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乔 禹
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每天晚上你是不是已经准备了各种熬夜“仪式”?吃着瓜子追着剧,敲着键盘玩游戏;熬最深的夜,吃最好的保健品;敷最贵的面膜,走向最精彩的人生巅峰!
白天,关注养生,了解人类极限,贪生怕死,惜命如金。
夜晚,追剧、聊天、打游戏,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人生苦短,越睡越晚。
我们在熬夜“修仙”的路上越发张狂,眼睛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这让本就劳累的眼睛“雪上加霜”。你知道过度用眼的危害吗?特别是长期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更容易导致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说到这,很多人认为青光眼只是老年人“专利”,其实不然,青光眼年轻人也会得。而且近年来,年轻人的发病率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2008 年世界青光眼协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组织宣布,3 月6 日为第一个“世界青光眼日”,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提醒大家应具备一些青光眼防治常识,对及早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青光眼有益处。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由于病理性的眼压增高,超过视神经的耐受能力,造成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以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其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故被称作“盗走光明的小偷”。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发布的《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 年)》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原发性青光眼患病人数超过7600 万,2040 年将超过1 亿。我国是青光眼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40 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的人患有青光眼。2020 年我国青光眼患病人数达2100 万,其中致盲人数达567 万。
病理性的眼压增高是诱发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
该病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到中晚期出现视力明显下降才就诊。但这种视力损伤不可逆转,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逐渐缩小,最终会导致永久性失明。因此,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杀手”,可导致视力的严重损伤。
青光眼最主要的类型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中前者又可以再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症状明显,常有眼胀、剧烈头痛、流泪、畏光、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开角型青光眼在早期甚至于中期可无症状,视力常不受影响,不易判断,需要到医院进行青光眼专科检查。
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主要和眼球,尤其是房角的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多见于短眼轴,也就是眼球比较小的人。这些人多数为远视眼,表现为年轻时视力特别好,但花眼很早,多数在40 岁以前就开始表现出老花眼倾向。
这种结构发育异常有遗传性,如果父母之中有人患闭角型青光眼,而子女视力特别好,无近视表现,则应该常规去医院排除一下青光眼的可能,尤其是40 岁以上的人。
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也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但是遗传方式尚不明确。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近视、过于肥胖或者过于消瘦,以及全身的血管疾病都是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也是青光眼的一个危险因素。
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只有少数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临床前期或早期通过激光治疗,可让病情彻底缓解,多数患者均需要定期复查,终生维护。
事实上,从儿童到老人都有可能发生青光眼。但中老年人更易发生,50~70 岁为高发年龄阶段。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以下人群更易罹患青光眼:
★青光眼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
★具有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角膜直径短以及小眼球等解剖特征的人群更易发生青光眼;
★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尤其是局部滴眼)的人青光眼发病率较高;
★40 岁以上人群易发闭角型青光眼,女性多于男性;
★具有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喜怒无常者,更易罹患青光眼。
青光眼病例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居多。情绪激动、吵架或在暗室停留过久如看电影、电视,便有眼胀、同侧头痛,看灯光出现五彩缤纷的光圈,如同彩虹一样,休息后会自行好转,这往往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据此,作为普通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点注意以下6 点——
1.避免长时间低头 因为重力的原因,长时间低头会导致眼前房的空间被压缩得更小,如田间劳动、伏案工作都可能诱发疾病。
2.避免黑暗 长时间呆在黑暗环境,天气阴霾,都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我们推荐夜间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应适当开灯照明。
3.控制情绪 情绪紧张、悲伤、生气、发怒等情感变化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一系列升高眼压的病理变化,诱发青光眼。
4.避免散瞳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宜散瞳检查眼底,推荐用免散瞳的眼底照相方式检查眼底。
5.慎用药物 硝酸酯类(比如硝酸甘油)、安定类药物不宜使用,患者应在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后,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6.及时治疗白内障 青光眼患者如果发生了白内障,应该比一般人更早一些接受白内障手术,这对改变房角的结构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