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生态现状研究

2021-04-13 10:37廖瑜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状信息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教学已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构建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既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智能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深入分析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主要生态因子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构建微观生态环境与宏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  教学生态  现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ZJGB201929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05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教学已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信息技术从最初辅助教学发展到现今教学生态的重塑,传统教学生态平衡逐步被解构。如何构建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高职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深入了解信息化教学生态现状,精准识别信息化教学生态构建中的痛点与难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入融合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技术力量,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教育的发展也已被深深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并经历PC时代的数字化教育、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教育、移动互联时代的泛在化教育、智能时代的个性化教育等发展阶段。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更开放的教育环境、更多样的教学方法、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多元的学习路径都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教育生态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信息时代新的教育生态,因此信息化教学生态的构建既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不断深度融合的产物,又符合“互联网+”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举措;2019年2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生态,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生态链上的各生态因子的作用并形成合力,有助于深刻变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三)智能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智能时代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生产方式的转变等都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工业时代从业人员主要在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线上辅助生产,岗位分工明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智能制造时代,人工智能取代了部分机械性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从业人员需要从事更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业人员熟悉适应整个生产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个人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个人的全面能力、综合素养培养成为了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传统教育生态下的人才培养“均值高,方差小”的情况,使得拔尖创新人才少、无法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时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是高职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生态的影响

信息技術引发了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具有普及速度快、反应强烈、影响深远等特点。传统教育生态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生态因子都被不断地颠覆。

(一)教学环境的变革

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育历经传统的板书教育、PC时代的数字化教育、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教育、移动互联时代的泛在化教育、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教育等多个阶段。传统教学环境中主要由教材、黑板、粉笔组成;数字化教育阶段,传统的黑板成了投影,板书由PPT取代,课堂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传达的媒介更加多样,教师的备课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传播更加迅速;移动互联时代,教育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以教室为核心的教学环境被解构,学习的时空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大数据时代,依托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变得更强,不仅是学生主动地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系统也会根据学生学习习惯主动进行优质资源的推送,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个性化辅导,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得以实现。

(二)教学内容的变革

一是教学内容载体多样化。传统教学内容的载体以教材为代表的纸质教材为主,信息时代出现了多媒体教材、数字化教材、交互式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形式多样的教材,教材中由于数字资源的加入使得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立体。二是教学内容富有媒体化。传统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为主,信息时代的教学内容经过数字化、多媒体化、动画、虚拟仿真等处理之后变成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内容。它的优点在于体积小、容量大、易保存、易更新、可操作、可交互,可以给学习者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三是教学内容来源更加广泛。信息时代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渠道,学生借助移动终端通过网络课程以及各种搜索引擎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知识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便捷。

(三)教学观念的变革

一是时间观念的变革。随着信息爆炸性增长,知识与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阶段性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整个职业生涯对于知识的需求,学习从阶段性的行为转变为了人一生的行为。从学校学习到终身学习,从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将贯穿人的一生。二是空间上的变化。信息技术使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主的局面,教学的地点与对象等突破了地域、国界的限制,虚拟大学、网络社区大学等应运而生,学生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获取相应的学分。三是人才观念的变革。信息时代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而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师教授的内容要从以知识、技能为中心转变为问题解决为中心,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协作、学会创新。

(四)教学方法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由教师主宰,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相对较弱。信息技术支持基于问题驱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交互与实践。此外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引发了教学方法的变革,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基于MOOC课程的“SPOC”教学法的运用,就是在引用MOOC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它借助网络课程平台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前知识的自学、任务的完成,课中重难点的突破,课后个性化的拓展。微课将课程知识点制作成动画、短视频适合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

三、信息化教学生态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生态系统是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呈几何指数的发展背景下,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外生态环境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教育生态链的平衡已经被打破,因此找准教学生态系统中各主要生态因子如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面临的困境,是构建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的前提。

(一)教学主体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教学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学生态构建的核心是教学主体的思想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教师与学生信息化教学观念的滞后与信息化素养水平的有限直接制约着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究其原因在于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教师在自我求学生涯中系统接受的是传统“知识输入型”的教学,受其影响在就职以后也自然将这种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信息化教学在他们眼中不属于必选项,信息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高职学生虽说都属于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在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师大多是信息时代的移民,加上受学校信息化硬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接触较少。高职师生个人成长的背景也直接导致了教学生态主体的信息化素养偏低,此外高职教师职前培训与任职期间在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不够系统,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还处于浅层次的应用阶段,深入研究较少,还未找到深化应用的有效路径和方法。高职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用于社会交流与娱乐的时间也要多于用于学习的时间,对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获取专业知识,绝大多数学生也未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

(二)教学环境的相对比较传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教學生态环境是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的基础,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线上与线下的教学环境。总的来看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建设了包括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互动APP、MOOC课程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但是现有的教学环境距离信息化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有建设智慧教室,但是智慧教室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多媒体课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无法更好地支持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二是虽然高职院校的校园都有无线WiFi,但是由于受校园WiFi的流量限制,无法同时支持所有师生流畅地开展在线学习、互动,日常教学中卡顿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虽然有大量的网络教学平台和MOOC课程,但是大部分课程的普适性较强,个性化较弱,学生无法很好地开展个性化学习与深度学习。四是学习终端设备与信息的差异性,对教学也带来了挑战。例如部分移动终端对APP的兼容性的高低,学生个人移动设备购买流量数量的不同,学生在家庭学习环境中当地互联网信号的强度的差异等都会对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影响。

(三)教学资源的质量有待优化,交互性有待加强

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内容进行能量转化的重要元素,主要包括直接用于教学实施文字、图像、视频、动画、虚拟仿真软件、案例等。这些教学资源通过学生的理解、内化并最终转化为职业能力,因此教学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与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随着信息社会对专业人才在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建设起来的教学资源其弊端也逐渐凸显:一是教学资源较为陈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迭代速度十分迅速,特别是职业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但是很多课程还存在大量被社会淘汰、过时的资源。二是教学资源更新速度较慢。很多国家级、省级网络课程是在申报、结项等驱使下建设课程,后期未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维护。三是教学资源的交互性较差。目前在线的大多数课程资源以视频、PPT、图片等资源为主,具有交互功能的动画、虚拟仿真软件等资源较少,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无法给学生带来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四、小结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传统教学生态中的各生态因子都在经历剧烈的变革,信息化教学生态资源的重构迫在眉睫,从微观角度深入分析教学主体、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生态因子在信息化教学生态环境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构建微观生态环境与宏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小清等著.从辅助教学到重塑生态——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

[2]范国睿著.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

[3]张伟平,陈梦婷,赵晓娜,白雪.教育信息化2.0时代课堂教学新生态的构建[J].苏州大学学报,2020(1):9-17.

[4]陆璐.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117-118.

[5]刘永辉.信息化教学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究[J].科技资讯,2019(33):160-161.

作者简介:

廖瑜(1983年-),女,湖北恩施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现状信息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