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生成与指导策略

2021-04-13 00:44康素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表演游戏

【摘要】表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创造性游戏之一。但在幼儿园开展的表演游戏活动中,长期以来都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重表演性、轻游戏性与创造性”倾向,表演游戏成为了单纯机械的“表演”,师幼关系变成了设计者、指挥者和被动执行者、表演者的关系。幼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了解表演游戏的特点与生成形式,重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组织指导幼儿园表演游戏。

【关键词】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的生成形式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全实践”理念下新时代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研究》(编号:XJK20BZY06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148-03

一、问题的提出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儿童自己创编的或来自于文学作品的)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1]。是幼儿最喜爱的创造性游戏之一。

幼儿的表演游戏与幼儿的戏剧表演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的表演游戏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游戏,游戏中的表演只是一种手段,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表演游戏的场地、材料或道具、角色的分配都随幼儿的意愿而定﹔幼儿的表演游戏常出现只渲染他们认为文艺作品中有趣的某个片断或某段情节的现象,他们不会完全忠实于原作品的结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演只是在玩,在自娱自乐,并不是在为“观众”进行表演,幼儿是表演游戏的主人。而幼儿的戏剧表演是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根据预设剧本的情节内容,分角色进行多次排练,然后在预定的时间与场地,利用精心设计准备好的材料或道具为特定的“观众”进行表演,追求表演的效果与成就感。

笔者在长期的幼教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重表演性、轻游戏性与创造性”倾向,幼儿教师往往把自己对于文艺作品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采取示范或手把手地教等高控制的游戏指导策略,过份追求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而忽略了幼儿游戏的过程,没有体现表演游戏的“游戏性与创造性”。表演游戏的功能被狭窄化了, 只是让幼儿带上头饰机械模仿角色的对白与动作, 表演游戏成为故事理解与记忆的助推器, 成为故事教学的附属品[2]。师幼关系也就变成了表演游戏的设计指挥者、组织者和被动执行者、表演者的关系,表演游戏失去了其應有的教育价值。

要改变幼儿园表演游戏中长期普遍存在的这种不良倾向,幼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了解表演游戏的特点与生成形式,重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明确教师是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者和辅助者而不是凌驾于幼儿之上的设计者、指挥者, 幼儿才是表演游戏的主人,幼儿园表演游戏中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从而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组织指导幼儿园表演游戏。

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生成形式

(一)幼儿自主生成的表演游戏

无论在幼儿园或是在家庭,幼儿自主生成的表演游戏经常出现。其题材多来自于正在热播的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如《小猪佩奇》《蔬菜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名侦探柯南》《熊出没》等等,还有来自于成人所讲的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童话故事,如《小兔乖乖》《猪八戒吃西瓜》等。

(二)教师引导下生成的表演游戏

1.引导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生成的表演游戏

现阶段幼儿园表演游戏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某一文艺作品的情节、角色和语言生成的表演游戏。此形式基本上是在幼儿参与了语言领域的故事欣赏活动后产生的。教师在故事欣赏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欣赏、理解、体验故事内容,迁移故事经验,让幼儿扩展想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想象性讲述。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创设机会,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生成与开展幼儿园表演游戏。

2.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生成的表演游戏

教师可以根据各年龄班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引导幼儿根据日常生活的精彩片段进行故事创编活动,并由此生成与开展幼儿园表演游戏。但因为其难度远胜于根据文艺作品生成的表演游戏,所以此种表演游戏形式在幼儿园不多见。

三、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协助﹑指导幼儿选择与确定表演游戏的主题

1.协助﹑指导幼儿选择适合进行表演游戏的文艺作品

教师必须让幼儿认识到,他们接触的文艺作品应具备以下要求才适合进行表演游戏。

(1)作品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选择进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文艺作品首先要具有健康明朗的内容和艺术价值,使幼儿在游戏中能获得一定的启迪和熏陶。如故事《萝卜回来了》《快乐的小熊欢多》《金色的房子》等。过去我们在选择文艺作品时,往往过多地强调“教育性”而忽视其“文学性”。幼儿教师应该用一种开放的眼光对待文艺作品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的作品虽然没有显示出明确的教育意义,但它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有助于幼儿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的客观世界,如《青蛙种瓜》《小兔和云朵》等也可选择为进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作品。另外,选择的作品应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引起幼儿的表演兴趣与情感共鸣。

