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原因分析及措施研究

2021-04-11 06:25:12胡延军
甘肃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机动车辆驾驶员事故

胡延军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下简称场车),是指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包括机动工业车辆和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1]。

场车在施工环境内运输和装卸等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由于在固定场地进行往返作业的特征及使用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欠缺,最终影响了运行效果,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文章阐述了常见的安全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

1 导致事故频发原因

场车常见事故很多,主要有翻车事故、违章事故、运载中事故、车况引发的事故等,而这些事故的发生往往涉及多方面原因,总体来说涉及到人的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操作工)、车况本身、运行环境或这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以下是分析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

1.1 驾驶员的原因

1.1.1 工作态度

思想决定了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和做法。有些驾驶员在行驶期间一心多用,时不时看手机,甚至边作业边抽烟,单手把握方向盘。这些行为时刻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即便在其他条件都良好的状况下,也是大幅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如发生了紧急情况需要避让,驾驶员的措手不及会造成翻车或者撞人事故。还有部分驾驶员无视安全,认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为追求利润,多拉快跑,超过车辆最大载荷,在运行过程中易发多种事故[2]。

1.1.2 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有些事故的发生,恰恰是驾驶员的操作水平不成熟、心理素质差造成的。例如有的驾驶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准不达标,作业时提升重物的动作过快,载物下斜坡、行驶速度把握不好,突然刹车等动作都会引起翻车事故。有的驾驶员心理素质差,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做到冷静处理问题,在现场慌乱或者不作为,原本可以避免事故,却最终导致了事故发生。一个有经验、技术娴熟、心理素质好的驾驶员,往往可以沉着面对突发事件,积极采取措施,最低程度的降低损失。

1)驾驶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很多企业的场车驾驶员只是停留在会驾驶的层面,而对一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却严重欠缺,缺乏安全运输知识,不熟练操作规程,对设备的技术性能更是知之甚少。例如对车辆“带病”行驶,在紧急情况下制动失效不能应对,或出现违章操作,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2)车辆技术状态不稳定。根据备案视频、事故书的“写留存”等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车辆出现事故的部分原因是由车辆稳定性不足所导致,在机动车辆作业过程中,驾驶员不注重车辆的保养维护强行作业。车辆的不及时保养、检查酿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扩大到机动车的各个部位的损坏[3]。如在平时直线加速急刹车引起的制动方面的故障,转向机构的故障,货叉故障、轮胎磨损等。

1.2 场内环境原因

场车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场车的驾驶安全。目前,很多企业的场内硬件设施达不到安全运行的条件,甚至长期处在恶劣的环境下作业,场内环境不予治理和改善。如道路没有硬化、颠簸不平,厂房和库房内道路狭窄、曲折、弯道多、转弯急、道路两侧堆积物众多、可供车行驶的范围较小。场内照明设施不达标,作业环境光线昏暗,驾驶员无法完全判断周围状况等,最终导致事故发生[4-6]。

1.3 管理缺陷原因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因素也是引发事故的潜在重要原因。很多企业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担当意识不够,不把安全问题作为第一道门槛,把制定安全制度当作应付检查,因此制度的落实就一塌糊涂,如场车上路责任划分不明确,在厂区随意停放,纵容私自改造以满足临时其他作业需求,甚至把场车当作代步工具,这些混乱的管理工作无形中都加快了车辆的老化,严重影响了正常作业需求,使得事故率攀升[7]。

2 事故预防措施

场车事故的发生不只是对驾驶员及操作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更会给使用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事故的出现直接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及一系列后发效应。为了更大程度的消除这些隐患,提出几种事故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2.1 提高驾驶员综合素养

驾驶场车的司机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并且要取得我国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技术资格证书之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拿到相关考试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深入开展定期安全教育,提升各部门负责人员的安全意识,把安全责任放在首位。驾驶员应注意驾驶操作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熟悉掌握场内机动车的车况和性能,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驾驶场内机动车,坚决杜绝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超载、超速等违章行为。在车辆上安装一些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到驾驶员的行为,形成监管压力,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推行安全标准化作业[8,9]。

2.2 提升场车良好的行驶环境

在工作区域中,负责安全的管理人员必须多方面判断车间或厂区实际安全道路情况,使得场车有一个安全可行的运行区域。在实际操作的环节中,驾驶人员应该及时的和现场的负责人进行交流,在完全了解现场作业的要求和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在场地内展开工作,还应该要保证交通指挥工作的可靠性。根据作业流程和工作量,科学地选择施工方法和传输工具。另外,还应当在工作场地的通道处和施工现场设放置明显的指挥信号标志,完善场内硬件设施,做好设备和无关人员的隔离,保障人员密度合理,保证区域及通道的路面平整,严禁乱丢杂物,以免给场车的正常行驶造成阻碍,还要保证货物的稳定性,防止倒垛伤人,最终为场车的作业创造更加通畅、安全、整洁的环境条件,保证整个作业流程的高效运行。

2.3 做好场车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工作

依据《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相关要求: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具体形式,按照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自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根据不同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周期安全。日常的维护保养主要针对场车的受力件、主要保障装置、场车零部件、电器控制系统等。维护环节与步骤:清洁整体场车→润滑部件→检查安装装置→调整车辆安全保障系统→更换损坏与失效部件→整体检查。维护保养自检需整车要在转向、起升、液压、制动以及动力系统上保证正常;维护全检在结构变形、裂纹,焊接、螺栓等连接上进行重复试验。无论全检还是自检都要做到每个环节的相关记录,便于后期修改中有跟可查。在法定检验有效期间,要提前一个月递交检查申请,做好定期检查与日常工作的衔接。保障场车数量上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为场车维护保养留有足够的保养时间。

3 结语

综上所述,严格落实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场车提供安全运行环境,加强场车维护保养,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保障场车安全使用的重中之重。企业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避免形式主义,充分排查实际和潜在的隐患,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在安全平稳中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机动车辆驾驶员事故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学中文
一起机动车辆火灾事故的调查
水上消防(2020年2期)2020-07-24 09:27:08
场内机动车辆综合安全评估方法的研究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需求发展研究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3:47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6
锈蚀法显现机动车辆发动机号码可行性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