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 董慧敏
【摘要】原理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推进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完成好“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为了开展好原理课实践教学,多年来,任课教师通过确定实践学时、完善实践方式和加大考核力度等,使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有了更好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更加坚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9年立项的张家口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构建”(编号:JG2019039)最终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046-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一般称为“原理课”)是一门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课程。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其首要和基本的观点[1],这个观点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思想内容中。所以,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善于坚持实践的观点,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要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具体来讲,要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带动学生积极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实践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真理,坚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
作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我们原理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不应该是要求学生对具体知识掌握得多么全面,而应该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三观”。由此,开展好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便于操作、实际效果较好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及相配套的考核方法意义十分重大。
通过系統开展实践教学,推动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能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现象,提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收获感。更好实现从“教师教了什么”向“学生学到了什么”的思路和目标转换,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加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我们通过实施实践项目,使学生更积极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实现德育、智育等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实践教学,从而更好深入社会生活,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情况,提高自身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主动性。
实践教学有助于补充和完善理论教学。当前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原理课教学存在着热情不高的原因,与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关联性很大,究其原因,实践教学模式不够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这一“指挥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通过实践教学及考核的实施,能更好显现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方向,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之作用。
实践教学还有利于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为实践而实践的问题。原理课作为一门“立德树人”课程,实践教学紧紧围绕“增强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认识社会与人生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人生道路的出彩奠定基础”为主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实践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阶段
2013年,张家口学院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秋学期本科生开设原理课。在教学伊始,任课教师就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在设定的48个课时内,拿出12个课时专门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成绩占总成绩20%。
实践教学内容为《看视频,谈认识》,主要观看《百年潮 中国梦》系列视频,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认识角度和深度谈对“中国梦”的感悟,由此来推动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百年来对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利用自习课或业余时间观看视频,根据自己的认识角度和深度自拟题目,完成字数不少于1000字的认识体会。
2016年,结合实际将实践教学成绩占比提高了10%,达到了总成绩30%。课时保持12课时不变,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由“看视频,谈认识”调整为“开展社会调查”。调查研究在课外完成,课堂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撰写的不少于1000字的书面报告和交流情况评进行考核。
(二)发展阶段
2018年秋学期,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教学方案,共安排16个课时开展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分两个环节:
“实践1”为读书交流,撰写10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
“实践2”为开展社会调查,进行教学成果展示,5人一组,形式多样,可以PPT,也可以用图片、视频方式,紧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交500字说明材料。
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践1和实践2分别占20%。评分标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完成读书报告,政治立场正确,没有明显错误表述;第二层次为活动选题契合课程内容,行文较为流畅;第三层次为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结构层次清晰,规范书写,达到字数要求,讲解流畅,表述准确清晰,讲解能够脱稿。三个层次的分值分别为60分,70分,80~100分。
(三)完善阶段
2019年秋学期起,为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在日常生活中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促进德育、智育等全面发展,对原理课实践教方案进行了修改。其中,实践教学课时降为8课时,实践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为:
“实践1”为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培养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占总成绩15%。这个项目由学生借助课下时间进行阅读书目,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借在学习通作业栏目进行考核。具体分为两个活动(学生二选一完成):一是伟人传记阅读活动(考核标准参照2018年标准);二是马列原著诵读活动(可以采取视频方式拍摄)。
“实践2”为讨论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活动,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这个实践项目是在学习通“讨论栏目”进行考核,占总成绩15%。
多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原理课逐渐构建起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为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了基础。
三、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素质目标效果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素质目标为培养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目标是通过“读书交流”项目实施的。
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阅读伟人传记或者原著,学生走进了领袖的人生,领略了偉人的风采,在一定程度上与伟人进行了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发掘了领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魅力与指导作用。进而,从情感上认同马克思主义“好”、社会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能力目标效果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该目标主要是通过“讨论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项目来实现的。
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在唯物论教学时,结合考前拜孔子现象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思考问题;在辩证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评选最受欢迎的餐厅美食,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抓住特殊矛盾;在认识论“价值观”内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家风对人的作用,增强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在学习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时,引导学生科学评价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确保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站在历史和人民的角度评价伟大领袖;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时,让学生分析全民免费打新冠疫苗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较好地达到了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2]。
(三)知识目标效果
原理课实践教学的知识目标:主要是在课下通过上述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主要观点和有关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热点问题讨论环节,在一定上承担了主观题考核的职能,因此,在2019年期末理论考试中,已按照“稳妥推进、试点先行”的原则对四分之一学生的期末试卷进行了配套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增加客观题考核比例,客观题所占分值由40分提高到70分;适当减少主观题考核,分值为30分。
从考试结果来看,教改卷总体卷面及格率为94.2%,传统卷及格率为87.5%,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教改卷高出传统卷近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充分发挥出了平时理解和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教改卷客观题正确率平均达到95%以上,主观题分析能力也较好上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也说明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的重要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较好解决了学生“课堂学习热情不高、实践教学主动性不够、期末考试全力背诵”的现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知识目标。
经过多年探索,原理课实践教学基本实现了与理论教学更紧密的结合,考核方式也逐步达到了对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情况的考核目的。总体来看,原理课实践教学形成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在日常、用在平常、考在经常的模式,较好实现了从“教师教了什么”向“学生学到了什么”的思路和目标转换,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道路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人民网,2017年2月27日.
作者简介:
黄志强(1985年9月-),男,汉族,河北尚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哲学与社会发展。
董慧敏(1993年1月-),女,汉族,河北怀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