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红红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据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对教育的发展需求,并且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加,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和计划,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教师在确定写作内容时,要尽量贴近生活。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虚拟的题目,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去设定主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讲解过程中稍加引导。
除此之外,在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从文章主旨上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主要说的是五位抗日英雄在面对敌人时毫不动摇、以身殉国、英勇牺牲的壮举。学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能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将目前的生活环境与当时的环境做对比,从而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这些就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使文章大放异彩。
二、确定写作框架
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大部分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通篇写作毫无章法和思路。因此,学生的作文时常会前言不搭后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列好写作框架,确定需要用到的写作素材。这样就可以有效规避写作过程中的断层现象,文章的语句也会更加流利和连贯。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写作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一些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富有层次感。例如,《落花生》一课主要借用花生比喻那些默默无闻、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人们。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比较含蓄委婉,它能够使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更强烈。学生通过对这一类文章的学习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布局,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三、在仿写中锻炼
小学语文有一种题型为句子改写,主要锻炼学生的缩句和扩句能力。教师可以将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运用到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环节。在写作初期,教师可以出示范文让学生参考,学生在潜意识里就会对文章的一些突出特点进行仿写。学生模仿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写作手法,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它能培养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对句式的理解程度。小到生活的琐事,大到一些社会热点新闻,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优秀的文章有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借鉴和模仿,再往文章中注入一些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四、在自由写作中提升
学生写作不能局限于教师所给的范文,应该走出教室,拥抱大自然。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自由写作的任务,学生再选取他们想要写的文章主题,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文章写好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讨论,对学生写的所有文章进行分类,同时做出评价。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評价和对他人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信心。在自由写作环节,教师可以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自己负责维持班级纪律。学生一旦养成自由写作的习惯,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语文科目产生兴趣,并能持之以恒地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要创设一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逐步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