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青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依托,而初中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黄金时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稳固国民教育基础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国家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增加实践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兴趣,培育探索心理,结合学生不同的创造思维,更全面地挖掘初中生的创造潜能,在数学实践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成才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理念,进而提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手段。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087-02
随着初中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现代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材施教创造更适宜他们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初中教育是学生思维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在这个阶段将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与核心素质培养相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数学科目的学习,是融合了理解、逻辑、感知等多种能力的素质教育培养,对学生未来学习其他领域知识都有着很重要的基础支撑。传统的数学教育较为枯燥乏味,缺乏课堂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理论,只会降低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因此,随着培育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普及,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潜力,打造热烈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清自我,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突破自我。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什么是数学课堂中的核心素养,也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提升与改变。这样一来,学生探索和讨论的积极性逐渐下降,数学课堂就逐渐背离了原本的育人初衷。因此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教师应当主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具备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数学思想。通过对学生个人成长过程的分析与探索,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构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推进,即基础知识学习、创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要充分利用科学手段高效提升课堂质量,从基础知识的概念引入,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造思维,再到推动学生主动探究探索,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链条,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实践课程中生活化、具象化,能够激发这个年龄的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各处。
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内容枯燥,缺乏创新
虽然现代化新式教育一直在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短板,但是想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状态,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初一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课本内容如果过于乏味枯燥,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课本上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从而会让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是一门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的科目,进而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数学课堂难以通过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对教学进度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教学内容单调无趣、教育方式枯燥乏味,都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更甚者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二)浮于表面,缺乏探索
数学实践课堂上的核心素养培养,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方向加以引導,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认知足够深刻。目前很多数学课程实际并不能完全符合这一逻辑,大部分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灵活教学能力,并且能够采取实践教学手段,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深入挖掘与了解,面对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很多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看到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能够认真聆听记在心里,但是在付诸实践过程中,只会生搬硬套,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思维固化,缺乏引导
学生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如果课堂中缺乏启发学生思考的相关教学内容,则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具备好奇心与探索力的年龄,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不过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缺乏一定的引导手段,也有一些教师不具备这样的开拓性思维,认为将教学内容完全灌输给学生就是完成工作任务,却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手段
(一)夯实基础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奠基石,传统教育下的基础性教学只有理论,缺乏实践与互动,难以帮助学生融入学习型课堂,想要夯实基础教学,必须要强化基础教学的课堂实践环节。基础性教学的课堂实践一方面是课本知识的反复实践与验证,另一方面是来自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初中学生在刚刚学习初中数学内容时,肯定会有一个思维过渡的过程,初次接触新的知识点,可能会比较难以接受。故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位置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生活化演示,帮助学生从生活小事着手,结合生活实践理解知识内容,为日后拓展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涉及到两个数学变量,初中学生可能一时之间很难列出正确的方程式,但是很多学生在小时候就解答过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式,用简单的一元方程进行计算,再引入另一个数学变量,引导学生构建二元方程概念。二元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性知识,后期学习函数课程离不开这个基础性理论,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夯实好基础知识。基础性知识在学生的后期学习中,因为看起来非常简单易懂,常常会被教师忽略,但却是辅助开展更多函数课程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够在学习伊始就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加深认知,后期的课程开展必将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主动性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不断实践验证,进而延伸出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丰富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传统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位置,知识结构由教师帮助构建,拘泥于课本案例,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培养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现代化课堂教学,应当结合更多的现代社会案例,通过多样化的内容,让学生从被动传输的角色,转到主动参与的立场,化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进而热爱学习数学。以三角函数课程的学习为例,这个阶段的学习难度其实不太大,主要是通过认知三角图形,让学生在头脑内构建立体模型,为后续立体图形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准备一些生活场景中会看到的三角结构,比如房顶、脚架、桥梁等等,让学生了解三角结构的稳定性,之后再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行讨论,提供更多的类似案例,主动去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相似结构,最后由教师为学生总结这些三角结构的统一特点,再去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这样的实践课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言,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内容,并且更好地延伸应用到生活场景当中。
(三)培养创造思维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利用知识,最终再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创造新的知识。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是在不断地思考和创新中产生的理论,故而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也应当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在社會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评定一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尺度,只有具备独立开辟的创新能力,才能具备更大的开发潜力。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不能从单一角度去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向地分析论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主动引导,逐步完善数学课程设计,打造切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数学实践课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塑造人格,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为我国未来的建设发展贡献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金枝.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4):1.
[2]张健辉.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华厦教师,2017(16):75-75.
[3]张玉玲.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20,22(6):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