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芝
东明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东明 274500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常患疾病, 其中2 型糖尿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患者患病后若不及时接受干预, 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引发微血管病变,进而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对于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其机体免疫力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风险进一步增加, 需要接受合理的护理干预控制血糖与血压,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 该文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8 年3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106 例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6 例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奇偶数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 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22 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60 岁, 最大年龄为78 岁, 平均年龄为(71.62±1.76)岁;糖尿病病程为3~10 年,平均病程为(6.07±0.43)年。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3 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60 岁,最大年龄为79 岁,平均年龄为(72.41±1.69)岁;糖尿病病程为3~10 年,平均病程为(5.92±0.41)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该研究已经得到该院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0 周岁及以上;②均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中的诊断标准;③未使用降压药情况下,收缩压超过140 mmHg、舒张压超过90 mmHg;④临床资料完整;⑤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既往精神病史者;②认知功能障碍者;③中途退出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 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每周在科室内进行集中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叮嘱患者坚持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高纤维食物,注意少量多餐。 每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餐前、餐后以及午夜监测患者血糖,指导患者掌握使用血糖仪自测血糖的方法; 每日监测患者血压,并做好记录。 指导患者合理运动,鼓励患者进行健身操、太极等锻炼。 运动前监测患者血糖,对于血糖较低的患者合理饮用含糖食物后再指导其进行运动,合理控制运动量。 对于运动后出现心悸、疲劳的患者,则调整运动计划[1]。
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
①建立循证护理小组。 ②根据患者入院评估结果以及这类患者的特点, 循证护理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 ③根据组内所提出的循证护理问题,将其输入网络数据库查询近5 年的文献资料, 组内成员将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目的是为了在既往研究上寻找相关实证。④科学饮食护理。日常护理中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食盐摄入量,每次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 g以内,叮嘱患者低糖、低脂饮食,控制每日总摄入量,少量多餐,合理搭配食物[2]。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程度,针对性地制定食谱。⑤健康宣教。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语言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受教育程度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⑥科学运动护理。根据患者体质评估结果以及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散步的有氧运动,餐后1 h 内开始运动, 每次运动时间约0.5 h,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叮嘱患者要坚持运动,为避免过度运动低血糖情况发生,嘱咐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及急救卡片等。 运动前检查患者血糖、血压,血糖低的患者通过合理的方法升高血糖后再进行运动。 ⑦心理护理。 ⑧用药护理。 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以及用药方法等, 叮嘱患者及其家属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调整药量。 护理人员发药时监督患者用药, 必要时将用药方法写下来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尽可能防止患者错服、漏服[3]。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血压达标率、生活质量评分。血压达标判断标准:护理后患者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内, 且与护理前相比下降超过10 mmHg为显效;护理后患者舒张压下降在正常范围内,按下降幅度并未超过10 mmHg 为有效; 尚未达到以上标准的为无效。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WHOQOL 量表从4 个维度评价患者生存质量,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指标时间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 P 值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14.08±1.01 6.07±0.81 16.62±1.32 7.95±1.04 9.54±0.82 6.12±0.38 14.16±0.98 7.62±0.92 16.91±1.24 9.83±1.02 9.49±0.92 7.46±0.33 0.414 9.206 1.166 9.396 0.295 19.383>0.05<0.05>0.05<0.05>0.05<0.05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状况 社会功能 环境领域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23.01±2.67 19.62±2.71 6.487<0.05 23.64±2.59 20.08±2.46 7.256<0.05 19.72±2.62 17.34±2.59 4.703<0.05 24.51±2.37 21.38±2.24 6.988<0.05
老年人群2 型糖尿病发病率高, 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度较低,没有及时就医,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继而引起了高血压等并发症。 有数据显示[4],我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较高, 在糖尿病人群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对于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更重视其血糖以及血压的控制,尽可能降低因高血压、高血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血压与血糖水平, 但患者依从性较低,整体看来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 循证护理干预是在既往科研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疾病护理要点提出循证护理问题,寻求相应的护理方法。 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干预更为科学与合理, 可以有效将护理目标与患者的需求与愿望结合起来,向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该研究中,通过组建护理小组、组内培训、文献循证等开展护理措施,涵盖了心理、用药、运动等多方面护理内容,从多方面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使患者能够更积极地配合医护工作。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6.07±0.81)mmol/L、 餐后2 h 血糖 (7.95±1.04)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6.12±0.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62±0.92)mmol/L、(9.83±1.02)mmol/L、(7.46±0.33)%(P<0.05); 观察组血压达标率86.79%明显高于对照组66.04%(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23.01±2.67)分、心理状况(23.64±2.59)分、社会功能(19.72±2.62)分、环境领域(24.51±2.37)分高于对照组(19.62±2.71)分、(20.08±2.46)分、(17.34±2.59)分、(21.38±2.24)分(P<0.05),该文研究结果与袁妮妮等人[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对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与血压, 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