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语文衔接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21-04-13 23:51杨乐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教学策略

杨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系统教育链条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贯通性和联动性体现得越来越突出,学段之间的知识和教学认知壁垒也逐步瓦解,广大教育工作者愈发重视起学段之间的衔接工作。初中和高中是我国系统教育的两大中间环节,学生将在这两个阶段完成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的基本确立,对学生后续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从语文学科切入,围绕初高语文衔接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此文,就三个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关键词】初高语文  有效衔接  教学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幼小初高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与策略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ZD19192 。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110-02

1.执行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是在过去的执行当中却常常在事实上流于形式。归根到底,是由于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项工作的执行意义和存在价值。具体来说,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如下几点作用:

1.1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建立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语文课程的教学非常讲求学习成果的“薪火相传”,这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执行,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语文知识和技能之間的基础和发展、前端和后续联系,并从中进一步挖掘出各种语文学习方法的顺承模式和演化过程,以此来降低高中语文学习的难度和强度,使自己在高中阶段的语文素养成长能够获得良好的基础支撑。

1.2有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

相较于初中阶段而言,高中语文的知识容量、种类以及知识点间的作用维度都出现了质的提升;但这种提升的出现并不是“空中楼阁”式的,而是以初中既有教学成果为基础而存在的。借助良好的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初中语文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后续课堂教学的基点,同时将学生既往的知识学习思维和习惯转化为可供教学利用的现成模板,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课堂新授知识时不至于感到太过陌生、唐突,这也就在客观上促进了教师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

1.3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维度的拓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经过身心发育的快速时期——青春期的洗礼,在语文学习习惯、能力基础和认知条件等方面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无疑会表现在语文课程学习当中。凭借富有成效的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既有的语文学习个性化元素,而学生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高中语文带给自己的新任务与新挑战,课堂教学和学习模式将获得先天性的特色优化指引,避免了“一刀切”式的教学和学习现象的出现,这便在根本上实现了语文教学维度的多元化拓展。

2.完善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要实现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进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一蹴而就的心态,以过程性和发展性的目光去看待这一项长期工作,同时采取多元性的具体策略。尽管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从总体上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2.1设立校本课程

针对初高中教学内容的断层,学校的校本课程大致包括语法、修辞和标点三部分。语法部分以大学的现代汉语教材为主体,深入浅出,给高一新生一个整体的结构框架。这部分的知识点有单纯的语法知识,也有与新课改相关的考试题型。具体实施的时候,大概5课时用于语法部分,剩下的时间处理其他内容。校本课程本身的知识点是很庞杂的,所以我们也并不是打算在两周的时间都处理完,而是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将知识点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中。除了具体的知识点,针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校本教程还简明扼要地提示了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力图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生活。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高中文言文教学体系中的“词类活用”一章进行拆解,将其中处于初级语法解构层面的“名次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以及“动词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等在初中语文阶段就已经有所体现的内容作为校本语文教材的主体内容,并辅以为学生所熟悉的初中语法习题为例题做进一步的巩固讲解;在以上述内容完成3到4课时的授课之后,教师即可将“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补语”“名词作定语”等高阶语法解构内容引入到校本教材当中,对应的例题也应在数量和考查方向上予以更多的考量,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步拓展对文言文语法内容的立体知识构建和思维脉络梳理。

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一上学期的教学活动除了集中攻克初高中的断层内容之外,在教学内容上也会尽量衔接的特点。其实新编部版教材已经在内容体现了这一点,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照顾到学生原有的学习体验,作文的练习逐步实现由记叙向议论文的转变,平时基本的练习题也要注意分梯度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慢慢适应这个过程。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素材的有效整理和深度研究,利用这些材料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路径和学习思维分布格局,并且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总体水准,将这些都作为日后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例题模式和作业及考查任务的准确参考,以便于保证学生在学习高阶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定的知识熟悉性和承接性。

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作文指导和习作训练时,应当首先参考学生的中考成绩(有条件的还可参阅学生的中考作文答题卡内容)来大体判断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档位,并结合前端习作来了解学生的习作思维方向和行文习惯,找到其中的优势和短板分布。而后在习作拟题时,教师应当首先结合一些在初中阶段经常出现的题目,如“青春”“家庭”或“成长”等主题,只在篇幅上作出更高的要求,以期让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必要的缓冲期,用以保留初中阶段的习作成果;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实时动态和习作表现来调整学生的语文综合档位,并在习作拟题深度上体现出渐进性的深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青春的痕迹”“家庭的味道”“成长的音符”等更能体现思维发散特质的关联主题靠拢,以帮助学生完成习作方面的思维多层化演变。

2.3改变教学理念,对接新高考

目前为止,吉林省还没有进行新高考。但是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高考的改革方向,注重阅读教学,尝试进行单元整合,引进群文阅读、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比如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讲解《归去来兮辞》的时候,我们会整合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以及拓展延伸一些课外的篇目,也包括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的作品,这样学生在理解陶渊明的作品时就会有一个参照,也更能辩证地看待陶渊明归隐的问题。在整个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后进行了《雷雨》《边城》《老人与海》和《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根据阅读对象的特点,进行了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

当然,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高中语文教師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中语文学习在理解深度和思维广度方面的独特性。在这里我们仍以《归去来兮辞》的学习为例。在讲解这一篇文章时,教师自然应当引导学生串联出自己过往学习生涯中所接触到的陶渊明的诗作,但在引导学生回顾的同时也要对这些作品做内容和思想上的比对,以此来表现出作者在这些作品中思想逐渐成熟、情感也逐渐沉淀的趋势:小学时学过的《归园田居》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作者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然而却缺乏了作者对未来继续经营这一生活的理想和现实主张;初中阶段的《桃花源记》在内容上变得极为丰富,是作者对自己心中理想田园生活的进一步成熟化勾勒,但也必须要建立在一个“乌托邦”式的场景中才得以完整地表达;而《归去来兮辞》则加入了自己对过去和现在生活的鲜明对比,同时将自己蕴含于生活中的生活情趣、理想信念含蓄地表达了出来,从思想上变得更具有格局感。

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还应当有意识地多引用一些初中阶段课文中的名句或名言,也可以将初中课文中一些经典的场景作为教学情景代入到讲解内容中,亦或者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借助一些富有初中语文特色元素的内容作为问题的“引子”来提示学生思考答案的线索,从而让学生在听讲时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熟悉感,从情感层面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学段衔接体会,以期对上述策略的有效开展和成效的取得提供侧面促进作用。

3.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既是一件需要矢志不渝之意志的事,同时也是一件需要纵合今昔之智慧的事。高中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并体现出初高语文衔接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设立校本教材、优化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学理念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对初中和高中语文学习模式和思路的有机链接,使学生的多项语文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完整开发和立体利用,既让学生感受到高中语文学习的发展性,也让教师自己能够拥有更加牢靠的继续教学平台,从而为学生后续的语文综合成长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双丰.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衔接工作的意义和执行策略[J].中国当代教育,2016.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