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峰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育提出全新要求,推动了教育智能化发展。基于此,文章从教育信息化2.0视域入手,探究初中语文智慧教学现状,分析初中语文在教育信息化落实方面的不足,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课前、课中、课后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智慧教学对于课堂的服务性。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初中语文 智慧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21年基础教育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中学语文智慧教学实践探索”(课题批准号:XJKX21A095)。
【中图分类号】G633.3;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0-0072-02
一、前言
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教育资源观、技术素养观及教育技术观等教学观念出现了变化,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扩大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初中语文而言,教师应实施“全学程”初中语文智慧教学实践,合理开发并运用信息技术。
二、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初中语文智慧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可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不同的课堂学习体验,可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教育信息化已升级改革,初中语文应实施智慧教学,运用更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融合[1]。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学条件、教学理念等影响,初中语文智慧教学的实施面临如下困境:
第一,教育信息化仅集中于导入环节。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仅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前或导入环节,通过信息技术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运用相对浅显,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创新融合、深度融合的需求。
第二,课堂互动较少。部分教师在实施智慧教学时,按照多媒体课件内容讲解语文知识,单纯照搬网络教学资源,课堂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反馈较少,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僵化、不灵活。
第三,课后评价缺失。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未根据素质教育要求,评估学生课堂表现,未能全面分析学生是否获得了提升,从而使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深度不足[2]。
三、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初中语文智慧教学实践经验
针对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初中语文智慧教学面临的困境,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总结成功经验,探究如何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实施初中语文“全学程”智慧教学,推动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
(一)课前预习
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构建知识图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此,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应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从而实现创新融合。以统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诫子书》为例,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可依托于科大讯飞、人人通、智学网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明确课前预习任务,并利用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评估学生预习的效果,实现智慧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共享学习资源。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制作动漫或其他形式的微课,以趣味形式讲解文章背景与文言文翻译方法,介绍作者与作品信息,并提供《诫子书》的吟诵音频资源、相关阅读资料,加大学生学习深度。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推送或介绍的互联网资源不宜泛滥,否则学生在选择资源时会变得茫然,不利于学生集中了解重点问题,学习效率也会降低。
第二,下发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学会文言文字词读音,归纳文章中部分词汇的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流畅翻译整篇文言文等。布置任务时,所选题型应以“易操作”为原则,即以选择题或判断题为主,尽量少设置问答题、填空题,否则部分学生会因不易操作而偷懒,影响预习效果。同时,选择题或判断题也能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三,评估预习效果。根据后台记录的资源浏览时间、微课视频观看时间等信息,了解学生预习状况,根据导学案布置的测试题,评估学生预习效果,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同时,在该过程中,师生可在科大讯飞、人人通、智学网等平台进行互动,学生围绕课前预习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教师给予一定指导,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有深度、更有效率。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课前导入,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成效。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为例,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前导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片段集锦,向学生展示诸葛亮的智慧;再向学生展示古代到近现代多名学者对诸葛亮的评价,使学生对诸葛亮有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总结诸葛亮的特点,并引出课堂学习的重点: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位慈父,他在《诫子书》中,表达了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体现了慈父给予孩子的谆谆教导,值得我们学习。这样一来,课前导入内容更丰富、更有深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言文作者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此环节,情境素材的选取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充分考虑情境素材的多元化,多方位精选学习任务的情境素材,创建适合学情的资源,搭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利用多元的素材使不同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感受,从而产生不同深度和维度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情境素材的生活化,让情境“落地”在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切忌为情境而情境。
第二,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将学生课前预习中的测试题结果以折线图方式呈现,利用信息技术来智慧分析学生的预习效果,使学生了解自身与班级平均水平的差距,明确预习短板。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问题,设计探究问题,要求学生归纳文言文表达的论点,总结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哪些条件?还可以选择文章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谈一谈为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系统实现课堂互动。学生可构建讨论群,以小组形式讨论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教师应处于每个小组的讨论群中,直观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思维导图、演讲等方式逐一展示讨论成果,创新互动模式,以更多元、新颖的方式呈现语文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在课堂互动中架设学习支架,要在“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中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互动目标,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平台思维导图之类的软件,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互动成果呈现图,及时给师生更直观的感受。
(三)课后评价
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学生学习状况来合理布置测试题,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并给予相应的课后评价,从而指导学生优化调整语文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细化来说,教师可根据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薄弱部分,设计相关的问题,测试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指明学生应巩固提升的部分。综合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互动与课后测试结果,以建议性语言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建议,如“建议你在课前预习时增加资源浏览时间,详细阅读资源内容,可以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这样就不会错误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含义了”。同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编制自评量表和互评量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生生互评,利用软件统计学生评价数据,量化分析学生学习效果,准确评估学生学习水平,使课后评价更精准、全面。
在课后环节,教师还需做好拓展延伸,利用科大讯飞、人人通、智学网等平台下发延学清单,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以《诫子书》教学为例,教师可布置如下延伸学习任务:(1)根据教师提供的诸葛亮、诸葛瞻资料,写作一篇以父子为主题的小短文,不少于400字;(2)自学蒲松龄的《狼》,能够全篇吟诵。通过延伸学习任务的设置,深化学生对《诫子书》内涵的认识,还可引导学生将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吟诵等知识用于《狼》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智慧教学作用。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注意几点:一是要讲究评价的一致性,要提前定好评价标准、做好评价区分,使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最优化;二是要架构评价体系,综合并灵活运用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强化等各项功能;三是要完善评价维度,强调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从而更客观全面地指导学生并促进其发展;四是要强调激励性,不管如何多维度、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激励性”都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且所有评价均要以此为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初中语文智慧教学面临技术应用单一、课堂互动不足与课后评价缺失的问题。通过本文的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创新课前预习模式,优化改进课前导入与课中讲解,做好课后评价,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语文课堂,提升课堂成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江慧琼.初中语文智慧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8):40-43.
[2]李梦如,李鹏飞.人工智能背景下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下),202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