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食育”指的是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而节气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又衍生出传统的习俗,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食物作为节气的代表性食物。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还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将节气食育融入幼儿食育当中,通过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幼儿提供食物的健康规律以及饮食规律等,从幼儿时期开始就灌输他们食物相关知识的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节气食育在幼儿园大班食育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并探究节气食育在食育项目的有效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气食育 幼儿园 大班 食育项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124-02
幼儿教育真正的意义并不是完成幼儿的教学工作任务,而是利用这个时期幼儿对新事物的敏感心理,以大人的成长经验结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然而,受到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不合理的影响,幼儿对待饮食态度消极,对饮食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幼儿的成长缺少充分的营养。对此,在开展幼儿大班食育教学过程中,探讨食育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饮食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节气食育在幼儿园大班食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节气食育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界的兴衰枯荣都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人体的身体是随着时节的变化而变化,而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的饮食与人的健康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人的健康饮食应顺应时节的变化,符合四季二十四节气更替的自然变化,达到身心健康的作用。对此,幼儿园开展节气食育对幼儿健康发展的要求不仅仅是身心发展,还要求学生健康节气饮食习惯的养成、积极乐观态度的培养、优秀品格的塑造,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等。现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大部分具有很多不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如挑食、偏食、嗜食垃圾食物等。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性时期,幼儿节气食育可以有效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健康饮食的行为意识,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最新的营养调查结果显示,88%国家的儿童存在着多种原因的营养不良,全球至少有1.58亿儿童发育缓慢,超过5千万的儿童营养缺失,身体消瘦,约有4千万的儿童体重超重。营养不良或者是过剩都给儿童带来了身心负担,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因此面临被嘲笑、适应性差、自卑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1]。对此,幼儿园一方面需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大班中开展节气教育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节气食育有助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所谓“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话反映出了饮食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离不开“食”,但是“病从口入”则如实反映出了食品与人体健康的深度关系,怎么吃?吃什么?成为了当代人们最为关注的健康话题。就目前我国国民健康情况数据来看,状况十分不乐观,从2009年至201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甚至到了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到了1.144亿,位列全球第一,全球至少有100多万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患者,中国就占了5%[2]。报告和数据反映出国民健康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是指导人们健康生活的秘笈,只有顺应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调整健康的饮食、作息、运动等方式,才是正确、有效的健康方法。幼儿园要深刻意识到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牢牢抓住幼儿发展的基础时期,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节气食育。同时幼儿节气食育的影响是深远悠久的,对幼儿的整个人生成长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故在幼儿园大班中开展节气食育有助于提升未来国民健康水平。
(三)节气食育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进了许多外来文化,西餐、快餐等饮食冲击了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如何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保持传统文化特色,需要使人们认同、了解、传承传统的饮食文化,例如立春吃春饼、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秋分吃柿子、冬至吃饺子等等,这都是节气食育中具有的独特食物。除了传统的饮食文化之外,幼儿园在开展节气食育中还应加强学生对饮食中的礼仪文化进行实践与传承。例如,在品尝传统食物时,古代讲究进食之礼,要求进食的时候要保持双手的整洁、吃饭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要碰响碗筷等。这些进食礼仪大部分都延续到了现代,虽然没有古代那么多的讲究,但是在进食时需要引导幼儿讲究饮食的礼仪习俗,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幼儿大班中开展节气食育,一方面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饮食文化让幼儿学习二十四节气中的饮食特点等,对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意义[3]。
二、节气食育在幼儿园大班食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节气食育环境
构建节气食育环境是开展食育实践的基础。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节气食育知识创设出一个情景式的食育环境,使幼儿在情境之中沉浸式感受节气的相关食育知识,有利于提升食育的教育效果,通过感官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兴趣爱好以及节气特点创设出一个与“节气”主题相对应的食育环境,教师围绕墙面设计节气食育的主题墙面,并且可以将不同节气中的不同食材张贴在展示区,丰富幼儿的节气认知,創造节气食育的学习氛围。在幼儿活动走廊的区域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气,张贴节气图片以及节气标识,通过墙面装饰将节气名字与节气食物相呼应,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节气中的不同饮食文化,在创设的节气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节气食育。
创设良好的节气食育环境应整合节气食育中的学习资源,利用实物和图片装饰幼儿学习环境,这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是幼儿体验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4]。
(二)开展节气食育课程
学龄前幼儿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有限,一旦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幼儿很容易遗忘学习的相关知识点。为了提升节气食育教学效果,帮助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节气食育知识,幼儿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节气食育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展教学课程的载体,根据节气来确定食育课程的主题,讲解节气食育的文化知识,开展与节气有关的食育活动,构建完整的节气食育体系[5]。
在开展节气食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气文化,深挖节气中的食育特点,依托于节气的代表性食物来组织幼儿节气食育教学活动,传承和发扬节气食育的文化内涵。例如“寒露”节气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将凝结成霜,应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物。通过节气食育课程的讲解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深刻认知节气的名称,知道每一个节气适合吃什么食物以及对身体的作用,感受节气食育的文化魅力。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根据节气的食物組织学生动手实践,如冬至可以开展包饺子的美食等活动。
节气食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符合幼儿的情感认知、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要求,培养幼儿对食物的正确饮食习惯,有助于幼儿养成尊重与爱惜食物的优秀品质。
(三)节气食育家园合作
节气食育涵盖了节气特点、食物种类和食物所对应的食物作用等方面内容,幼儿难以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掌握节气食育的知识内容。因此,幼儿园应结合家长共同实现对幼儿的节气食育,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升节气食育的效果。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有效地将二十四节气的饮食文化相关知识传输给家长,让家长意识到节气食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引导家长如何在生活中提升幼儿的节气食育。例如,在节气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根据节气食俗为幼儿制作节气美食,并且给幼儿讲解节气的饮食规律。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督促家长完成相关的节气食育活动,借助录像或者是拍照及时跟进幼儿节气食育的活动反馈。
促进节气食育家园合作,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家长正确认识节气食育,解答幼儿家长遇到的问题与困扰,帮助家长解决节气食育活动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共同实现幼儿家园的和谐发展,促进幼儿节气食育的有效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大班中开展节气食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为其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在幼儿园中落实节气食育应遵循传统文化和科学发展观,对幼儿健康发展、国民健康水平提升、节气文化传承等就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同时实现幼儿的节气食育要结合幼儿阶段的发展特点,从创设环境、开展课程再到家庭合作统筹考虑,全面推动节气食育在幼儿食育教育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 “活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食育研究[D].渤海大学,2021.
[2]温红云.幼儿园食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2021(22):19-20.
[3]王俊秀.幼儿园多样化食育活动形式探索[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0,58(Z1):71.
[4]李海莲.传统节气养生在幼儿园食育中的应用[J].家教世界,2020(15):52-53.
[5]樊燕霞.幼儿园食育课程建设与实施初探[J].教师,2019(29):80-82.
作者简介:
梁蓉(1988年9月-),女,汉族,陕西汉中人,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二十四节气幼儿园食育,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