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云,熊兴娟
(1.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康复系,四川 达州 635000;2.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中心,四川 达州 635000)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通常为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骨丢失量较大,对患者骨质结构造成了严重影响,单纯采用临床抗骨质疏松及牵引治疗远期预后不佳,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1]。针灸作为中医治疗方法,在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非药物疗法中,针灸已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有文献显示,将针灸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可改善骨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更好地缓解疼痛,应用效果突出[2]。本次研究以9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和研究针灸用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针灸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60~84岁,平均(71.15±3.57)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重物砸伤8例,车祸伤7例,跌倒伤13例。针灸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61~86岁,平均(71.13±2.8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砸伤7例,车祸伤6例,跌倒伤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3]中关于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者;经X线、CT或者MRI检查证实,损伤椎体累及一个或多个,呈楔形变,椎体骨折压缩1/5~2/3;原发性骨质疏松者;患者意识清楚,可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者;无神经或脊髓受损体征者。排除标准:经过专科治疗者;脊神经根受压;存在良、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疾病史的患者等。本研究经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过伸牵引复位,取患者平卧位,医生将双手放置在患者的腋下,另外一名医生注意把持患者的脚踝部,行反方向、水平牵引。待患者腰背肌松弛后,将患者的下肢抬高,使腰背部处于过伸位置,适当增加过伸的力度,让患者逐渐适应操作力度,持续时间为10 min。而后用手对患者骨折区棘突位置进行按压,按压后对腰背部进行按摩,使腰背部肌肉群逐渐松解。采用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深圳大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507,规格:2 mL:250 μg)进行鼻喷治疗,每次喷1下(12.5 μg/喷),2次/d,如若患者伴随严重疼痛感,可每次喷2下,2次/d。针灸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首先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选择太溪穴、腰阳关穴、腰椎夹脊穴、足三里穴开展针灸治疗: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患者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垂直进针,30 min/次,1次/d,每周治疗5次休息2 d。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各项指标严格监测,以防异常情况的发生。两组患者均进行4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腰椎疼痛度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统计两组患者症状开始改善时间。②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骨密度变化情况,采用江苏亿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骨密度仪检测股骨大粗隆、股骨颈的骨密度。③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呼吸困难、褥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针灸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常规组患者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为(12.36±1.68)d,针灸组患者症状开始改善时间为(5.86±1.12)d,针灸组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5,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骨密度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均逐渐升高,针灸组显著高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针灸组患者大粗隆骨密度显著升高,且治疗后1个月针灸组大粗隆骨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大粗隆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 ±s, g/cm2 )
表2 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 ±s, g/cm2 )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后1个月比,#P<0.05。
组别 例数 股骨颈骨密度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常规组 4 5 0.6 5±0.1 2 0.8 2±0.0 5* 0.8 5±0.0 2*#针灸组 4 5 0.6 4±0.1 3 0.9 3±0.0 2* 0.9 8±0.0 1*#t值 0.3 7 9 7.1 5 1 8.7 9 4 P值 >0.0 5 <0.0 5 <0.0 5组别 例数 大粗隆骨密度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常规组 4 5 0.4 6±0.0 5 0.4 6±0.0 8 0.4 7±0.1 2针灸组 4 5 0.4 5±0.0 3 0.5 0±0.1 0* 0.5 2±0.2 0*t值 1.1 5 0 2.0 9 5 1.4 3 8 P值 >0.0 5 <0.0 5 >0.0 5
2.3 并发症 针灸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群体,发病时患者会呈现出疼痛感,严重者夜不能寐,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4]。常规牵引、降钙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其应用效果不理想。
我国针灸治疗的历史深远,直至今天针灸治疗依然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中通过针刺对特定学位形成刺激,可以疏通经络、祛风除湿、调节气血,保障气血运行的通畅性,有利于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5]。本研究中,针灸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症状开始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同时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提示针灸联合中西医治疗可弥补常规治疗的不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卧床时长。骨质疏松疼痛较为严重者会导致患者骨皮质变薄,对患者微循环造成影响。针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利于激活血液中的骨钙素水平,发挥活络建骨、调节气血的功效,利于患者康复[6]。本研究中,针灸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提高患者骨密度,进而促进患者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随着患者的骨密度治疗后不断升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随之降低,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严格执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针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