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海芳
思维导图是随着教学发展产生的新型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生搬硬套,有效地改善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其灵活的教育方式加强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绝佳的助力,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进行备课等活动,故而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穿插到教案中。教师应该对整节课的教学主题进行总结概括,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整体规划课堂的授课流程。思维导图应该从学生较容易接受的部分开始,或以趣味性开头来展开思维导图的构建,详细地规划每一步思维进展的方向,对思维导图进行整体布局,并注重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在学生思路走到误区的时候及时进行纠正。
以高中信息技术第二章《信息获取》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备案时先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的了解,在设计教案时插入思维导图。以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流程作为思维导图的开头,以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方式作为升级热身,把文件的下载方式和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以板书或者PPT 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从因特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有效地利用因特网这个信息源。通过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有效地构建新知识的思维层次,轻松地将新学的知识和老知识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思维导图有了大概框架之后,教师应该对框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摸透深层内容,对关键概念词之间的关系有对应的理解,把关键概念词的分层次关系、并列关系标记出来,用符号使得整个概念图更加清晰明了,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快速地了解思维框架中关键词的深层次内容以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导向,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
以高中信息技术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为例,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先了解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大概了解这节课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将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作为三个主要概念同级排列,对每一个主要概念分为“采集”和“加工”两个分级概念,讲解“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图像信息”和“采集”“加工”的理论概念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将图片信息和音频信息结合在一起形成视频信息的操作方法,并在思维导图构建完成后进行一定的教学总结,帮助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这节课堂上,理论知识非常多,如果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来讲课,学生不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通过把思维导图运用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了解课堂知识的大概内容,加上教师讲解,学生能够在构建知识框架后更加轻松地掌握所有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不断地学习,学生的知识框架会不断地扩充,思维导图的内容也会不断增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思维框架,及时将新知识融入思维框架,使得知识能够不断地细化、交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让整门课程能够在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框架,进而开阔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创造力。
以高中信息技术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为例,这是高中信息技术中的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学习信息管理的方法技术。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的搜集方法、分类方法,那么在进行这一章节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要把这一节内容作为信息技术的最后一节有效地整合到信息的利用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能够掌握所有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不断完善,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逐步优化,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
学生在备课时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课堂效率的提升,学生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地查漏补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后自主构建课堂知识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规划总结,就能够明白在课堂学习中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又有什么知识是自己模糊的,可以在课后向学生或者教师求助,对不清楚的知识点及时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总结的思维导图进行检查纠正,了解自己的课堂效果,清楚学生是否掌握课堂重点,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给予帮助,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够掌握到课堂知识点。
以高中信息技术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为例,教师可以在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思维导图,对重点进行标注,把关键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交给教师进行检查。教师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是否把信息集成、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各个主要知识点彻底掌握,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或者修改,对思维导图正确且完善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存在错误的思维导图进行纠正。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点复杂的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扩充学生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