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就人的发展,是促进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幼儿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绘本中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幼儿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让幼儿发展思维,提升幼儿的阅读素养。绘本教学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限,导致教育效果有所偏差。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深挖绘本的内涵,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在教育转变中实现学科育人。本文以绘本教学《外婆变成了老娃娃》为例,探索点亮绘本教学转变之光的方法。
(一)镜头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有没有和外婆相处过呀?”
幼:“有!”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位小朋友和她外婆的故事。”
(二)鏡头二:故事理解
师:“小米的外婆之前都是如何对小米的呢?”
幼1:“陪小米玩。”
幼2:“给小米做娃娃。”
幼3:“给小米做赤豆红枣汤。”
幼4:“陪她做很多事情。”
师:“后来,小米的外婆好像没有这么‘强大’了,是因为什么呢?”
(三)镜头三:看看说说
师:“第一幅图是小米小时候和外婆相处的时光。你们觉得这时候她和外婆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情节线索进行讲述)
幼1:“这时候小米的外婆很爱她。”
幼2:“这时候外婆身体很好,还会给小米做好吃的。”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那老师再给大家看看这张图,请你们说一说,小米外婆生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小米的外婆忘记做饭了,她生病了。”
师:“你们觉得小米的外婆后来忘记她了吗?”
幼:“小米的外婆后来忘记了很多事情!”
师:“那后来小米的外婆忘记小米了吗?”
幼:“小米的外婆后来也没有忘记小米。”
师:“是啊,小米的外婆虽然得了遗忘症,但是她依然记得她最爱的小米,那小米后来是如何对待外婆的呢?”
幼:“小米把外婆当做自己小时候的娃娃一样来疼爱。”
师:“我们按照小米小时候和外婆的记忆——小米发现外婆记忆力不好——小米长大后陪伴外婆的主线,用语言复述小米和外婆的故事吧!”(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情节线索进行讲述)
(四)教学反思
在镜头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了引导教学的方式,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但是在镜头二中,教师仅仅采取导读的方式,没有很好地带领幼儿深入理解绘本内容。同时在镜头三中,教师主要呈现了幼儿在绘本学习收尾阶段的语言活动,忽略了幼儿自主叙述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在镜头三的推进过程中,忽略了幼儿情感态度的挖掘,仅仅让幼儿依据图片内容进行复述,难以让幼儿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一)镜头一:妙趣横生的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小米。小米有一位特别爱她的外婆,总是用各种方式疼爱小米,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外婆是如何疼爱小米的呢?”(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呈现绘本动画)
幼1:“小米哭的时候,外婆会抱抱她。”
幼2:“小米调皮的时候,外婆也不生她的气。”
幼3:“外婆给小米煮她最喜欢的赤豆红枣汤。”
(二)镜头二:层层递进的故事理解
师:“可是,有一天,小米的外婆没有给小米做赤豆红枣汤,这是为什么呢?”
幼:“外婆忘记给小米做赤豆红枣汤了。”
师:“可是啊,后来,外婆忘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外婆都有哪些变化呢?”
幼1:“外婆买菜时,卖菜伯伯已经找了她零钱,她却不记得了。”
幼2:“外婆早晨出门锻炼,却忘记回家的路了。”
师:“后来,妈妈带外婆去看病,外婆得了什么病呢?”
幼:“遗忘症。”
师:“再后来,外婆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外婆不再做饭,也不再出门买菜、早锻炼了。妈妈在外婆的脖子上挂了一个好看的小牌子,上面写着外婆的名字和家里的电话号码。外婆每天都会按时吃药。”
师:“那后来,小米是怎么对待外婆的呢?书中说的角色互换是什么意思呀?”
幼:“是小米变成了她小时候的外婆,她来照顾外婆。”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那小米是怎么对待外婆的呢?”(引导幼儿继续认真地阅读绘本)
(三)镜头三:看看说说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请小朋友们分组讨论,再告诉老师答案吧。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觉得小米的外婆疼她吗?为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小米得知外婆得了遗忘症之后,为什么很多事情都忘记了,却没有忘记小米呢?第三个问题是你们认为外婆得了遗忘症之后,小米的做法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四)反思
第二次的教学思路明显好于第一次,这种转变源于教师把握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深入掌握了绘本故事的内涵。首先,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积极跟进情境的布局,直接进入故事情境,为幼儿建立了良好的氛围;其次,在故事教学环节,教师并未直接给出问题让幼儿思考,而是和幼儿一起推进对故事的理解;最后,在看看说说环节,教师通过深入引导让幼儿感受绘本中的情感以及语言的魅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教师结合绘本内容进行延伸,不仅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素养。对比两次绘本教学,在第二次教学中,幼儿的主体性更加突出,教学的流程更加合理,幼儿也获得了更多的收获。
(一)不做无米之炊——筛选优秀绘本,创造精彩教学基础
案例中的绘本《外婆变成了老娃娃》是一本经典的绘本故事,这则故事以平实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米和外婆之间的故事。仔细品读该绘本可以发现,它展现了隔代教育的温情,告诉读者应珍爱亲人、懂得感恩。优秀的绘本是精彩绘本教学过程的根基,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绘本教学的过程中,应提高阅读量,挖掘优秀的绘本,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二)不要枯燥乏味——从谈话到情境,增加幼儿学习体验
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年龄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先后两次绘本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都希望幼儿能获得直接的、生动的课堂体验。在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后,笔者发现仅仅依靠改变课堂结构,调整师生互动的言语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为幼儿创设合理的课堂情境,增加幼儿在绘本故事中的沉浸感,从而让幼儿体验绘本学习的乐趣。因此,在第二次教学中,笔者在PPT中加入了一些幼儿和外婆的视频,对整个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不可本末倒置——教育主题转换,调整课程实施思路
本文以经典绘本《外婆变成了老娃娃》为素材,以学前绘本教学中学科育人为主要目标,呈现了两次绘本教学过程,旨在挖掘绘本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高质量的绘本为媒介,真正实现学科育人。当前,幼儿教育应当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一堂精彩的、充满张力的课堂,应当由幼儿领航,因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幼儿阶段性的年龄发展规律,让幼儿在阶段性的提高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