(2)作品结构完整、清晰,具有表演性

选择进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文艺作品应该结构完整、清晰,情节简单明确,以便幼儿理解和记忆。但要有起伏的、节奏较快、变化明显的故事情节,并易于表演。如故事《会滚的汽车》, 其中小鸡、小鸭、小鹅、狐狸与大木桶有趣的对话,快乐地唱歌,小鸡、小鸭、小鹅被狐狸吃进肚子, 大木桶武力碾压狐狸,逐一救出小鸡、小鸭、小鹅最后压扁狐狸等情节, 幼儿极感兴趣, 他们争相扮演大木桶、小鸡、小鸭、小鹅、狐狸等角色, 在整个表演游戏过程中, 幼儿沉醉于故事的情境之中,获得身心的快乐与满足。而那些情节发展缓慢、言语陈述过多的文艺作品则不适于幼儿进行表演游戏。

文艺作品还应具有明显的动作性。如故事《小羊和狼》中的“我用鼻子把它卷起来”“我用腿踢它”“我用嘴咬它”“我用爪子抓它”等语句,有极强的动作性,在游戏中表演起来特别生动形象,备受幼儿喜爱。

2.引导幼儿自主创编﹑选编故事,生成表演主题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主题大多是从幼儿喜欢并熟悉的文艺作品中选取,少数是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创编﹑选编故事,生成表演主题。虽然其难度较大,但此种表演游戏形式能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提炼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故事、观察到的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景,观看过的电视、电影节目,阅读过的绘本等相关内容,让其成为幼儿园表演游戏主题的素材来源。

(二)引导﹑鼓励幼儿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1.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场地、情景的创设

(1)场地:表演游戏的场地应尽量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布置、自由使用。教师应引导幼儿利用园内的各种空间,如活动室、游戏室、区域活动角、走廊、阳台、楼梯拐角﹑操场﹑户外草坪等,注意因地制宜,如走廊可以布置成“化妆间”,楼梯拐角处可设计成“售票处”等。还可以给孩子们做个木偶、皮影的小舞台,则更能增加表演游戏的情趣。

(2)布景:不要过于复杂,要求经济实用简单大方,能渲染气氛。

2.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角色造型﹑游戏道具和服饰的设计与准备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角色造型﹑游戏道具和服饰的设计与准备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游戏的创造性、趣味性和象征性,而且还能激起幼儿参加表演游戏的强烈愿望。

为了更好地表现游戏中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个性特点,增加表演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角色造型和服饰设计。例如,大班幼儿在进行《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表演游戏前,师生共同商议怎么进行服饰设计和角色造型,在教师的点拨下,孩子们决定在服饰上作简单的点缀性装饰,如为乡下老鼠头上扎一条头巾,手上拎一个小篮子,为城市老鼠戴上一条领带,肩膀上挎一个小包。

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游戏道具设计与准备时,应启发和引导幼儿“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充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如空矿泉水瓶、药瓶、饮料罐、纸盒、快餐盒、泡沫板、果冻盒、旧挂历、旧衣帽及幼儿园现有的玩具、结构材料等,鼓励幼儿根据表演游戏内容的需要利用替代物,自己动脑动手设计与制作各种各样的游戏道具,如,用空矿泉水瓶、饮料罐当“杠铃”,用药瓶盖、果冻盒当“碗”,在大纸盒上铺上泡沫板当“茶几”;易拉罐制成木偶台上的小椅子、小桌子……

(三)协助﹑指导幼儿分配表演游戏的角色

在表演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很关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果能扮演自己所喜欢的角色,心里就会非常开心与满足,否则就会影响到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积极性。文艺作品中的主人翁通常是所有幼儿的最爱,他们大多喜欢扮演主人翁或正面角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对在表演游戏中所扮演角色的选择,可以反映出其内心对文艺作品中角色的喜好、理解和价值判断。幼儿选择某个角色,潜意识期望通过角色扮演表达某种情感,从而获得情绪的发泄和心理的满足。若教師凭主观意愿指定幼儿扮演角色,则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并可能妨碍幼儿情绪的正常宣泄。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到,表演游戏中各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大家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开展游戏。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分析各自的特长与喜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之间进行自主协商、自主分配角色,鼓励引导幼儿扮演与其相适宜的角色,从而使幼儿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并获得愉快的体验。

