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4-13 22:08余智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问题和对策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余智莹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其仍在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育人形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实践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问题和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KD2019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5-0048-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早在2004年就已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强调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在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社会实践是其中必可不少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鉴于此,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内涵

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性。凡是把理论誘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一个非常典型的运用,就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环节。如果说高等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那么,高校的教育则是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明显的实践属性,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增强生命力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开展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受教育者对活动的兴趣,进而参与进来,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同步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2]。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经费保障

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主要以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为主。高职学校一般都非常重视对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往往对其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使得专业学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重视不足、理解不够深入准确,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响应国家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而非从育人目标出发,思维也较为局限和固化,认为实践育人仅指实践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观念依然大量存在,理论讲授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受到教师影响,主观认为思政实践不重要,往往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应付了事。再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经费保障,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更限制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开展。没有经费的支撑,师生就很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存在人数不足、缺乏经验等问题

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3]。然而,现状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缺乏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内部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人数还远远不足。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已经高于一半的比例,但教师队伍的扩充远远没能跟上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队伍则更是捉襟见肘。二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一支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开展好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前提。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主要由青年教师组成,往往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而且工作后又鲜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实地考察、进修学习等,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升不够及时,从而对实践活动的规划和安排缺乏整体性和有效性。实践活动因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育人效果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形式不丰富、效果不明显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要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要充分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4]。当前,高职院校在有序开展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育人环节或内容,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成长成才起到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形式单一。还有许多的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教育活动,实践育人活动局限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效果不明显。部分高职院校关注就业状况考核,而不关心人才质量的培养;注重传授专业、文化知识,而忽视学生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且实践育人的内容枯燥,多数学生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活动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实施策略

(一)保持观念及时更新,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

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其开展的是否积极有效,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否得到良性有序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要高度重视,将实践育人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手段,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项重要实践资源,更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十分重要指标。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协调发展有赖于实践育人工作开展,而且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良性循环。应该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实践育人工作氛围,使得师生对思政实践育人工作能达成共识。二是拓宽资金渠道来源,确保资金投入充足。经费是高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提前与保障,各高职院要积极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多渠道、多方位的增加对实践育人的经费投入,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各项实践育人工作能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提升实践育人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想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规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整体结构的优化。一是整合高校内外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对外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引进力度;对内可从学生工作队伍中选聘,选聘对象有一定学科专业背景;另外,还可聘用一些社會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建立完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体系,通过社会实践、项目资助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全面提升教师思政实践育人能力。如此多措并举,思政工作队伍定能得到稳定长远的发展,教师实践育人水平能得到提升,最终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思政育人专业队伍。

(三)紧跟形势,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保证实践育人质量

只有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更新实践育人内容,丰富实践育人形式,才能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形势变迁。一是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做好宣传,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对社会实践育人的宣传,不仅要加强课堂实践育人方式的创新,而且要加强课外实践教育的创新,充分利用好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及志愿者服务等载体。二是更新实践育人内容。应该及时追踪、关注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分析、把握社会发展形势,并及时更新实践育人的内容和优化其内容结构,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四史”教育、校史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三是丰富实践育人形式。改变传统实践育人形式,将校内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外实践育人活动合理结合,积极主动地将实践育人的场所,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校外,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并推动实践育人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落实好立德树人任务,也契合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求。做好此项工作更使得广大青年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环境,满足时代需求,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结,进而激发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于欧,张春枝.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主要观点及其现实启示 [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2):1-6.

[3]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49.

[4]廖炀.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现状分析[J].卷宗,2020(1):256.

猜你喜欢
问题和对策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