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徐晓风
摘 要: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得到增强,应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四史”教育真正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中。在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绝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动态发展的。新时代以“四史”教育为内容,深入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更好地展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魅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为续写新时代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1.01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1-0084-06
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历史的民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1],了解历史,也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历史,才能把握世间规律,学习历史,才能使人明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带领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四史”教育中所包含的价值意蕴及历史规律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鲜活的素材,把其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中,值得我们认真挖掘与破解。
一、“四史”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意蕴
“四史”教育中蕴含着伟大的哲学智慧和人生哲理,“四史”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当代学生的营养剂。新时代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挖掘“四史”教育资源,从而坚定青年学生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力量,在学思践悟中领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
1.“四史”教育中蕴含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把为国家建设培育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育人为本,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四史”教育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重在通过“四史”教育传授历史知识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标。育人目标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近1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育人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开展。毛泽东曾强调:“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邓小平提出过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習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3]。知史才能更好的明智,以“四史”教育为引领,把握“四史”教育中的育人价值,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挺身而出,向死而行,每一个血染的名字,每一个燃烧的忠魂,都向我们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建设、改革时期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拼搏奋斗走到今天,把共产党人理想和人格的力量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报国志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蕴含着我们党的拼搏精神,通过挖掘党在不同时期的育人价值资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助力培养新时代爱国主义人才。
2.“四史”教育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而科学的,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科学性体现为它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在时代变迁中不断丰富,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四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四史”中的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对不同时代中国现实问题的回应。马克思主义为曾经苦苦求索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其指导下应运而生,在历史激流中我们奋勇前行,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并且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创新与深化。“四史”是我们党从实践到理论的创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四史”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继续创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世界越是纷繁复杂、跌宕起伏,越要坚定信仰、保持信念、树立信心。
3.“四史”教育中蕴含着历史思想智慧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四史”教育中蕴含着丰厚的史学智慧与哲理。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没有忘记来时的路,不断从历史中汲取规律、智慧与经验。“四史”中蕴含着历史的视野和逻辑,一个民族只有对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对未来有更高的追求,“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奋斗史、建设史和创新史。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4]。中国人民一直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洞察历史真相从而更好的把握未来,党成立之初就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获取前行的养料。历史也是宝贵的教科书,在学习“四史”过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清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历程,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探求历史规律,以便全面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挖掘历史资源,从而开创新的历史征程。
二、以“四史”教育为内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顺利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是不断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与突破,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以“四史”教育培育学生,是新时代思政课的担当,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业难,守业更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5]。因此,以“四史”教育为引领,挖掘“四史”教育资源,才能更好地展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魅力,才能使青年学生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达到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1.“四史”教育提升和完善思政课教学理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6]。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虽然当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教学理念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需要完善与改进。思政课教学氛围不浓厚的主要原因还是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以往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很少关心学生真正的需求,新时代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应以“四史”教育为引领完善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理念,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点燃对思政课的热情,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整个时代的最强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改革中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意义非凡。
(1)在教学理念中引入“四史”教育关注学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7]。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所思所想,确立对象意识的教育理念,以“四史”教育指导和引领学生,关注青年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思政课教学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离开“学”也就无所谓“教”,一直以来中国人都重史,高校学生普遍也都比较喜欢读历、论史、写史,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充满兴趣。所以思政课教学要把“四史”教育融入教学理念中,变传统的思政课堂为高效课堂,以学生喜欢的“四史”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出发点,创设轻松而愉快的氛围。“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8]。以“四史”教育深沉而久远的影响,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勇敢、智慧和正义。
