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
联想是一种心理过程引起另一种与此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可以由某一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事物,或者通过某个知识而想到其他相关知识。儿童想象力丰富,儿童的这一特征为联想教学奠定了基础,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儿童想象的优势实施联想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想教学法正是基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以及儿童擅长想象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针对某一知识、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联想,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策略,获得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联想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有助于新知的探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联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 情境激发,点燃联想火花
联想是人对过往的回忆与现实的思考。联想不是无中生有的胡思乱想,联想是真实的想象。联想教学基于一定的媒介,情境是最好的联想媒介。情境具体直观,触发学生形象思维;情境生动有趣,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情境不仅能激趣,而且能诱思,能够促进学生联想,点燃学生联想的火花,使他们联想生活经历,联想学习过程,联想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激发学生联想,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超市场景,创设了一个“逛超市”的生活情境,现实的生活情境唤醒了学生联想意识,学生触景生情、追忆过往,边观看视频边联想自己的购物经过,联想付钱找钱情景,从而激发了对“人民币”的探究欲望。
二、 类比迁移,尝试联想解题
类比联想法是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由某一学习情境的触发而引起与同类型问题解决经历相似的联想。通过类比联想,展开经验迁移,从而将相关方法、经验等迁移到当前问题情境之中,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尝试联想解题。例如,“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包含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等内容,这些内容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在推导各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都采用了相同的策略——转化。由于学生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基础,已经掌握了转化策略及具体推导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笔者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展开联想,学生自然想到了转化的方法,将学习经验迁移到当前学习之中。同样,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也采用类比联想,学生联想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利用学习经验解决了梯形面积计算问题。
三、 实践操作,提升联想效果
聯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思维方式,联想教学旨在唤醒学生联想意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沟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及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促进学生联想,提升联想效果,我们可以借助实践操作,发挥学生直观思维优势,助推学生在联想中建立丰富表象,促进知识的联系与理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笔者让学生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一剪,将剪成的两部分重新拼一拼,有的学生拼成一个长方形,马上联想到转化策略,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动手操作优化了联想效果,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四、 回顾反思,构建联想机制
为了形成联想教学机制,在每节课中,笔者都要设置回顾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展开联想,联想学习过程,联想方法策略,联想收获体会,从而建立联想机制。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两次联想活动:第一次是在新知教学结束之后的阶段小结,请学生回顾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说说是怎样学习的,怎样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有何体会收获;第二次联想活动是请学生回想以前的学习经历,在哪些问题解决中也曾经运用到假设策略?第一轮联想属于小范围的联想,第二轮联想属于大层面的联想,拓展了联想时空,实现了知识的多点联系与沟通。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