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大龄聋童书法写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微课突破形式和时空的限制、开展因材施教、激发写字兴趣等教学建议,从而帮助聋童克服学习障碍,喜欢上书法写字课。
【关键词】微课 聋童 书法 写字 应用
本文中的大龄聋童特指年龄在7岁以上的听障儿童,他们植入人工耳蜗、佩戴助听器的年龄稍晚,或者持续康复的时间较长,导致在学龄段仍然在康复机构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这类孩子,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小衔接,在课程上设置专业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内容,还应该选修一些偏重于文化学业学习的课程,如设置书法写字课,让大龄聋童做到学业学习和听觉言语康复两不误,并互相促进。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康复中心开展书法写字课并不顺利。
一、大龄聋童在书法写字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聋童对书法写字课不够重视
受传统康复观念的影响,在康复机构里特教教师、康复师、家长都会不由自主地紧抓孩子的康复课程,而对一些针对幼小衔接设置的选修课程不够重视。比如,他们认为书法写字课就是让孩子认认字、动动手、写写字,对孩子的学习和康复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对书法写字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不够重视。受教师、家长的影响,聋童对书法写字课也不够重视,没能意识到书法写字课对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聋童对书法写字课缺乏兴趣和信心
由于聋童存在听力语言障碍,在语言、信息表达上有困难,因而沟通交流成为聋童学习的突出问题。而年轻教师对聋童的学习特点认知不足,他们在开展书法写字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且在示范教学和师生沟通交流环节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导致聋童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欠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书法写字课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微课在书法写字课中的应用
在书法写字教学中运用微课,能为课堂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能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聋童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童的审美情趣和书写能力,提升书法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微课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在书法写字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动画、小故事等丰富的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聋童的学习欲望。微课短小精悍,长则8~10分钟,短则3~5分钟,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教学《“山”字临写练习》时,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写字课模式开展教学,容易让学生觉得古板、枯燥,缺乏学习兴趣,而如果围绕教学重点制作丰富、生动活泼的微课,以“山”的象形字直接导入,演示“山”字的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四种不同字体的写法和变化,就能把抽象的书法字体练习与形象的画说汉字故事融合一起,轻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很好地调动了聋童的写字积极性,激发了聋童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利用微课突破形式和时空的限制
书法写字课要求教师将书写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清楚地展示,让学生看清笔的走向。而传统的写字教学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示范,不利于学生看清楚、看仔细教师的演示步骤。一般而言,大多数聋童具有正常的大脑思维功能,并且观察能力往往比较敏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聋童的这一特点,根据聋童以视觉为主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微课解决传统书法写字教学课中看得不够清晰、仔细等问题,使聋童能够通过微课轻松掌握写字的基本方法。
例如,教学《“美”字写法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美”字的书写微视频,利用镜头的定格、放大,突出重点或细节部分,使聋童能够更仔细地观察笔锋运行与欣赏汉字结构之美,从而使书法写字课能够突破传统书写形式的限制。又如,教学《藏锋写法练习》时,可以利用微课直接导入,以藏锋的写法动画为背景,配上简洁的导语和图文并茂的导入,突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其次,播放藏锋写法练习的步骤视频,通过剪辑和藏锋书写分解动作特写镜头的处理,以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将藏锋笔尖落紙和离纸时的痕迹、被隐藏在点画的内部的书写方法和步骤清晰地展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解决示范教学中教与学沟通难的问题。并且,这些微课视频还可以运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有助于聋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预习、复习和巩固,更好地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
(三)利用微课开展因材施教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电脑、手机等工具的应用已逐渐趋于普及,短小精悍的微课有清晰的教师示范步骤,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电子白板、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保存,实现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由于聋童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每一个聋童的书法基础都不一样,因此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指导,能让不同的聋童的书写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书法写字课中,教师可以将聋童容易忽略的书写细节,通过手机、摄像机等设备拍摄并通过技术处理后播放展示,再有针对性地设计讲练结合的微课。如利用微课设计“双钩、连带、牵丝、章法中点面与块面的组合”等练习,让聋童了解自身练习的不足,正确地进行书写练习,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撇”的写法为例,教师可以先进行书写示范,让聋童仔细观察“撇”字起笔、运笔与收笔的书写要领,再播放微课,让已初步了解要领的聋童临帖书写,让尚未明白的聋童继续观看微课。聋童通过细致观察、对比,以及相关的书写练习,进一步了解字的笔画和字的间架结构,认识汉字所组成的美学规律,并学会观察以及布排结构,最终掌握书写的基本技巧。课后,再让接受能力较差的聋童通过手机或电脑复习微课,以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撇”的写法。
又如,教学《“永”字书写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镜头聚焦,清晰呈现笔画的书写方法,让观察能力较差的聋童着重从细微之处观察点、提按、扭转、运笔的书写动作;对理解力较差、看不太明白书写步骤的聋童,可以让他们反复观看视频演示,如果还是不懂,再在课堂上通过师生探讨来解决;对学习能力较强的聋童,则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永字八法”的学习探究活动,让他们通过“永”字的八笔顺序,了解楷书的基本笔画笔势。
(四)利用微课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书法写字需要经过长期、刻苦、反复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书写者的心性得到磨炼,养成细心观察、耐心平和等品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书法写字课培养大龄聋童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促进聋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聋童的个性耿直,富有热情,但缺乏恒心,未必能长期坚持单调枯燥的书法练习,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不断鼓励,善于运用微课的视觉冲击力维持聋童的学习兴趣,并利用书法展等活动展示平台,让聋童对书法写字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培养聋童的毅力方面,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故事型微课,把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智永“退笔成冢”、怀素书蕉等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制作成微课,用生动的故事感染聋童,让聋童主动学习书法家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师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让聋童长期欣赏优秀的经典书法作品和微课故事,就有助于增强聋童的审美能力、学习毅力等。
总而言之,微课是一种新型的书法课程资源,其运用的实效性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究。在书法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微课与课堂的切入点,将微课与书法写字教学有效融合,以突破教学难点,促进聋童书写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灵改.低年级聋童写字教学几点谈[J].新课程(上),2017(9)
[2]陈冰谦.微课在聋校的应用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
[3]王东.个性化课程视域下的聋校微课探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5)
作者简介:屈永光(1977— ),广西宾阳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系南宁市教学骨干,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