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翻修30 例临床分析及研究

2021-04-10 10:12梁文博尚希福吴科荣
人人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置换术

梁文博 尚希福 吴科荣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二科 230000)

随技术发展,使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假体使用年限已到或患者感觉疼痛或假体松动等导致髋关节功能受到影响,约有10%的患者术后需再次行翻修手术。髋关节翻修术比髋关节置换术难度更大,已成为骨科研究热点和讨论重点[1-2]。翻修原则通常以使患者肢体等长,平衡患者外展肌肌群并确保患者关节及假体稳定性恢复到原有水平。翻修手术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开操作使患者原有关节假体暴露在手术视野中,然后将松动假体等拆除并根据患者情况为患者骨头及软组织进行适当处理,并根据患者情况为患者选择自体移植、异体移植、骨水泥或特殊长柄翻修假体等方式对原有假体进行有效翻修,以确保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患者疼痛感,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探究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使用人工髋关节翻修的治疗临床价值,本研究对患者翻修前后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翻修患者30 例。排除有出血性疾病或髋关节存在先天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或自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排除不能进行手术或对手术用药存在过敏及应激反应的患者,排除行髋关节置换术失败或髋臼存在严重破坏及关节炎或关节强直患者,排除患有对此研究有影响的相关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晓并认可本研究的治疗方式,且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进行。入选患者平均年龄在(59.3±2.3)岁;男15 例,女15 例;左侧和右侧髋关节行置换术患者各15 例;手术行髋关节置换术到翻修的时间为10 个月~5 年,平均时间为(23.3±2.3)个月。

1.2 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恰当的牵引方式和麻醉方式。将患者髋关节处外侧切口暴露在视野中,将影响患者髋关节运动能力的瘢痕去除后再处理假体,将需要更换的髋臼及股骨柄等去除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装置及方式对患者使用异体颗粒,对植骨进行打压,然后使用钛丝捆扎或骑缝钉进行有效固定,再用骨水泥型股骨柄置换翻修。置换完成后对患者髋关节部位的相关状况、松紧是否合适等进行检查,若全部完成,则将伤口关闭并放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使用常规抗感染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还需采用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避免出现术后栓塞,让患者穿防旋鞋14d 左右,术后24h 后可以拔出引流管,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简单肌肉功能锻炼,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及手术情况判断患者可下床活动时间,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运动指导,加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 使用VAS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评价,VAS 分数等级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强。

1.3.2 使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行翻修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用SPSS19.0,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与VAS 评分的描述方式为(),检验方式为t 检验,P<0.05 时,有对比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采用翻修术后,患者VAS 疼痛评分由翻修前的(6.21 士2.21)分变为(3.36 士1.05)分,疼痛改善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000 <0.05),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也由(40.23 士5.32)分变为(70.32 士6.32)分,表明患者髋功能也得到显著提升(P=0.0000<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髋关节置换术是在全世界范围都被广泛用于治疗髋关节相关疾病和股骨颈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3]。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普及使我国接受该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通过此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十年存活率高达90%以上,但有10%以上患者会因各种问题需要采取翻修手术。第一代关节至今已经过了使用年限,会出现关节松动及磨损等问题,因而,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手术翻修。此外,假体松动、断裂、骨折及复发性脱位等情况也需要患者到医院行翻修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后若出现假体松动等问题,患者初期症状为关节部位疼痛,休息及用药治疗均不可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行走等活动会进一步加剧疼痛,对患者日常运动造成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患者行X 线片检查,可以看到患者假体周围存在亮线,甚至可观察到假体有明显移位[4-5]。Wolff 定律指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骨骼受力不足,患者骨质因少用而出现萎缩,假体周围组织会吸收较多的钙质,进而导致假体有较大可能性出现松动。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或因假体关节出现问题后如何采用有效翻修术进行补救是当前关节外科重点解决问题之一[6]。对髋臼侧进行翻修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患者出现骨缺损问题,此时对患者假体关节进行翻修的重点在于将骨缺损问题加以纠正并将髋关节旋转中心恢复到原有水平。翻修过程通常会采用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或骨水泥型臼杯固定或借助加强环、钛网及重建钢板等进行有效重建与固定。通过颗粒打压植骨与结构性植骨等植骨方式对患者骨缺损问题进行填充,使患者髋臼骨量增加并达到为患者髋臼假体充当骨床的效果[7]。

表1 翻修前后VAS 评分和Harris 评分比较(,分)

表1 翻修前后VAS 评分和Harris 评分比较(,分)

?

通常情况下,髋臼假体与宿主骨组织接触面达到一半以上才能起到较好效果,如果接触面不足,则考虑使用结构性植骨等方式进行修复,但使用结构性植骨量能够保证初期提供稳定并将宿主骨植入即可[8]。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术后翻修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患者股骨出现了骨质缺损,骨质硬化、皮质菲薄及骨质畸形等问题。在骨量流失较少或股骨髓腔较宽等情况下才使用骨水泥对假体进行返修,大多数时候可能需要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翻修术。目前采用广泛的非骨水泥型假体,通常是由长柄假体和组配式假体。如果患者骨干及干骺端缺损程度较轻则可以使用这种初始稳定性较好的假体。如果患者骨干及干骺端缺损严重或存在骨骼畸形等问题,使用常规假体因匹配度不足导致固定效果较差,治疗效果不佳,这种时候可以采用组配式股骨假体,这种假体能够根据患者情况为其提供颈长、偏距及形状不同的假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翻修需求。如果患者股骨峡部骨质能够接受生物型组配式翻修假体则可以考虑采用这种假体进行翻修以促进股骨远端骨长入,并确保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术后翻修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觉,患者VAS 疼痛评分由翻修前的(6.21 士2.21)分降低到(3.36 士1.05)分,差异明显。患者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与行翻修前相比由(40.23 士5.32)分提升到(70.32 士6.32)分,具有数据差异性(P<0.05),表明患者髋功能在翻修后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再一次验证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术后翻修的优越性。

因此,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若出现疼痛并发症,可采用术后翻修术,使并发症带来的不利影响得以解决,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置换术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