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已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城市妇女,晚婚晚育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趋势,也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患病增加了巨大的风险[1]。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2]。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式以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为主[3],严重者需注射胰岛素或口服二甲双胍等治疗[4]。有数据显示,我国GDM发病率达17.8%左右,且不同地区GDM患病率有较大差异[5]。其主要原因[6]可能与生育观念转变、高龄产妇增多及二胎政策的开放有关,GDM不仅会导致早产、感染、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母体不良并发症[7];也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异常、难产及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8],对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对孕产妇妊娠期出现GDM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GDM患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53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GDM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从而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降低GDM患病率做出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31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于妊娠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前已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肝、肾功能损坏病人;②有内分泌史并患可能影响血糖疾病病人;③研究期间使用对血糖有影响药物病人(糖皮质激素等)。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通过检索相关中文、英文文献数据库资料及研究文献,检索关键词包括“GDM”“患病率”“危险因素”等,对可能影响孕产妇GDM患病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收集统计。所需收集资料包括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GDM患病情况,其中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初潮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及GDM知识了解程度等;临床资料包括妊娠次数、生育间隔及并发症等。
1.2.2 研究方法 将妊娠期出现GDM的孕产妇作为GDM组,未出现GDM的孕产妇作为非GDM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指标影响孕产妇GDM患病率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GDM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1.2.3 研究指标 ①GDM诊断标准参照《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指南(2016)》[9]中诊断标准:在孕产妇妊娠24~28周时行75 g OGTT试验,空腹血糖≥5.1 mmol/L;口服葡萄糖后1 h≥10.0 mmol/L;2 h≥8.5 mmol/L;满足其中一项即诊断为GDM。②自行设计GDM知识了解程度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0个项目,有关GDM的20个题目,以“是”及“否”进行计分,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不得分,总分20分。<7分为了解程度低,7~15分为了解程度一般,>15分为了解程度高。得分越高则说明GDM知识了解程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用例(%)表示,对孕产妇妊娠期间GDM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孕产妇GDM患病率情况 本研究选取的531例孕产妇中妊娠期发生GDM为192例,占36.16%,未发生GDM为339例,占63.84%;调查结果显示孕产妇GDM的患病率较高。
2.2 孕产妇GDM患病率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检次数、孕前BMI、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GDM知识了解程度、妊娠次数及生育间隔为影响孕产妇GDM患病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孕产妇GDM患病率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例
2.3 孕产妇GDM患病率的多因素分析 将孕产妇GDM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将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检次数、孕前BMI、孕期增重及生育间隔为孕产妇出现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危险因素赋值
表3 孕产妇GDM患病率的多因素分析
3.1 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选取的531例孕产妇中妊娠期发生GDM为192例,占36.16%,未发生GDM的孕产妇为339例,占63.84%;调查结果显示孕产妇GDM的患病率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产检次数、孕前BMI、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GDM知识了解程度及生育间隔为影响孕产妇GDM患病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检次数、孕前BMI、孕期增重及生育间隔为孕产妇出现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
3.1.1 年龄对孕产妇GDM患病率的影响 加强高龄孕产妇的管理,减少高龄孕产妇带来的相关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其母婴安全,已逐渐成为产科临床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35岁的孕产妇GDM的患病率明显更高(P<0.05),这可能与高龄孕产妇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机体代谢下降有关。相关数据显示,大于35岁的高龄孕产妇的GDM患病率是<25岁孕产妇的2.844倍[11-12]。一方面,孕产妇随着年龄增长其机体代谢功能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其中的葡萄糖代谢水平降低与胎儿在宫内发育时所需能量负荷呈矛盾关系,进而导致孕产妇出现代谢紊乱,出现GDM;另一方面,年龄增长所带来的长期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如偏爱吃甜食、无规律睡眠等不良习惯,会对孕产妇在妊娠期间血糖水平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会增加孕产妇超重的可能性,通常正常妊娠孕产妇可以通过代偿性调节维持其血糖稳定,而超重孕产妇会使其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出现糖耐量异常,无法正常进行代偿过程,因而增加了GDM的患病率。
3.1.2 产检次数对孕产妇GDM患病率的影响 产检是围生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尽早发现潜在高危因素,并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其规范程度的高低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13]。本研究结果显示,产检次数为4~9次的孕产妇GDM患病率明显更低(P<0.05),这可能与产检可以及时发现早期GDM并进行预防及治疗有关。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孕产妇产检次数7~9次为最佳参考产检数次,当产检次数≤3次时会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早期GDM理化指标及血糖异常现象并进行预防及治疗;而产检次数>9次,则可能导致孕产妇出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增加其心理压力,尤其是初产妇,在面对生理变化时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导致其胰高血糖素持续升高,使机体对血糖变化敏感度降低,进而导致GDM的发生[14-15]。
3.1.3 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对孕产妇GDM患病率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肥胖成了困扰全世界人民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已婚育龄妇女中肥胖孕产妇也随之增多,同时其孕期增重也越来越普遍[16]。本研究结果中,妊娠前及孕期肥胖孕产妇的GDM患病率明显更高(P<0.05),这可能与GDM发生风险与体重增加成正比关系有关。相关研究显示,肥胖是增加GDM患病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BMI每增加1 kg/cm2,则发生GDM的风险增加11%[17-18]。分析其主要原因为,超重及肥胖主要表现为脂肪含量增多,会引发脂肪细胞分泌大量的瘦素、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等;同时,瘦素与胰岛素的敏感性成反比关系,脂联素与胰岛素的敏感性成正相关关系,因而当瘦素分泌过多时会直接对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造成影响,造成胰岛素抵抗现象,进而增加了GDM的患病率。
3.1.4 生育间隔对孕产妇GDM患病率的影响 生育间隔是指妇女两次生育间隔的时间,而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育龄期妇女生育的需求有了明显增加,其生育间隔受到了一定影响[19]。本研究结果显示,生育间隔时间越长的孕产妇其GDM患病率明显更高(P<0.05),这可能与生理性消退假说有关。相关研究显示,生育间隔>5年的孕产妇GDM患病率是<3年的5.68倍[20-21]。其主要原因为,孕产妇在妊娠期间机体各功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而在分娩后其机体各功能状态将会逐渐下降,加上生育间隔时间越长也意味着孕产妇年龄越大,此时,其出现超重、肥胖及养成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的风险也越高,因而出现糖代谢水平紊乱的可能性也越大,进而导致其GDM患病率更高。
3.2 应对措施 根据以上结论得出以下应对措施[22]。①建议女性适龄妊娠,对年龄超过35岁或生育间隔时间较长的孕产妇给予更多关注,帮助其妊娠前控制体重,并指导孕产妇在妊娠期间正确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帮助其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要求其在妊娠期间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②加强控制血糖及GDM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出现GDM的孕产妇控制血糖的方法及技巧,并告知孕产妇及其家属定时、定量进行正规产检的目的及重要性,提高孕产妇对于产检的重视程度。③对于计划生育二胎的孕产妇应尽早、合理地安排生育计划,尽量缩短其生育间隔。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孕产妇GDM患病率为36.16%,GDM患病率偏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检次数、孕前BMI、孕期增重及生育间隔为孕产妇出现GDM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帮助孕产妇控制体重,指导良好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叮嘱其定时、定量进行正规产检,指导孕产妇适龄合理安排生育计划是降低GDM患病率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