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军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459000
桡骨下端骨折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临床中常将其分为屈曲型、伸直型、波及关节面的特殊类型[1]。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主要是因为受伤时患者手掌撑地,腕关节保持背伸位,在间接暴力的影响下传导到桡骨下端,进而导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的费用较高,手术风险也较高,而且还会让患者的痛苦和创伤进一步加大,从而对术后恢复造成直接影响[2]。如果手术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当,则会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从而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中对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方法为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固定,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广泛肯定。我院选择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纳入标准:满足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3];随访资料完整;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排除标准:病理性、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伴其他部位骨折;伴内科疾病;受伤前存在腕关节活动障碍。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12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39例;其年龄为48~67岁,平均年龄(58.1±2.2)岁;受伤原因为:车祸伤23例,摔伤37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36例;其年龄为49~69岁,平均年龄(58.7±2.4)岁;受伤原因为:车祸伤18例,摔伤42例。两组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120例患者均选择手法复位。指导患者屈肘,保持90°,由助手将患者的肘关节把持住,术者则将两拇指并列放置在远端背侧,而其他四指则放置在腕部,于X线直视下开展相关操作,彻底纠正重叠移位,通过牵引力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1)对照组在完成手法复位后,选择石膏夹外固定治疗:首先应对石膏长度进行确定,以肢体周径的2/3作为石膏宽度,以掌指关节到肘横纹下作为石膏长度。在石膏长度确定之后,应将其折叠成12层,铺好之后将石膏放置在温水中,取出石膏之前应保证其气泡消失,然后将多余的水分挤出,抹至光滑。将衬垫放置在桡骨茎突处,通过双手将石膏托起,让石膏与前臂桡侧、背侧、掌侧有效贴附,通过手掌鱼际进行塑形处理,在将石膏固定好之后,让石膏干硬。对患者的患肢血运进行详细询问和观察,一般进行为期5周时间的固定。(2)实验组在完成手法复位后,选择小夹板固定治疗:分别选择一平垫放置在骨折近端掌侧和远端背侧,选择“四合一”夹板,桡侧和背侧夹板应该超出腕关节,夹板上端应处于前臂上1/3,取4扎绑带进行有效固定,绑带松紧度应该合适,保证能上下移动。对患肢血运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当肘关节屈曲90°时,选择三角巾对患肢进行悬吊,一般进行为期5周时间的固定。
1.3 观察指标 (1)对患者随访半年后,选择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4],具体分为优(0~2分)、良(3~8分)、中(9~21分)、差(>21分)。(2)对患者整复前、拆除固定后的X线片解剖值进行观察比较,包括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3)对整复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2.1 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2.2 两组X线片解剖值变化情况比较 整复前两组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整复前相比,两组拆除固定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X线片解剖值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χ2=8.524 8,P=0.003 5<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而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则为手法整复,其优点为疗效理想、经济实用等[5]。而在采用手法整复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时,选择合理的固定术会对整复效果产生直接影响[6]。
本文中,实验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小夹板固定属于弹性固定治疗,能持续性的加压干预骨折断端,让骨折端能保持稳定,及时恢复,所以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加理想[7]。本文中,与整复前相比,两组拆除固定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不会对患肢指尖和掌指关节的活动能力造成影响,患者能及早开展各项康复运动,如握拳等,耐受性也比较理想,能让骨折及时愈合。另外,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P<0.05),表明小夹板固定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固定均会对血管造成压迫,发生肿胀的风险较高,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肢血运状况进行严密观察。
总之,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促进骨折部位有效恢复和愈合,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