘画与设计是组成美术的两大类型,绘画主要是侧重造型技法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主要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表现,如海报设计、插画设计、广告设计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切勿将两个概念混淆,将设计课上成了绘画课,将绘画课上成了设计课,虽然美术各个门类相通,但具体来讲还是有各自的特点,这是在授课时需要注意的。尹少淳在谈美术教育中曾提到:“在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以功能为思考的基础点。”[2]设计课中重点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这是设计课与绘画课的最重要区别。教师在讲解设计课程中要注意,设计课注重设计的过程,尊重其特性规律,通过设计草图,创意的联想最终创作出具有创意性的美术作品,在绘制中要注意设计的过程,不要将设计课上成了绘画课。
三、设计课的教学特点
相对于绘画课,设计课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美术设计课程的特点进行剖析,从而对设计类课程更好地进行研究。
(一)寻找课程准确的切入点
无论设计类还是绘画类课程,在授课中需要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一个有趣的兴趣点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创作热情。在一节课程中,导入部分对于整个课程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以《门票设计》一课为例,在课堂导入的部分我采用了实物导入的方法,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师:首先大家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 好多门票。
师:我们出去游玩或者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我们都会看到很多的门票。老师就有一个收藏门票的爱好,那大家看到这么多好看的门票,你想不想设计出一张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门票,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设计出一张好看的门票。
在课堂导入环节将真实的门票展现给学生,这样具有更直观的体验,学生一目了然地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方向,可以更快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能力
素质教育下更多的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设计课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去多思考,多发散思维。在《门票设计》教学中,教师下发实物门票,学生以3~4人为小组进行观察学习,小组可以填写任务单来自主学习门票设计中的设计要点,课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师:大家现在拿出美术材料袋中门票和任务单,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1,门票有哪些要素组成的。
生: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单。
师:时间到,哪位小组代表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门票有主券、副券、文字还有图画组成。
生2:门票还有时间、地点。
师: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门票由主券、副券、时间、地点、文字以及装饰画等几个部分组成。
设计门票之前,学生要了解门票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任务单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对门票的了解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学习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更具有价值,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
相对于绘画造型来说,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兼具美感性,所以这一过程是激发创意思维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的过程,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设计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存在意义,每一个孩子是不同的,他们的想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在学习《门票设计》课程之前,一、二年级的美术更多的是以绘画为主,设计课更注重的是设计本身,而对于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设计课,本节课除了能让学生可以完成门票外,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稿是完成一件设计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在动画设计中,需要先绘制出分镜脚本在进行设計;在服装设计中也需要设计师绘画出设计草图才能进行正式创作;在产品设计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先定好一个门票主题然后进行设计稿的创作,在创作好设计稿基础上再进行门票的细化上色、勾线等,这样逐渐地培养出学生的设计意识为以后设计课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四、《门票设计》指导策略
《门票设计》是一节平面设计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设计出一张好看并具有创意性的门票,常见的门票大多为横式与竖式两大类,在课程设置中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门票造型上,设计课本身就是一个设计过程,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想象,在想象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除了培养学生动手设计能力外,门票本身就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在设计时需要注重其版式设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让学生对于设计中的各个版式有所了解和尝试,版式的设计不仅仅在门票设计中有所应用,在以后美术教学中如海报设计、请柬设计等课程中都可以有所应用与延伸。
在门票设计中要注意主题突出,创达信息准确,门票的主题与门票造型产生呼应。在门票设计中包含门票的主要元素,活动主题,时间,地点等,都要在门票中有具体的体现。同时,也要注意门票中版式的设计,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上下式、左右式、对称式等几种版式的设计规律和要点,在设计门票时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去进行版式与造型上的新尝试。
五、课堂成效与总结
在授课环节中主要以门票造型为主线,让学生欣赏不同独特的门票造型后激发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出创意设计稿,在创作设计稿基础上完成门票造型设计。作业环节设置中,作业要求并没有限定其范围,在学习完本节课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对动物园、游乐园、博物馆、美术馆等主题活动设置门票,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门票设计,更加具有发散性。根据作业的要求,学生创作完成的作品。
通过《门票设计》一课的教学设计安排,在设计课授课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而不是创作的结果,这就回归到绘画与设计两个领域间的问题,老师要明确这个大方向才能更好地把握授课环节。在设计课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设计其本质特点。“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步具备人类思维发展的完整结构。”[3]在设计课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设计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培养其设计意识,让学生除了能够欣赏设计作品的审美外,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设计的创作意识,这就需要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不断地、慢慢地去渗透。
参考文献:
[1]任玮.浅谈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J]. 内蒙古教育,2012(6)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出版社,2016年11月
[3]冯婧.小学美术设计思维训练的媒材与方法应用探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