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见

2021-04-13 23:42张玲玲张春红王宗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班主任心理

张玲玲 张春红 王宗峰

[摘要]素质教育,德育先行。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引领学生坚定道德信念;家校共建,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点燃后进生奋进的火花,沟通师生的心灵之河。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0jxtd231)、淮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项目(2020xxyj037)、准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HBK19007)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7-0043-02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最基础的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思想单纯,思维多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策划者和管理者,承担着开启少年儿童思想启蒙的重任:加之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相对全面,更加有利于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道德品质的教育。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应该怎样开展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呢?以下仅为我们的点滴思考。

一、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引领学生坚定德育信念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离不开师生之间思想的沟通与交流,情感的慰藉与感化。班主任正确把握德育教育的方向,关注与儿童之间情感的流动,即便是批评教育,也要讲究批评的技巧与语言的艺术,让德育教育更有温度。

(一)注重身教,以师德引领育人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灵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刚刚离开家庭,步入学校的大门,他们的道德判断离不开外界的标准和规则。因此,在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源泉、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教师似乎具有一种超能力,以为所有的问题到了老师那儿都能迎刃而解。于是乎,遇到困难找老师便成了他们的惯性思维。和同学发生纠纷要找老师,甚至在家庭中遇到了烦心事也要找老师,老师的话也被当成了权威。此时,教师的示范引领尤为重要,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导向,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师德师风的修养,为人师表,身体力行,育人先育已,更要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学生,不但能让学生“亲其师”,还能让学生“信其道”。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总之,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自身的道德品质来润泽学生的幼小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培养审美情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刚刚离开家长温暖的怀抱,对于学校的集体生活极不适应,也受不得半点委屈,动辄哭鼻子告状。遇到类似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如果我们采用数落、训斥、责罚的方法都将给批评教育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导致孩子因此产生心里恐惧、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孩子,而是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去看待孩子们的问题与不足。我们还可以通过肢体的爱抚、语言的安慰、讲故事、举例子等方法,教育他们学会宽容,尝试随和,体会集体生活的快乐,并积极为他们创造参与班级活动的条件,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受到鼓舞,看到希望,體会到自身的价值。

1.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游戏活动充满了童真和童趣,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这就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孩子们的每一项游戏活动,老师都作为普通的一员,尽量参与其中。例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他们扮演“小鸡”,老师就扮演“鸡妈妈”;“跳皮筋”活动时,我们就在一旁默默地帮着撑皮筋;踢球比赛时,他们个个都是“运动健将”,老师就在一旁呐喊、喝彩等等。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赞赏与快乐,也真正感受到我们不仅是他们的良师,更是他们的益友。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师生合作,但关爱的小河已在师生之间静静地流淌,团结友善的种子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萌生。

2.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我们应当抓住契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对自己、对他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能够主动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积极性、自律性和自信心,培养主人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促进德、智、体、美、劳以及审美情趣的良性发展。

3.对于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优生”而言,他们平时备受关注,思想情绪常常也会产生如下变化:行为特殊化、情绪自满、爱慕虚荣、抗挫能力弱等等。针对这些孩子,教师在稳定发展其特长和优势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与思想动态。通过生活小事、班级活动、班级制度的改进等,引导并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锤炼意志,培养审美情趣。

二、家校共建,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

不断完善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诸多因素都将对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形成带来一定影响。如:生活中需要他人的帮助或提醒才能实现的依赖心理: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产生的厌学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又缺乏自信,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自我封闭心理:意志薄弱的逃避心理:过于渴望成功而产生的焦虑心理:以及青春发育期出现的逆反心理等等。小学生产生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来自身体的某方面先天发育不足,家庭或者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家庭气氛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学习压力较大等等,进而引发的自卑、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心理障碍。尽管如此,这种不良的思想品质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会影响到后来的中学、大学、甚至整个人生。

班主任需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理性看待和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发展性的问题。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逐步完善自我教育,最终走出阴霾,促使学生健康、积极地度过小学时光。

(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

孩子既要养,更要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永久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无可替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家庭也是教育的大舞台,家校共建,不可或缺。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家长的想法,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并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学校是高校里的一所附属小学。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是有着较高素质的人才,见解独到,教育理念先进,也是一支具有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家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最终达成教育共识、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有利于全方位地关注儿童的道德品质的成长,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点燃后进生奋进的火花,沟通师生的心灵之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工作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一些学生:说话头头是道,学习、做事啥啥不行,馊主意,坏点子却层出不穷。也就是班级中谓的“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班主任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相反,我们还可以将爱的天平倾向于他们,即使他们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也不要一味的指责,要找准转变他们思想的切入口,用一颗爱心温暖他们,用足够的耐心教育他们,用一颗诚心帮助他们,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必将能够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起到很好的转化效果。

我校的学生王xx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交流,我们发现主要是他的思想认识上出现了问题,我们便开始“对症下药”。放学的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陪着他写作业。几天之后就发现,他不但能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他每次完成作业后,我都面批,还时常加上一句诸如:“你能按时完成作业,太厉害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坚持到底!”之类的批语:为确保安全,还会亲自护送他到家。半个学期下来,他不但改掉了以前的恶习,学期检测时,竟然考出了全班第四名的好成绩。

小小的成功,点滴的赞美,多少次风里来、雨里去的關怀与爱抚,都在无形中强化了孩子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和师生之间的情感流动。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能耐住性子,伸出温暖之手“扶起”他们,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培养自信心,进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四、结语

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全过程。我们要不断探索,潜心研究,引领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帮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有责任担当,有文化修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一代新人,真正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

张玲玲(1975年7月1日-),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张春红(1968年3月14日-),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中教高级教师。

王宗峰(1973年11月25日-),淮北师范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班主任心理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夸夸我的班主任
心理感受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