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小班过渡环节与音乐教育的融合

2021-04-07 10:17蔡小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9期
关键词:小班音乐教育融合

蔡小莉

【摘要】雨果将音符比喻为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之一。音乐是帮助幼儿激发对美、对艺术的感受的重要方法,也是陶冶幼儿性情的重要途径,音乐在带给幼儿愉悦的同时,也在帮助幼儿激发内心的艺术感受。幼儿的美感培养主要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可以说伴随着音乐成长的幼儿对于艺术的感受力将成倍增长,幼儿一日生活与音乐教育的融合,能够实现音乐对幼儿教育的全面渗透与有机结合,让幼儿在音乐氛围中接受艺术熏陶,愉快的生活、学习与游戏,并得到全面的发展 。

【关键词】小班;过渡环节;音乐教育;融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一日生活皆课程。”除了学习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等,贯穿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的过渡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对于老师来说这是幼儿在主要活动之外的过渡环节是连接各种活动的“驿站”,此时的孩子们相对比较自由,但孩子们并没有过渡环节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所有活动的意义都一样,因此,过渡环节的活动同样具有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应积极挖掘过渡环节中潜在的教育契机,使幼儿一日生活的学习得到拓展。小班幼儿的思维非常具体,他们的形象也是围绕具体事物来进行,他们喜欢探究一切新奇的事物,为自己又认识一件新事物而兴高采烈,幼儿的知识旧是这样通过玩乐来获得。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应尽可能与音乐相结合,并利用音乐来为幼儿创设其喜欢的活动情景,让幼儿通过不同的音乐情景来感受美、学习美,在音乐中玩乐,在玩乐中体验美。音乐能够让幼儿提高想象力,还能启发幼儿采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美、表现美,并大胆的去创造美,使美好的种子在幼儿心中健康成长。

音乐教育是重要的艺术教育方式之一,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更是引导与培养幼儿对艺术进行感悟的重要学习途径,因此,让幼儿认识音乐、把握音乐、热爱音乐,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与智力发展,培养对生活与社会的积极情感,帮助其养成健康的个性,使身心和谐发展。音乐教育还是促进人脑左右半球开发与平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幼儿的人格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欢快活泼的音乐,有助于打开幼儿的心胸,使他们尽情展露天真活泼的天性,音乐在带给他们极致快乐的感受的同时,他们的想象力也被激发出来,由此产生自己的创造力。基于音乐教育潜在的巨大能量,笔者在实践中对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首先是在传统幼儿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节奏、律动游戏等教学作了深入探索,从丰富的音乐资源中挑选出短小而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将其巧妙地穿插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过渡环节中,幼儿也在音乐中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有利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及出现消极等待现象,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下一个活动。下面针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几个常规过渡环节,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晨谈活动,音乐开启幼儿美好的一天

(一)集合热身律动:圆圈舞

幼儿园一日生活一般是从晨间谈话活动正式开始的,此时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关系到幼儿一日生活的质量。教师一般会在晨间活动时谈话对幼儿进行集体谈话,有时会根据情况与个别幼儿进行谈话,这一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第一个过渡环节。研究表明,良好的晨谈是教师了解和教育幼儿的重要途经,能使幼儿一天的生活有个良好的开端。晨谈的沟通方式虽然简单,但如果掌握的好的话,能够发挥的教育渗透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小班幼儿对于幼儿园生活还比较陌生,突然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环境缺乏安全感,这也是多数幼儿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果在晨间活动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能够有效缓解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以良好的情绪开始一天的活动。比如《欢乐颂》,教师在活动室组织孩子一边做手臂律动,一边在圆圈队形的地线上进行走线活动,帮助孩子舒缓紧张不安的心情,慢慢熟悉老师,逐渐对教师建立起信任感。再比如《围个小圆圈》: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手拉手,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踏步走到圆圈的线上,唱着“围个小圈圈”,唱到最后一句就和旁边的小朋友手拉手变成一个圆圈。还可以选择一些乐段之间有鲜明对比的歌曲,让孩子体验和感受。比如《茉莉花》:第一乐段是优美、柔和的风格,教师组织孩子站成圆圈队形,跟着音乐做手臂律动。节奏是非常明快、活泼的风格,教师组织幼儿做拍手、踏步的律动。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增加难度,比如变化队形的方式来玩。

