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但是也存在着知识与能力、学校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断裂,表现在不愿承担自己在集体与社会的责任,缺乏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从大学生存在的责任意识问题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抽象的理论教条,而是蕴含在社会现实生活之中。做好这一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助于形成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意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罗米修斯情结;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88-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既是一个开放、多元与自由的时代,各种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同时它也是对于传统提出严峻考验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面临着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上的变革。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具有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特点,但是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着对知识与能力、学校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不愿承担自己对集体与社会的责任,不关心社会生活的变化,缺乏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而是把自己封闭在大学校园中。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既丰富大学生知识,同时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成为大学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责任意识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公共必修课,相对于专业课程,它的设置往往带有边缘性、随意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本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是这一理论并不是抽象的理论教条与枯燥的概念,这些理论都蕴含了人们对于当下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意识。对此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部分的内容来具体说明。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过程中要面临三个问题:(1)理论上的内容是什么?(2)当前现实社会是怎样的?(3)如何把理论和现实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理论上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授过程的重点内容,因此要全面分析和梳理课本的逻辑顺序以及理论内容安排,包括概念澄清区分、原理的完备性理解以及意义的把握。但是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性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把握的,理论必须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力与生命力并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学生们所关注的事情结合起来。因此,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反对把理论庸俗化、游戏化以及故事化,就成为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部分的内容通常被认为在整个教学中不占主要地位,又没有需要掌握的概念和理论,可以一带而过。但是如何挖掘出其中的深刻意义,并在简单的文字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则非常关键。如果忽视这一部分,对以后的教学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既是学生对于这门课形成的初步印象,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导论内容。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激发他们兴趣。因此可以把绪论部分的内容题目拟定为“与时代同行: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这部分共分为两讲,第一讲是关于马克思的思考,第二讲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伟人马克思;(2)可能的马克思;(3)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所讲内容和教材上内容有不少差异,既体现了本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又体现了大学教学的多元性、自由性以及开放性特点,其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基础上加以引申的。此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世纪伟人马克思
第一部分“伟人马克思”。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马克思的了解,只是与毛泽东、拿破仑等并列,作为革命家、政治家的马克思,而对于思想家以及伟人还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列举出姚明、刘翔等明星作为自己心中的伟人。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教材所举出的“世纪伟人”评选这一内容,说明马克思对于世界的重要贡献,并说明伟人与名人之间的区别,以及伟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伟人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以及通俗文化的流行与发展,对于人们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却并不是伟人。现在是一个缺乏伟人但是明星辈出的年代,那些家喻户晓的明星如歌星、影星和球星,极大地影响了广大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的行为意识和价值观念。但是他们也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一般并没有给人们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而伟人却像黑夜中灿烂的星星一样闪烁着熠熠的光辉,照亮人们的前程。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为了人类利益的事业,正如马克思在他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引导大学生认识名人与伟人之间的区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意思是让国际知名人士担任中国文化的宣传者比读孔子的书要有效得多,在我们重视孔子的同时不要忽视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人,比如姚明、刘翔以及章子怡等。其实这些名人和我们的文化创始人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因为我们在了解国外文化的时候并不是通过阅读国外的书籍而是通过电影来了解的。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说明了孔子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从世界范围来说也同样如此,英国的莎士比亚、霍布斯,法国的卢梭、伏尔泰,德国的康德、黑格尔,俄国的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通过这些知识使得大学生坚定对于民族伟人的崇敬,真正做到抵制文化中的“庸俗”、“低俗”与“媚俗”现象。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明星崇拜现象,必须指出明星固然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真正对于这个社会和国家做出基础性、开创性事业的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正是他们为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为我们点亮了黑暗中的灯火,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阅读经典就是与伟人们的对话,包括马克思。这些伟人的书是智慧的结晶,同时还是对于社会的探索与生命的追问过程。
三、可能的马克思:三种假设