(2)在教学理念中完善“四史”教育关注教师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在先、知在先、行在先,应不断充实历史知识 ,完善知识体系,以严谨的史实和浪漫的情怀引领学生学习,成为一名充满历史哲学眼光与艺术手段的思政课教师。目前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史实素养还不足以胜任教学任务,对“四史”中蕴含的历史规律与逻辑体系认识不清。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备课,充分挖掘“四史”教育资源,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讲课,才能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四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的成果,是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是我们党的伟大創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加强“四史”教育的学习,大量阅读历史书籍和文献,掌握历史事实,了解历史脉络,挖掘其中富有价值的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上升到思想高度分享给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有深厚的历史功底、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在知史的基础上把每一段历史讲成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政课教师还需具备一种史实反思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在“四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寻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未来需要如何改进与提高,才能在反思中超越自我。
2.“四史”教育拓宽和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引领青年学生掌握党的政策与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视野和历史眼光在新时代挖掘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教育资源,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时代与历史交织的交响乐。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我们比较容易做到,要想真正提高课程实效性,需要使理论进入学生头脑中,是我们需要深思如何去做。在历史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四史”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自身美妙的旋律滋养着学生们的耳朵,从而使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校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设定课程模块……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9]。目前一些高校已将“四史”教育充实到思政课内容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际上是一门偏重历史课的政治理论课,通过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从而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也包含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及其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内容中也有涉及党的创立发展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史等。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表面上看与“四史”没有什么关系,但只有在教学内容中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才能使青年学生更好的树立理想信念。形势与政策课中也将“四史”教育与国际和国内形势相结合。
坚持实事求是地挖掘“四史”教育内容,但目前在教学内容中对“四史”教育的合理设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一些内容在本科五门课程的设置上是简单、零散、片面的。各门课程在“四史”教育的安排上还需要彼此顾全、相互联系、有重有轻。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都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史这一部分内容,但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对这一部分内容还是有些简单的、抽象的、笼统的,还没有将最新的改革开放史融入思政课内容中,使得改革开放史这一段史诗般的历史显得不是那么立体和生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学习中可以结合党的发展及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学生理解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性。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讲授时引入“四史”中的小故事、小人物,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意识到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合理的充实“四史”教育内容,将其作为引玉之砖,才能使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认真而细致的挖掘“四史”教育资源才不会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一座孤岛,而使其成为破解谜团的钥匙,在了解与认清历史中青年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
3.“四史”教育改革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10]。因此,新时代教师应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利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讲活中国故事,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以“四史”教育为引领,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好小课堂到大课堂的延伸,创设思政课有效的小课堂并深耕思政课社会大课堂,回答历史与时代问题,循循善诱,层层拨开,探索与创新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
情景教学法,深入挖掘社会大课堂,加深对“四史”教育的理解。创设情景体验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青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鲜活的历史遗迹,历史文物,利用有形的载体,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迹,瞻仰历史文化,讲述血与火的红色革命故事中了解历史事实、历史脉络,汲取了历史营养。史料是历史的记忆,其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说服人和打动人,高校要利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遗迹就是最有价值的史料,在实践教学中培育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每去一个地方考察,都会去瞻仰当地的革命历史遗迹,“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1]。通过体验才能有更多的感悟和反思,让青年学生在历史场景中去品味真理之光。因此高校要认真选取当地与“四史”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战争遗址、历史重大事件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人物故居等。认真设计和创新“四史”教育实践计划。在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思想,
线上教学法,如何实现创新思政课小课堂,要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讲活讲透“四史”教育内容。利用网上重走长征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疫情期间教师不断的思考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索混合式、翻转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校思政课的使命担当”[12]。在线上利用微体验和微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史”是一座智慧宝库,教师善于挖掘“四史”教育中的资源将宏大的“四史”设置成小故事,小片段,以图像化、数字化、情景化、动漫化等方式搭建网上学习平台,在线上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把生动的故事与政治性的道理有机结合。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创新与深耕思政课小课堂中要创设有效课堂,强有力的有效课堂转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厚植爱国情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四史”中的内容做成视频和图文资料等提前发给学生学习,在学生就教师预留的资料学习之后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找到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与答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其中的改革人物以图文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学习,在课堂讲授时师生可以对此进行交流和互动,既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并对探索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同。利用红色经典诵读法,诵读马列经典著作等,通过诵读红色经典小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大学生对历史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中更深切的感受到无数共产党人的追求与信仰,在血与火中铸就的革命精神在今天依然十分宝贵,不同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道理,常变的历史天空,上演着不变的人间大道。在诵读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的故事中使“四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感召力。
三、以“四史”教育为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未来展望
回首过往,做好当下,才能展望未来,在新时代继续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特色的“四史”教育资源,合理地把握“四史”教育资源,才能在当前高校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理论卷帙浩繁的近现代历史资料中找准具备教育意义的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
