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摘要】师德,顾名思义教师的道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育苗有志、润物无声。具有良好师德素养的教师,一定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耐得住冷板凳,辛勤努力,乐于奉献的人,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教师品德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的试金石和标杆,是教学计划各个环节的完成必须严格履行遵守的行为规章与准则。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严守的各种规范的纲。师德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培养国家合格人才的要求来讲,师德高于其他修养,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也会在实践中更加丰富、深刻。
【关键词】教师品格 师德修养 职业灵魂 责任义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9-0022-02
一、教师要具有爱心与责任感。
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一个人份内应该干的工作任务,是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承诺、职业行为、道德、法律法规等。就是没有完成职业分内任务,而要接受的不利于自己的社会义务和后果承担。
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付出、时间消耗、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燃烧,这是要以自觉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一个老师具有的大爱应该是对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自觉。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道德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是经济、阶级等具体的、历史的因素 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尽管有多种多样,都会与个人的道德水准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社会发展了,进步了,道德准则也随着发生变化提高。由此,师德师风的形成与教师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教师的品德也要与社会文化需求、经济水平的发展高度契合,良好的师德形成,要让教师行为规范高于社会规范,裨益高尚师德养成。一个优秀的教师其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的希望与未来,是人类文明的火炬传递者。
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维系国家和民族长盛不衰的根基。(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的工作既神圣,又辛苦,需要付出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的心血。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满腔热忱,不计名利,甘于寂寞,乐于奉献。(2)教师要爱学生。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爱心雨露的滋润,才能激发起学生进取的欲望。作为一名灵魂工程师,必须具备一切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自觉,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内心世界、学习状况、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因人施教,真诚相待,用爱心、赞美、微笑做为教育的手段,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尊重每位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待新知识的兴趣,就是对自己工作岗位和自己人格的尊重。维护学生自尊心,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学业得以健康发展。所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才能顺利实现 “教书育人”这一教育宗旨,才能为造就千千万万个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各类人才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
二、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国家建设发展,培育出合格的建设者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创造能力让世界生动多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品德为本”。这句话,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知识精通、严谨治学、教学创新,这是师德修养的基石。
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完成前提是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修养、缜密的实习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学科全局了解敏感度,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仰视和信赖感。渐渐形成为一种人格魅力,才能去激励鞭策学生身正为范。教学效果的优劣与否很多时候是由教师的个人号召力或个人魅力的强弱决定的。教师的魅力主要由其品格、才能、知识和情感诸因素组成。
身教重于言教。师德在细微处,在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点滴间。教师一定要按照教师的行为规范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刻刻,用一个合格教师的典范光辉去照亮学生的生活、滋润教育学生的心灵。
一个人的道德操守,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面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全面理解掌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育人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师德之感召力去带动引领学生,给学生增添向善的动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明礼、诚信、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健全人格和优秀品德,才能培养出有利于党和国家、有益于社会民族、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更新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时代的巨大变革下,准确地掌握贯彻合乎新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局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心灵深处深深感受坚持学习新时期党的方针和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认真、细致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并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守好自己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师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受到良性引导和正向指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步、科学、向上的价值观,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要了解,青年学生就是我们共和国发展的强大生力军,他们是21世纪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筑梦人。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革,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把握新的理论理念、方法和最新动态与成果,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革新创新意识、自觉投入教学改革,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与学的第一线提升个人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素质。
21世纪是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要积极地发挥聪明才智,在实践和创新上狠下功夫,争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只有让自己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丰富学生的头脑,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求知环境。
四、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授课、实习实训的指导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感知与把握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环境下,经济发展快,社会科技开发投入大,一些基础科学的理论突破和技术能力的更新,都将颠覆我们现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此大变局下教师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教师只能不断更新个人思想,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用深厚的学识教养和行为示范作用逐渐去教会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发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可见古人先哲对勤勉重要性的认识。如何做好这项勤勉工作呢?那就是要刻苦钻研业务。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将科学文化知识灵活、有效、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才能教好学生。要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质,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更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生动、高效,有独特性 ,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快乐,从知识的兴趣入手,把青年学生的激情、热情化作求知欲望和探索新知的力量源泉。
总之, 教育工作者是青年学子们的灵魂塑造者,为国育才,是不可推卸的神圣而光荣的天职。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人才的质量。习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品格是一种强有力的业务修养因素 ,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一种无尽力量源泉,是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技能与素质的提高必须牢牢把握的道德规范。 而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动力。教师只有政治思想过硬,爱党爱国,并把这些优秀的师德教养转化为扎实的教学能力和实习实训基本功, 具备了这些优良素质,才能有资格和能力去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习近平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方面吃苦流汗,头悬梁锥刺骨,是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刻苦用功的例子。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学习典范,这些典范涌现出的刻苦学习的事迹,都能深深打动每一个人的心。比如带着父亲去读书的青年大学生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把榜样的作用转化成社会动力,就要在教育方法上多想一些办法和实际措施。“时乎时乎不再来”,说明时间的宝贵,在时代大变局的环境下,教师要珍惜自己的岗位、珍惜自己的为人师表的美好时光,一心一意求新知、一心一意明道理、一心一意求上进。天行健君子亦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正是优秀的中国文化给予我们搞好教与学工作的强大基因。
教师真正做到爱学生、爱事业,就一定能托起共和国明天的太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念,不断学习,加强修养,既能传播优秀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能认真履行好青年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第一线不断砥砺磨练,做一名党和人民放心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1]丁訸.改革教师评价,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36-37.
[2]傅帅,杨鲁新.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能动性的个案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21,23(3):3-10+108.
[3]王海霞,时斌,田建伟.初中教师核心素质模型建构及现状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6):143-147.
[4]李莉.基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职业素质能力与从教生涯思考[A].河北省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论文集[C].2020:7.
[5]靳喜娟,王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J].名师在线,20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