第二部分“可能的马克思”。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马克思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历史是不能假设,但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创始人,马克思为什么没有选择当时大多数人所走的道路而走上了革命与斗争的道路,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关于马克思生平的内容中,一般来说,结合历史来讲述马克思生平以说明马克思伟大和战斗的历程,固然能够说明马克思伟大之处,但是它无法解释清楚马克思为什么做出“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职业选择。因此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可以提出另外一种马克思的“可能性”。这既是对于马克思生平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同时还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更主要的是它能够看到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可能的马克思”的实现,它恰恰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实质与精神。可能的马克思有三种假设:
可能性之一:大学教授。马克思1841年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哲学家历史中,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以后,通过教授资格论文获得大学教授席位是一条通常的途径,比如说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谢林以及后来的诸多哲学家。马克思不仅热衷哲学,同样精通文学、历史、政治学、诗学以及外语。在当时的背景下,拥有广博知识的马克思是可以成为一名大学教授的。因为他受到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影响,“有意放弃法学的攻读,准备专攻哲学,并期待藉鲍尔的助力拟于毕业后在波恩大学觅取一席教职。”[2]但是包括布鲁诺·鲍威尔以及马克思所在的青年黑格尔派受到了弗里德里希·威廉姆四世的打击,鲍威尔从而失去了在大学教授哲学的可能性,这也就堵死了马克思成为哲学教授的途径。
可能性之二:律师。马克思出生于一个律师世家,祖父是一名犹太法律学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律师。马克思的父亲为了让马克思继承他的职业,就让他到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后转到柏林大学。可以说,马克思有着深厚的法律素养和背景,这为他成为一名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为了农民的利益,马克思凭借出色的口才和逻辑在法庭上进行辩护,发表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这表明他是能够胜任律师这一职业的。
可能性之三:政府职员。马克思生活在一个较为丰裕的小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母亲有着良好的文学教养,这对于马克思有着深刻的影响。马克思的岳父也就是燕妮的父亲是普鲁士政府的枢密官,在马克思仕途中可以给予极大的帮助。更为主要的是普鲁士政府认为马克思是个人才,采取各种方法争取他为政府服务,并保证马克思飞黄腾达。但是由于马克思十分厌恶奴颜婢膝、巴结逢迎,因而对于当局的邀请断然拒绝。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下,教授、律师、政府职员这三种职业,马克思如果选择任何一种都可以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
四、马克思与普罗米修斯情结
第三部分“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针对马克思三个假设,说明历史中的马克思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人那样,而是选择了为了大多数人幸福的职业,从而批判当时社会制度,力求通过发动群众的革命行动实现群众的解放和自由。“他已决心为全体人民的利益进行斗争,而绝不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效劳。”[3]选择了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他必须与现实社会作斗争,伴随他的必然是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就像普罗米修斯,因为把光明和温暖带给人间而受到宙斯的惩罚与折磨。马克思因此为人们称为“人间的普罗米修斯”。结合马克思生平来具体阐述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从而说明马克思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活幸福与利益,而是把自己的毕生用来谋求整个人类的幸福。所以马克思才认为“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4]。通过这样一个假设,其目的一方面在于通过青年马克思毕业以后职业选择所反映出他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另一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思辨哲学以及后来的知识化了的“马克思学”,从而真正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象化的、知识化的理论体系恰恰是马克思所反对的,这也是后来的学院化的、精英化的、在本质上脱离群众以及缺乏社会责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特点。
面对着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制度,马克思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批判和斗争。在现实中马克思通过办报纸来“同人民保持联系,号召他们投入当前的战斗。政治斗争使马克思日益摆脱抽象的唯心主义观点,要求他去研究所谓物质利益,从而加速了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5]。不但如此,他利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写出了光耀世人的巨著《资本论》。同时他坚定地站在工人和农民立场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支持工人巴黎公社起义,制定工人组织的纲领,成立国际工人协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导师、革命家与思想家,和德、法、英等国工人的紧密联系是他“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重要源泉和基础”[6]。他不但深切地关注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广大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还积极参加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实践如巴黎公社起义。因此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真正实质就是“条分缕析的理论基础,铁肩担道的责任意识,悲天悯人的民间情怀,舍我其谁的践行精神”[7],马克思普罗米修斯情结的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实质,即无产阶级自身的革命与解放斗争。通过教材但是又不拘泥于教材的“马克思的思考”,既可以反对社会存在的庸俗、低俗以及媚俗文化,还可以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马克思“以普罗米修斯的品格贞定哲学的品格,在这贞定中,他深藏于自己的灵魂的是传自希腊神话的普罗米修斯的灵魂”[8]。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绪论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解决如何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富有历史感,又具有现实性,因此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在教育中形成现代意识,它主要包括公共意识、权利意识、开放意识与责任意识,相应地就需要培养主体思维、创新思维和开放思维。在此基础上,勇于承担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责任,比如说现代社会中的公共秩序、环境保护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努力从而共同营建和谐的生活与社会制度。
参考文献: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459-460,459.
[2]洪谦德.传统与反叛——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探索[M].台
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3.
[3][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易廷镇,侯焕良译.马克思传
[M].北京:三联书店,1978:24.
[5][苏]尼·伊·拉宾;马哲译.论西方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
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97.
[6]高放.伟人亦凡人[J].同舟共进,2008,(5).
[7]王幸平.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质的再认识[J].江淮论坛,2011,(4).
[8]黄克剑.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解读[M].上海:东方
出版社,199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