1.深入探究“四史”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
不断继续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如“爱国主义是历史进程的产物,其与社会发展所处的时代与阶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3]。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特有的规律,只有尊重历史、学习历史、继承历史,才能更好的发展历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四史”中的革命史蕴育了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精魂所在,社会主义发展史谱写出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四史”是我们民族和历史的骄傲,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一方面“四史”教育中的革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坐标中有着太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值得我们开发。对“四史”教育中党的历史资源的梳理与重温,可以使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在近百年的革命史、奋斗史中汲取真理的营养。另一方面在对近百年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学习与反思中,在警惕与示范学习中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眼光,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担当。
在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中得出“四史”教育规律,实践活动一定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中,在“四史”教育中还有很多未被挖掘的资源,可以在未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被开发出来。“四史”教育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辉煌历史,它也为新时代解决思政课的困局带来了希望,党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今天,把握其中的规律更好的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素材。还需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最大化的探究“四史”教育的价值。
2.深入探究“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关联
新时代加强对“四史”教育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对于我们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四史”内容很多,时间跨度也很长,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从总体上掌握其内在逻辑关联。“四史”之间既有不同又有着共性的内容,党史中包括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内容,改革开放史又是新中国史内容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又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史。党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懂得其光辉的发展过程,只有先将党的奋斗历史学好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历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是有其特殊性的。新中国史是在党的领导下成功的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巨大的成就以及顺利开创改革开放新的篇章。学好新中国史能更好的认知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史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勇敢智慧的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重光芒的发展。学习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可以加深对党史、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我们对党史有了全面的认识;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我们对新中国史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改革开放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经之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史有了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过程,我们不仅要学习中国的社会主义历史,还要掌握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经验,从而完整准确的把握其他三史的学习。可见从总体上把握“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关联,才能更好地挖掘“四史”教育的内在价值,“四史”中的血泪荣耀,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使命,“四史”中的经验智慧,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四史”中的很多答案留给了历史去寻找,留给了我们去提炼与总结,新时代深入探究“四史”教育的内在关联,不断提炼“四史”教育中的精髓,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3.深入探究“四史”教育助力大学生成长规律
按照国家价值塑造的要求,将“四史”教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在育人的过程中提升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青年,针对青年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点,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入挖掘“四史”教育资源,以“四史”教育为锁钥引导学生成长。习近平总书记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学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14]。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四史”教育激发青年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大学生成长规律。在深入学习认真体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过程中更加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与决心。崇高信仰和坚定理想信念不会凭空自发产生,需要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理解之上,从党诞生近百年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又经过艰辛的探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领航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迈向复兴。未来只有不断探究“四史”教育规律,使“四史”真正進入学生头脑,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探究性,在对历史实践和理论的认同基础上才能树立崇高的信仰,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四史”是我们党拼搏奋斗的历史,见证着党的发展壮大,书写着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从井冈山精神到雪山和草地的长征精神再到抗疫精神和抗洪精神,在不断增添的新内容中说明中华民族具有拼搏奋斗的顽强历史。当前在各种文化交织下,不断挖掘“四史”教育资源才能使青年学生矢志拼搏奋斗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四史”教育使学生勇立潮头、不断闯关搏击,激励学生养成拼搏奋斗精神,达到功成必有我的状态,在探究“四史”教育中助力了大学生成长。
四、结语
新时代应将“四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时代要求。通过探究“四史”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使青年学生透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从而使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未来投身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15:18.
[2]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3] 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9-25(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5] 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N].人民日报,2020-07-25(1).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377.
[7] 中央文献.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7.
[8]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5-10.
[9]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1).
[10]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 2019-03-19(1).
[11]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1).
[12] 刘鑫,李庆霞.重大疫情应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担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24-27.
[13] 冯刚,高会燕.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蕴含[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6-23.
[14] 习近平.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2020-07-02(1).
[责任编辑:庞 达]
收稿日期:2020-10-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研究”(20VHJ010);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究”(16G141)
作者简介:李 丹(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徐晓风(1956—),男,黑龙江木兰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