(二)师幼问好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学习建立“和谐的精神环境”,这个精神环境不仅要能够给予幼儿心理安全感,还要能够让幼儿享受愉快的学习感受。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融入了爱的教育会使教育有质的提升。对于孩子来说,教师的爱与妈妈的爱都同样非常重要,因此,教师温馨的爱,就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情。教师在晨谈中的师幼互动问好环节中用音乐渲染出爱的气氛,通过问好歌曲以及肢体律动,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的表示,还有同伴们的有好支持。比如《老师,你好!》(歌词:师:小朋友们好;生:X老师,您好!师:你好,你好;生:X老师,您好!师:小朋友们请做好;生:就坐好。)游戏玩法:师生站在圆圈队形上,用问答的方式和孩子进行问好。最后一句唱完后,指引孩子坐下来。再比如《早上好》,用《新年好》的旋律改编歌词内容来唱,(歌词:师:早上好呀,早上好呀,小朋友们早上好!生:早上好呀,早上好呀,老师们早上好!师:小朋友们请坐下!)游戏玩法:师生站在圆圈队形上,老师带领孩子一边做三拍子踏点步舞步,一边用问答的方式唱歌词,唱到最后一句指引孩子坐下来。

(三)点名互动

晨谈点名是幼儿园活动的开始,它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同时也能让孩子学着去关注自己的同伴,关注身边的小伙伴,晨谈点名时教师帮助幼兒培养观察能力,在幼儿心中建立关爱思想的良好机会。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在点名过程融入预先准备好的改编歌曲,来增加点名活动的趣味性,那么晨谈点名将能成为提高幼儿一日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比如笔者利用《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的旋律改编歌词内容进行点名互动游戏。(改编的歌词:1个、2个、3个小朋友,4个5个6个小朋友,7个8个9个小朋友,10个小朋友……依次往后唱,直到唱完所有回来的小朋友)。游戏方法:教师将两手握拳,一边在胸前绕,一边唱改变的“手指谣”:“咕噜咕噜,变出万能的魔法棒”,一边唱一边依次摸小朋友的头,直到所有回园的小朋友都摸完头就结束。(等孩子熟悉玩法后,也可以请一个小朋友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来完成点名任务)

二、餐前活动,音乐游戏引领幼儿乐在其中

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结束后,一般是孩子们的小便、洗手、喝水环节,这个时候孩子经常会出现无所事事、吵吵闹闹、闲逛,有的甚至是在活动室里追逐打闹的现象,班级常常会出现混乱、无序的场景。如何在这个环节也让孩子们是有意义且井然有序的呢?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小班孩子的音乐游戏来吸引孩子。

1.情境式的音乐角色游戏

《小兔和狼》:教师可请幼儿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的“小兔宝宝”,然后随着音乐带领“小兔宝宝”一起做动作,在唱“狼来了”这一句时,“小兔宝宝”们要赶紧坐回小椅子上。《水族馆》游戏情境:“海草”在固定位置随音乐柔和自由地摆动、“小鱼”在“海草”之间自由的游动,“鲨鱼”出现时,小鱼就要躲进“海草”里不动了,等“鲨鱼”走了又可以游出来了。