(四)帮助﹑指导幼儿提高表演的技能

1.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技能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大部分角色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对话与独白等口头言语的形式来表现的。口头言语的表达技能表现在对语调﹑音色的处理上,即通过声音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等变化去表现角色的情绪情感,通过音色的变化来代表不同角色的形象特征。如大灰狼声音嘶哑低沉透着凶狠,小兔子的声音又脆又甜带着活泼可爱的色彩,小猴的声音轻快而响亮透出机灵淘气的特点等等。

2.提高幼儿的歌唱表演技能

歌唱表演技能是在表演游戏中运用得较多的基本技能之一。歌唱表演技能包括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能根据乐曲的快慢、节奏、强弱等变化有表情地演唱,吐字清晰,音调准确。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歌词的内容及情感特征,初步掌握歌唱表演技能,动作与表情要尽量符合角色的要求。例如,表演游戏《小兔乖乖》中的兔妈妈与大灰狼唱的歌谣内容虽然一样,但它们歌唱时的情感、语气、声调、音量、快慢、表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3.提高幼儿的形体表演技能

形体表演技能主要包括步态、手势、动作等。教师要让幼儿懂得,可以运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不同角色的形象特征和情绪情感。例如,用双手各伸出中指与食指,竖起来放在头部两侧,然后面带笑容向前蹦蹦跳跳地表现小兔子高兴的心情;而表现害羞时,可以用双手捂住面部,低下头。教师应帮助幼儿认识到,可以根据表演游戏的需要,形体动作比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表现要夸张一点,幅度要大一些。

(五)帮助﹑指导幼儿提高表演游戏水平

1.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能否生动形象地演绎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能否准确地理解、把握文艺作品的内容和结构,能否真正体验到表演游戏的快乐,与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认知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活动、教育活动及劳动活动等环节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2.帮助﹑指导幼儿深入理解文艺作品

要顺利开展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必须帮助﹑指导幼儿深入理解文艺作品。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放幻灯﹑听录音﹑看电视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文艺作品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作品的主题倾向及情感基调,了解作品中不同角色的个性、语言与动作特点,理解、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活动,激发幼儿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情,引起表演的欲望。

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幼儿表演创造性的发挥往往建立在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例如,在玩《拔萝卜》的表演游戏时,有的幼儿扮演的老婆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老人,当听到老公公的呼唤时,一边用清脆的声音回应着:“来了!来了!”,一边急匆匆地进场;而有的幼儿扮演的老婆婆则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妇人,当听到老公公的呼唤时,一边用缓慢﹑有气无力的声音回应着:“来——了!来——了!”,一边慢吞吞地进场;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性表演往往会使文艺作品具有了新的亮色。

4.引导幼儿自主管理表演过程

有这样一种现象,幼儿在玩表演游戏时,如果教师在场则游戏活动秩序较好;如果教师离场,则游戏活动气氛较好。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参与,使幼儿依赖“权威”制定并执行活动规则,活动纪律虽好,但由于教师角色潜意识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幼儿未能“尽情尽兴”地表现自我;教师的无意或有意回避,使幼儿从潜意识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更易于“酣畅淋漓”地表现自我。若能引导幼儿自主地管理表演游戏,则既能保证表演游戏的有序开展又能为幼儿提供“率性表演”的自我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焱,李霞,朱丽梅.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二)[J].学前教育研究,2003(3):32-34.

[2]邵小佩,杨晓萍.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4):124.

作者简介:

康素洁(1963年3月-),女,汉族,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正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教研工作。

猜你喜欢
表演游戏
基于“绘本阅读”的大班表演游戏操作与实施
让阅读像做游戏一样快乐
爱上阅读 乐享表演
如何构建游戏化的小学音乐课堂
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无字图画书的理解
“幼儿在场”在表演游戏中的意义探究
初探表演游戏的开展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略谈
浅谈音乐欣赏活动与表演游戏的整合
浅谈大班皮影戏表演游戏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