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生成的高考复习教学设计的若干原则

2021-04-13 22:41陈景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高考教学设计

【摘要】自然生成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出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能体现教学的自然规律,能激发学生思维,展现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及活力。高三复习过程中,通过自然生成的高考复习教学设计的若干原则,有利于达到教学的优效。

【关键词】高考  教学设计  自然生成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核心素养视角下“自然生成”數学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为:JSZJ20086。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4-0141-02

近日,笔者对一道解三角形试题进行深入探究,从问题中的图形结构特点出发,探究多元化解题策略,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那么我们如何对这道题进行教学呢?特别是高考复习课如何实施自然生成的教学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数学是过程,数学教学设计要体现过程[1]。下面笔者结合这道解三角形题的教学,来阐述基于自然生成的高考复习教学设计的若干原则,供大家参考。

1.自然生成的教学设计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路径

开门见山,笔者抛出一道改编的解三角形试题: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b=5,∠ACB=。若点D为线段AB的中点,∠ACD=,求a,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笔者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问题1 本题解题目标是求a,b的值,就是求两个量,你会怎么做?

生1:可以找出关于a,b的两个等量关系,其中有一个是条件a+b=5,还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待我们寻求,直接找出有点困难。

问题2 是不是可以对某些已知的量进行转化?

生1:我知道∠ACB=可转化为边的等量关系c2=a2+b2+ab。

问题3 这样是不是变成找出关于a,b,c的三个等量关系,那是不是还要再找一个等量关系呢?

这时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寻求图形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2.自然生成的教学设计要符合自然规律

为达到自然生成,教学设计就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就应符合知识形成的内在规律[2]。本题解题目标为寻求等量关系,可利用算两次原理搭建。

问题4 为搭建关于a,b,c的另一个等量关系,我是不是可以从某个三角形元素出发建立等量关系?

生2(解法一):是的, 我是通过角B的余弦值分别在△BCD与△ABC中算两次寻求等量关系的。

由条件知,c2=a2+b2+ab,∠C=,又∠ACD=,则∠BCD=。在Rt△BCD中,cosB=。在△ABC中,cosB=。即=,整理得c2-3a2-b2=0。

这时结合a+b=5,关于a,b,c的三个不同等量关系找到,因此求出a=,b=。

这时,学生3,4,5也赞同,但他是从另外一个量出发的。

生3(解法二):角A的余弦值分别在△ACD与△ABC中算两次寻求等量关系。解法与解法一相仿。

这时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了,学生开始自然而然从不同角度及不同量算两次,得出以下几种解法。

生4(解法三):图形中具有“△ACD与△BCD共边,且∠ADC+∠BDC=π”的结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sin∠ADC=sin∠BCD搭个等量关系使之达到解题目标。解法如下:在△ACD中,= ①,在△BCD中, =②,又D为AB的中点,所以AD=BD,又∠ADC+∠BDC=π,所以sin∠ADC=sin∠BDC。结合①、②知b=2a。

生5(解法四):图形中具有“△ACD与△BCD共边,且∠ADC+∠BDC=π”的结构。我们也可以运用cos∠ADC+cos∠BCD=0搭个等量关系使之达到解题目标。解法与解法三相仿。

3.自然生成的教学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潜力

师问:一定要从角的角度思考吗?可以从其他的元素出发吗?

生6(解法五):由所给条件的结构中∠ACD及∠BCD的角度已确定,又D为AB的中点,因此,联想到用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值来确定a,b及CD的数量关系。解法如下:S△ACD=b·CDsin∠ACD=b·CD。S△BCD=a·CD。因为D为AB的中点,所以S△ACD=S△BCD,所以b·CD=a·CD,即b=2a。

生7(解法六):由所给条件的结构中D为AB的中点,因此,联想到用平面向量来确定a、b及CD的数量关系,处理方法就是对向量恒等式进行平方。解法如下:因为D为AB的中点,所以=

+,于是=

+

+2

·,即-a2=(a2+b2-ab),知ab=2a2。

生8(解法七):由所给条件的结构中D为AB的中点,因此,联想到用中线长公式来确定a,b及CD的数量关系。解法如下:因为D为AB的中点,所以由中线长公式得a2+b2=2CD2

+。

4.自然生成的教学设计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师问:这题本身是平面几何问题,能否从平面几何相关知识解题呢?

生9(解法八):由所给条件的结构中D为AB的中点,由此,运用中线倍长的作辅助线方法来确定a,b的数量关系。解法如下:延长CD至E,使得CD=DE,连结AE,BE,可知四边形ACB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EC=∠BCE=,在Rt△AEC中,∠ACE=,则b=2a。

5.自然生成的教学设计要打破学生定向思维

生10(解法九):由所给条件的结构中∠BCD=,容易想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法来确定a,b的数量关系。解法如下:以C为原点,CD,CB的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B(0,a),A(b,-b),注意到D为AB的中点,且在x轴上,所以a+-

b=0,即b=2a。

6.结束语

本节课以“寻求图形中隐含的等量关系”之内容为主体组织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运用自然生成的教学设计五个原则展开教学。在内容上通过一个典型例题,以“试题问题化、问题模型化、解模规范化、解题技能化”为主要表达形式,学生在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灵活应用结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3]。

参考文献:

[1]裴光亚.数学是过程[J].中学数学, 2002(8):22-24.

[2]陈景文,杜成北.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自然生成的公式教学研究——以“两角差余弦公式”教学设计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17 (5):24-27.

[3]朱永广.例谈数学问题的模型化解题思路[J].数学通报,2006(10):30-33.

猜你喜欢
高考教学设计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