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聪慧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对病人日常生活及健康状态均有较大影响[1]。规范化治疗是缓解病人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其健康状态的重要手段,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大多为老年人,疾病认知程度及自我防护意识相对较差,缺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意识[2]。临床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还可一定程度提升心血管事件风险,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采取有效护理手段,提高病人疾病认知程度,改善其遵医行为,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是目前临床护理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团队咨询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是在团体情境下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框架的护理模式,具有感染力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可促进团队成员情感、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改变[4-5]。本研究探讨团队咨询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7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89例、对照组88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NYHA心功能分级、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6];均存在一定程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生命体征不稳定;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认知、语言、读写、躯体功能障碍;无法独立完成调查量表填写;无法配合完成护理工作。
1.3 干预方法 根据病人心血管原发疾病及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等给予规范化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以口头讲解形式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病情介绍、规范化用药指导、合理饮食、科学锻炼、规律作息等内容,病人产生不良情绪时予以适当心理疏导,避免其情绪激动;出院时嘱病人按时服药,定期来院复查。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团队咨询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建干预团队,由1名心血管护理专家担任主要辅导者,另选择本科室3名性格开朗的高资质护理人员负责辅助性工作,同时邀请1名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1名老年病学专家、1名心理学专家担任顾问;对病人进行分批次干预,每批次10例病人左右。干预团队队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以往经验制订干预计划,根据计划对各批次病人分别进行8次干预活动,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为60 min左右,每周1次,干预活动共持续2个月,具体干预方案如下。①第1次活动:以“你我相约”为主题展开,首先由主要辅导者进行自我介绍,简单讲解干预活动规则、进行方式、目标等,引导病人进行自我介绍,通过“你猜我画”“听歌猜曲”等游戏方式帮助病人相互认识,建立信任关系,增强病人倾吐内心的勇气。②第2次、第3次活动:分别以“拉近心灵”“解锁心灵”为主题展开,活动辅导者引导病人分享自身对疾病的看法、感受、疾病对生活带来的影响等,使病人间产生共鸣,辅导者对病人的真实感受予以理解,帮助病人识别内心不良情绪及不正确观念,明确自身认知误区。③第4次活动:以“认识心力衰竭”为主题展开,结合视频、图书等学习资源详细介绍心力衰竭发病原因、特点、合理用药方法、药物副作用、擅自更改服药剂量或停药的危害、低盐低脂饮食优点、科学锻炼方式、控制烟酒小妙招等,使病人学习自我管理方法,引导病人提出疑问,对其问题予以针对性解答,纠正其以往对疾病的不恰当认知;通过真实案例分享使病人充分感知认知、行为改变对疾病康复及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与病人共同制定改变目标,使其签署行为改变承诺,并引导其以合理思维方式代替以往不合理思维方式。④第5次、第6次活动:分别以“情绪放松”“快乐人生”为主题展开,辅导者介绍自身情绪与心衰进展、躯体症状间的关系,使病人正确认识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危害,通过举例分析教会病人识别内心负面情绪,并引导病人通过肌肉放松训练、聆听轻音乐、回想人生有成就感、有欣慰感的事情唤醒愉快心情,调整心态,提高康复信心。⑤第7次、第8次活动:分别以“七彩人生”“回顾总结”为主题展开,辅导者引导病人分享交流行为改变对自身带来的帮助,使其深切感知生活的变化,带领病人复习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情绪控制等自我管理方法,帮助其将所学知识运用至以后日常生活中,鼓励病人总结团队咨询活动心得,引导其展望未来,诉说心愿。⑥保障措施:活动过程中予以病人适当奖励,提高其参与积极性,每次干预活动前电话通知已出院病人,保证所有病人按时到场。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程度)。SAS量表中50分即为焦虑,SDS量表中53分即为抑郁,且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②采用Morisky自我报告式依从性量表(MMAS-8)评估两组病人护理前后遵医行为,包括按时服药、合理饮食、科学锻炼3部分,各0~8分,评分越高表明遵医行为越好。③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估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包括身体领域(0~40分)、情绪领域(0~25分)、其他领域(0~40分)3部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④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包含19项内容,95分为非常满意,76~94分为满意,57~75分为一般满意,38~56分为不满意,19~37分为非常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表1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遵医行为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控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病情发展,缓解其临床症状的主要方式[7]。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遵医行为是保证治疗效果、降低病人再入院风险的关键[8]。
既往研究发现,良好的心理情绪、态度及认知是促进病人遵医行为养成的主要因素[9]。常规护理仅对病人进行简单性健康教育,未从心理、认知水平等方面对病人进行有效干预,因此护理效果欠佳[10]。团队咨询是将病人组织在一起,通过集体互动、讲解等方式使病人建立正确观念,从而促使其改变自我、接纳自我的护理方式。同时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帮助病人充分认识价值观、信念、感知等自身不良认知,促使其重建认知行为,增强健康信念[11-13]。邬美琴等[14]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有效减轻冠心病伴抑郁病人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AS-8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LHFQ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7.75%,高于对照组79.55%(P<0.05)。提示团队咨询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团队咨询核心理念认为,协助病人改变其不合理信念、价值观等,是改变其错误行为的前提[15]。将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相聚为一个干预团体,通过辅导者引导使病人分别倾吐内心想法及对疾病的主观认知,使病人间产生共鸣,增强其社会认同感,进而从心理层面将病人内心痛苦稀释,在缓解其不良心理基础上,使其能够客观评价自身疾病,增强其自信心[16-17]。在初步建立良好认知后,通过视频、图书等资料细致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方法等内容,使病人了解行为改变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良好遵医理念,适用于生理状况特殊、记忆力衰退的老年病人[18-19]。同时通过制定目标、签署承诺等方式逐渐养成良好遵医行为[20]。最后通过巩固学习、心得总结、未来展望等方式使其充分体会行为改变的益处,进而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中,使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1]。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应用团队咨询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同时可结合社区开展,提高干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