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侠
摘 要:传统文化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沉淀着古人的智慧,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教师可以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特有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文章以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带来了新的挑战。初中语文课程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和重任。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以语文课堂为主要阵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承担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责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会浸润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的编者对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很多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因此,教师要以语文课堂为阵地,以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为载体,深挖教材和阅读材料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地渗透进来,而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强迫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看作语文教学的补充资源,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确保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发自内心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桥文化”教育资源。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中国古代和近代石拱桥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进入到石拱桥的世界,再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或者板书的形式分析、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桥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出来的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可能是美观或者坚固等,也可能是材料简单但是建造工艺精湛,此时教师应该顺势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桥梁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石拱桥是中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建筑结构奇特、历史悠久,是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代表,在世界桥梁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这些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引入与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洗礼。
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引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丰富的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各种变化,使知识成为学生武装自身思想的工具。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渗透传统文化,使生活化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教师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提炼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领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自发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学教材《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创设生活化情境:你们记忆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她的哪些事情对你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是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的母亲有不同的形象,课文中的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中国古人是如何孝顺父母的?为什么《三字經》提出“父母在,不远游”?你们知道什么是“丁忧”吗?一系列的生活化情境有效渗透了“孝顺”这一传统美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重点阐述的母亲形象,以及母亲对子女默默付出的爱,领悟“孝文化”的精髓。
三、以学生为教育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活用传统文化
“以生为本”是当前的基本教育原则。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育核心,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感知与灵活运用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确保教学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任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既可以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又可以形成一定的民族文化认知理念。例如,在教学教材《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探索园林艺术文化”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并讨论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如雕塑艺术、绘画艺术、民间手工艺与抽象艺术等,使学生从教学活动出发,真正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以往教师一般通过知识授课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如今学生获得了形式丰富的艺术培养机会,他们在积极参与蕴含了丰富园林艺术文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时,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传统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是无论哪种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运用都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教师应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出发,寻求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以传统文化渗透为前提的语文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淑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学周刊,2020(34).