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美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小学生要以探究为主来学习各学科,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实验操作技能和教学手法都过于模式化或扁平化,导致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要求现在的小学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要确定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让学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探索,学会思考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把思考能力和解析能力提高上来。文章主要以如何设计小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主进行阐述,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设计教学环节 思維能力 小学科学 高阶思维
【课题项目】泉州市丰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编号:Fzjk21-185。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8-0126-02
现阶段的小学课堂与过去课堂不同的是,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而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次要的,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提高才能推动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教师要从课堂主体的角色转变到课堂的指导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优良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达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的目的。不仅要具备上述条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努力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进行授课,合理设置每个探究点,要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努力参加到小学学习当中。
一、在学生生活中进行问题串设计
专家曾说过,想要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就要让学生的解析、比较、总结和实践能力都结合到学习中。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要设置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共鸣,让学生感觉到知识与生活是相联系的,而不是天马行空空洞的话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到如何分析问题,从而可以将理论知识实践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比如,教师在讲授《认识水》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第一,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水的样子和形态?第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区分水和牛奶?第三,生活中那些东西可以和牛奶相融,而又有哪些东西是不能够融合的?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认识水的表面,进一步去了解水的特征和水能够与什么液体融合等问题,这种问题来自于生活,学生还能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所以也比较感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情景引入,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一个领域产生兴趣的话,就会主动积极去学习,并且自主探究性也会变得很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慢慢转移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只会对自己经历过的实实在在的实物才会记忆犹新。这个心理特点为小学学科的教育提供了教学方向。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设置生活化的生活情境,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让学生真实感觉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唤醒练习思维能力的想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出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这就是最有效率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讲授《温度与水的变化》这节课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带两个大小一样的玻璃杯,在杯子里要装水,其中一个杯子放在太阳能够照射的地方,而另一个要放在没有太阳照射的办公桌上,要求学生过了一星期之后再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将其状态记录下来。一周之后,教师在上新课时,让学生汇报记录的情况。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演示烧水的实验。等水开了,教师把水壶拿到学生面前观察,仔细的学生会发现水壶上有小水珠。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水壶的盖子上怎么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么出现的?”还要求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学生通过互相之间探讨过后会有自己的答案,对于相似的情况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回答,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洗澡过后天花板上会有小水珠;有的学生会说,在夏季的时候,水池里的水会变少。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这种例子。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水为什么会动”这个话题,继续讲解水的性质,也就是“水碰到热会变成蒸气,然而水蒸气遇到冷气之后会变成水珠”,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对水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加深刻了。
三、引领实验,构建思维的逻辑性
构建主义理论中说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去注意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教学方式要以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探究式教学为主,要多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和情绪,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用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所以,建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模式。
比如,教师在讲解《热胀冷缩》这节课时,要通过给学生展示“彩色喷泉”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认真观察个记录实验过程,为学生的模仿实践起到借鉴的作用。以后,指引学生动手做“热胀冷缩”的实验。学生动手之后会发现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常温下铜球能顺利通过铜环;在酒精灯上加热铜球后,把加热后的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通过铜环;将铜球取出放入水中冷却,冷却后的铜球又能够通过铜环了。总结上述实验可以得出:金属的特性是热胀冷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脑海中形成实验的操作模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的过程、注意事项、结果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逻辑能力。
四、拓展延伸,开发思维的独创性
科技创新中的核心是科学思维,而科技思维想要产生要有创新思维的滋养。从表面来看,科技创新与日常生活毫无联系。但是事实上,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创新成果都来自于实际生活,都通过理解自然、战胜自然而总结得出的结果。比如,通过认真观察鱼,发明了潜水艇;通过仔细观察鸟,发明了飛机;通过研究视觉,发明了相机。所以,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去观察生活中细小的事物,积极思考、解析、总结,就会产生许多创新思想。这些创新的思想终有一天会通过实践,变成新的发明。由上述内容总结出,在小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必要的。比如,教师在讲解《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真空包装机打包的实验。通过展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做笔记,进而回答以下提出的问题:第一,把食物放进保鲜袋中,你看到了什么?第二,打包封口完成,你又看到了什么?第三,通过老师演示的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想象、联想,以此为方向研究占据空间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跟着教师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贴近生活,减小学生思维跨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教学过程要求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小学生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当下小学课堂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且知道科学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处处都存在科学的影子,而学生因为并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积累,所以发现不到。所以,小学教师要给学生传输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的思想,并通过运用小学生知道的科学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例子来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导体的绝缘体”的教学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日常中碰到的现象,能够举例出水是导体。但当教师实验过后发现这种结论是错误的。而学生要相信科学实验结果,这会导致学生日常积累的经验和科学结果产生矛盾点。这时候,学生会出现使用的仪器检测结果是否正确的疑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聚精会神地探索问题,有时有些科学结论会和生活经验产生冲突,这可以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上课中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要以理论指导为根据的,需要在实践操作中发现理论。在这一过程中,要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为根据,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目的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让这一教学手段贯彻整个教学过程。思维的训练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得到成绩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概括训练思维的方式,不断去发现、探索、革新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愉均.高阶思维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探究性问题串设计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52-55.
[2]曾志旺.基于实验探究教学培养高阶思维能力[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7):52-55.
[3]肖建民.基于中小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3):1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