2.创造式的韵律游戏

韵律游戏所采用的音乐一般都富有节奏感,这种音乐能促使幼儿的大脑快速进行入兴奋状态,与幼儿的天性非常契合。如何选择韵律游戏音乐,是对教师对幼儿特点的了解程度与教学思想的考验,教师应结合小班幼儿的体力情况,教师对过渡环节的教学要求来设计与选择,所选取的音乐一是要符合幼儿的特点与动作能力,二是要结合一日活动整体学习要求来合理安排,使得所选音乐能够对培养幼儿乐感有助力作用,能有助于幼儿学会把握音乐节奏感,跟着音乐节奏和谐展开肢体活动。小班幼儿的活动应从最简单的动作做起,例如,挥手、吹喇叭、打鼓、开枪等动作。然后再进行下肢运动,循序渐进的帮助小班幼儿培养音乐节奏感。最后延伸到孩子自由创编的律动游戏。比如,国庆主题活动中的《这是小兵》,教师可让幼儿自由创编,模仿吹喇叭、打鼓,甚至是模仿开手枪、开大炮等动作。再比如乐曲《开始与停止》:音乐开始时自由跟着节奏做点头、拍手、踏步等身体律动,音乐停止时定一个造型,(可以是小动物、植物、水果、动漫人物)鼓励幼儿每次都变出不同的造型出来。这样的过渡环节,不仅给予幼儿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幼儿对音律感受与动作的协调性。

3.多种形式的歌唱游戏

(1)问答式:比如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游戏方法:随着钢琴伴奏,老师唱出问句,然后由幼儿唱后面的答句,边唱边模仿动物的动作。可根据孩子的兴趣轮流替换其它小动物的名称和叫声来唱。或者男孩唱前面的问句,女孩唱后面的答句。还可以请1个孩子出来领唱问句,其它孩子唱后面的答句。

(2)模仿式歌唱游戏:《小星星》

游戏方法:《小星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尤其是小班的幼儿都非常喜欢,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尝试与幼儿一起演唱《小星星》的旋律,同时配合做柯尔文手势动作。

4.体验式节奏游戏

节奏是支撑音乐旋律的骨骼,也是情感表达的主要音乐元素。人的身体上,每一个部位都可以成为乐器,拍击不同部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对幼儿来说非常新奇,他们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非常乐于尝试与模仿,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选择了节奏感强烈的欢快音乐,来引导幼儿拍击身体,展开节奏创作活动。比如,《我的身体都会响》小班孩子特别喜欢的一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去探索身体哪些部位会发出响声,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再比如《加油干》一歌的韵律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边唱着“加油干呀么”,边跟着节奏用手拍手、或手拍腿,在唱到“ 戚哩哩哩……嚓啦啦啦 ”时候,配合跺脚动作,以突出节奏表现。

三、离园活动,“再见”主题歌曲温暖幼儿的心

幼儿一日生活结束前的离园前活动是教师最忙碌的组织活动,经过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在离园的时候都会显得比较兴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选择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再见”主题的歌曲,有效开展“师幼及幼幼之间的再见”活动。比如,小蓓蕾组合演唱的《再见歌》,游戏方法:男孩自由找一个女孩面对面站好。前奏部分:男孩双手叉腰跟音乐做点头动作,女孩双手提裙跟音乐做点头动作。第一段英文歌词部分男孩女孩手拉手做三拍子舞步。第二段中文歌词部分,两个孩子互相做招手再见和拥抱动作,第三段重复第一段动作。结束时:两个好朋友互相拥抱,教师和孩子互相拥抱。老师巧妙地利用音乐在班级渲染出爱的氛围,让即将离园的孩子能安心、愉悦地等待爸爸妈妈来接。孩子们的良好情绪也会感染家人,这有助于教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对于家长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创造性的利用音乐教育形式,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过渡环节情景,比单纯的音乐活动所起到的教育效果更强,选择恰当的音乐,不仅可以让小班幼儿在过渡环节活动中缓解课堂教学中的紧张情绪,还能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陶冶艺术情操。美好的音乐能够美化环境,音乐不仅包含了美好的节奏与旋律,还包含有生活常识与知识,是一个集结多元素为一体的美的学科。音乐教育的渗透作用是无限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育氛围不仅可以传达教师对幼儿的温馨的爱,让幼儿在爱的温暖中快乐成长,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其教育作用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吴文艳.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组织策略[M].北京:中國轻工业出版社,2014,12.

[2]当彩虹.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和组织[J].学周刊,2016(26).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马媛.音乐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与融合[M].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

猜你喜欢
小班音乐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再去小班看看
刚柔并济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破次元
融椅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