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1-04-11 13:5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修补术

高 飞

(大连市友谊医院普外科,辽宁 大连 116001)

疝气是普外科常见病,以腹股沟疝最为常见。据统计,我国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3%~5%。腹股沟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肥胖程度、吸烟等是主要的相关因素[1]。本病好发于老年男性。近年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腹股沟疝是指患者的下腹壁和大腿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出现缺损,导致腹腔脏器向体表突出所致[2]。腹股沟疝以手术修补为主,并分为传统疝修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和腹腔镜疝修补3种。疝囊结扎术为传统、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可将脱位的组织缝合在一起,但具有难以愈合、患者组织张力大等缺点,且术后复发率较高[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大连市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2.00±1.40)岁;单侧疝19例,双侧疝11例,间接疝5例,直疝5例;Ⅰ型4例,Ⅱ型25例,Ⅲ型10例,Ⅳ型1例。试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39.00±1.60)岁;单侧疝15例,双侧疝10例,间接疝4例,直疝6例;Ⅰ型3例,Ⅱ型22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以《成人腹股沟疝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年版)》为临床诊断标准:男性、18岁以上、原发性疝气[4]。排除标准:并发心、肺、肝和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既往行下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患有难治性疝气,如嵌顿、绞窄、复发、复杂性以及股疝的患者;具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试验组采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气管插管,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使头部抬高约20°,并沿下脐缘约1 cm处的弧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完全显露腹直肌,分离腹直肌。主治医师用食指拿起抽吸套分离前腹腔,插入10 mm Troaer针并插入腹腔镜进行临床检查,并将压力维持在5 mm Troar。在平面上放置5 mm的套管针,并在耻骨联合处上方约6 cm处放置套管针。用超声刀扩大患者腹膜外的间隙以及精索的血管,并使患者腹股沟区腹膜下的血管和直疝三角区域完全分离开来。如果疝囊过大,则切除腹膜并加以保护。如果撕裂处已经完全分离,则需用可吸收线结扎或修复腹膜。在拔出疝囊时,医师可先游离患者阴囊的疝囊,并在近端切断患者疝囊后,将疝囊留在远端,完成缝合后选择合适的补片尺寸(B/BRAUN公司,尺寸10 cm×15 cm聚丙烯轻型补片),然后插入10 mm Troaer。在腹腔镜下监测,在确认没有卷曲或移位后,取出腹腔镜并缝合伤口。积极开展术后抗感染治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取仰卧位,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从内环到外环斜切6 cm,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提上肌,分离疝囊的精索后部分直至疝囊的颈部部位完全显露,并以疝囊颈部为中心,在腹膜前间隙约6 cm处进行结扎后并及时止血。补片的材料和规格与试验组相同。切开补丁并包扎患者的精索,逐层闭合耻骨结节、内斜肌、腹横筋膜、腹股沟韧带等组织。在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告知患者及其家属6 h后可进食流质食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腹股沟疝症状已经彻底消失,病灶完全修,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年病情无复发;有效:腹股沟疝症状已经好转,病灶完全修,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半年无复发;无效:腹股沟疝症状无改善。记录两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恢复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所得数据。计量资料(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等)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2%(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1)(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d,)

表2 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d,)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指腹股沟区缺损导致腹部器官突出患者体表形成的疝气,即俗称的疝气。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病,且在发病后很难痊愈。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患者肠道及其他器官嵌顿,若疝气持续扩大,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腹壁[4]。传统疝修补术在缝合切口时由于肌肉张力大,导致术后切口愈合缓慢,甚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牵引痛,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便[5]。近年来,随着对腹股沟疝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组织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6]。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腹股沟疝传统修复手术为有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术后患者疼痛剧烈。无张力修复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因此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7]。该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疝气提供了新思路,且术后不需要使用镇痛药物。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由于其创伤比较小,被广泛的应用到疝气的临床治疗中[8]。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部位在在腹膜外,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9]。相关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术效果明显,且患者痛苦较轻[10]。

综上所述,利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更优,有助于促进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