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校开展了“自学、自练、自教、精讲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以学案的编写为例,学校开展精细化编写学案的研究,要求教师在编写学案时,体现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体现教师对学习规律的认识、对学科内容的整合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提炼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明确每个学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将其细化成“可解问题”和“待解问题”,从学案的设计上引领学生分析材料解决“待解问题”,使学案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例如,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课的学案中,教师设计了7个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在下图所给的两条平行线AB、CD上,任意画一条截线EF;任意找出一对同位角;测量它们的角度;你能发现什么关系;换一条截线再试试,还能发现相同的结论吗;用文字语言写出你得到的结论;用几何语言表达。这几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在探究中逐渐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第二,进行知识整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以学案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将教材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例如,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知识整理活动:思考问题——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什么是氏族;自己小组的困惑是什么;拓展延伸——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由北京人的原始人群到山顶洞人的氏族,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系统总结——试着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知识点。经过这些知识点的整理,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第三,自主阅读,深化学生思维能力。仍以《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阅读任务——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怎样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推算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深入。
第四,课后巩固练习,发散学生思维。在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如在《桃花源记》一课中,教师这样设计反馈学案: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为什么写人们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桃花源真的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经过科学精细设计的学案,让学生能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通过自学从学习材料中获取新知识,挖掘新信息,并运用这些新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推行‘自学、自练、自教、精讲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BB15108)研究成果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