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礼,曹 峰,周汝环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 合肥 230011)
临床将突发性、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称为突发性耳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及明显的听力下降等,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与心理疾病,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地塞米松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其可营养患者神经、改善微循环,但该药物常引起体质量增加、下肢浮肿、痤疮等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欠佳。高压氧可有效降低患者内耳水肿程度,减少水肿对耳蜗的损伤,并提高患者听神经对声音信号的敏感性和传导性,临床上其对突发性耳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接受程度较佳[2]。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纯音听阈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例、20例;年龄20~63岁,平均(42.55±3.46)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例、22例;年龄22~65岁,平均(42.68±3.51)岁。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纯音听阈检测诊断确诊者;合并耳鸣和眩晕者等。排除标准:具有高压氧治疗禁忌证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血液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55,规格:10 mg/支)治疗,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00 mL与20 mg地塞米松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3 d后,依据患者的情况减少地塞米松使用剂量至10 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具体如下:指导并帮助患者在治疗前完成吸氧面罩的正确佩戴;将高压氧舱的空气压力设置为0.22 MPa,每次吸氧时间设定为30 min;患者于每次吸氧结束后摘下面罩,间隔10 min后再次进行吸氧;两次吸氧结束后为完成单次治疗,1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0 d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其中效果显著:患者听阈值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效果一般:患者听阈值有所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听阈值和临床症状均未改善或呈加重趋势[3]。总有效率=效果显著率+效果一般率。②采用纯音听力计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0.5、1、2 kHz的纯音听阈。③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4 mL,利用SOUTH990BZ检测仪检测并比较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④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眩晕、耳鸣、心慌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阀、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纯音听阈 治疗后两组患者0.5、1、2 kHz的纯音听阈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纯音听阈比较( ±s, dB)
表2 两组患者纯音听阈比较( ±s, dB)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0.5 kHz 1 kHz 2 kHz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64.98±19.13 51.12±12.87* 68.72±18.34 55.02±16.35* 74.41±17.53 60.31±16.16*观察组 47 64.86±19.25 42.23±11.45* 69.10±18.32 41.13±14.56* 74.42±17.61 48.18±15.59*t值 0.030 3.538 0.100 4.349 0.002 3.70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液流变学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数及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红细胞压积(%) 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45.15±4.82 43.84±3.24 2.25±0.31 1.90±0.28*观察组 47 45.16±4.83 41.42±3.22* 2.19±0.27 1.73±0.26*t值 0.010 3.632 1.001 3.050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全血黏度(mPa•s) 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6.43±0.77 5.41±0.77* 6.87±0.56 6.44±0.31*观察组 47 6.44±0.78 4.12±0.76* 6.88±0.57 6.23±0.34*t值 0.062 8.174 0.086 3.129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突发性耳聋为原因不明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其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累及听觉系统、内耳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突发性耳聋会影响患者正常交流的能力,容易引起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常对患者进行地塞米松治疗,可改善患者内耳局部的微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及高凝状态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单一使用地塞米松疗效欠佳[4]。
近年来常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氧舱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后,可提高其血液中氧含量,改善局部组织水肿,使患者血流量减少的现象减轻,起到增强患者内耳血液循环、增加血浆容量及氧分压的功效,加速促进患者耳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患者纯音听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故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比单纯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更好[5]。上述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5、1、2 kHz的纯音听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表明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升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内耳血液供给缺乏,血液黏稠度较高,引起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并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当红细胞穿过毛细血管时,红细胞无法正常通过,导致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的升高,进而造成内耳听器管和神经损伤,加重听力的缺失。高压氧可提升患者体内氧含量,有助于减轻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患者血液黏稠度,并提升组织内氧分压,增大血容量,起到修复内耳的作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内耳血液供应,提高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数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表明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促进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减轻听觉神经和器官受损。
综上,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减轻听觉神经和器官的损伤,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